紐約大學特展《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 探討纖瘦體型以外的無限可能

即便時尚界已漸漸意識到美麗不僅侷限於單一體型,法國更明訂相關法規限制達到健康標準的女孩才能成為模特兒,但除了纖細以外的體型似乎依然被主流所忽略,有鑒於此,紐約大學視覺文化系的學生們構思了一個名為《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Beyond Measure: Fashion and the Plus-Size* Woman,暫譯)的展覽,藉以探討大尺碼在近代歷史中的地位,但他們首先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該用什麼字眼形容「大尺碼」?

大碼美人的逆襲 模特兒Ashley Graham:「描述女性時不該只將焦點放在體型上。」

紐約大學特展《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_探討纖瘦體型以外的無限可能_1.jpg
由法國藝術家Joseph Siffred Duplessis於1776年繪下的畫作《Madame de Saint-Maurice》。
「要說她肥嗎?還是大尺碼?胖嗎?還是豐滿?」該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同時也是紐約大學學生的Ya"ara Keydar舉畫作《Madame de Saint-Maurice》為例說道:「我們認為現在還沒有一個適當的詞能足以形容,『肥』會誤導客觀的描述,是一個比較極端的字眼,有些人會有被冒犯的感覺。」於是負責展覽的學生們最終決定使用一般大眾比較容易接受的字眼,但為了審慎起見,她們還是在展名的「Plus-Size」旁標註了一個小小的「*」符號。

《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展覽在美國時間1月19日開始,一直到2月3日結束。整個展覽雖然只有8件展出作品,但依然能透過這些從Ebay或是二手店鋪獲取的相關照片、服裝與影像剪輯,感受學生們竭力闡述自18世紀中期至今,大尺碼究竟在時尚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從19世紀末開始,人們對於體型的標準似乎越來越趨向於「纖瘦」,原先會被稱為豐滿的女性,到了20世紀初可能會被戲稱為胖子;Ya"ara Keydar在一張20世紀初期所拍下的照片中,發現當時社會已開始對龐大身軀產生負面評價與譏諷,例如圖中有一大票男性在看起來像馬戲團帳篷外,等著買票進去看《娜蒂胖女孩》(Nettie the Fat Girl,暫譯)的秀。

骨感並非不健康!天使超模Bridget Malcolm疾呼「停止羞辱瘦子」

紐約大學特展《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_探討纖瘦體型以外的無限可能_2.jpg
在20世紀初甚至有人爭相購票,只為了一睹大尺碼女孩風采。

除此之外,該展覽也以早期的大尺碼女性做為表達素材,例如在1931年曾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演員Marie Dressler,這位擁有非主流體型但卻演技出眾的影后,對當時大尺碼服裝的發行與銷售,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現在有大尺碼服裝收藏的博物館少之又少,更從來沒有看過這類的展覽;除非是享譽國際的女性,她們的服飾才有被展出的可能,例如維多利亞女王之類的。否則這些大尺碼衣服將會永遠被堆在儲藏室裡。」Ya"ara Keydar提到,在籌備展覽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儘管美國有將近7成女性都是14號以上的尺寸,但多數傳統時尚產業並未將大尺碼服飾列入其中。

紅底鞋之王Christian Louboutin破天荒任用大碼美人 Clémentine Desseaux

擁抱多元!Annie Leibovitz掌鏡倍耐力2016年曆 捕捉「Shero」真實之美

紐約大學特展《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_探討纖瘦體型以外的無限可能_3.jpg

「透過這場特別的活動,我們希望大尺碼女性能獲得與當今時尚溝通的空間。」此次的策展總監Tracy Jenkins教授說道,同時他與策展團隊也都寄盼《超越尺寸:時尚與大尺碼女性》展覽不僅僅闡述大尺碼在時尚歷史上的演變,更重要的是在能博物館內看見長久以來被忽略的主題。而這場展覽也吸引了不少時尚名人關注,獲悉會前往參與演講、討論的名人有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Leah Sweet教授、網路新聞媒體Buzzfeed的編輯Kaye Toal,還有曾為Jean Paul Gaultier創作謬思的模特兒Stella Ellis等等。

Tracy Jenkins教授認為雖然現在大眾對大尺碼權益的關注已日漸提升,但還是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共同努力:「畢竟大尺碼在伸展台上的地位仍有待加強。」

大碼美人也能穿娜姐馬甲!Beth Ditto與Jean Paul Gaultier推出趣味聯名設計T恤

凱特溫絲蕾談身材意象「我總聽見女人們對自我身材的負面評價,那令人沮喪!」

克萊兒丹妮絲Claire Danes斥責好萊塢身材霸凌現象「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像是被過度監控」

資料來源:Fashionista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