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部落集會所 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北師美術館自2015年發起「作夢計畫17'」,鼓勵藝術創作者投遞計畫,進行具實驗性、跨領域的創作,入選作品在今年展出,目前館內進行的「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是「作夢計畫」的第二檔展覽,由戲劇創作者陳彥斌策劃,模擬部落裡的聚會所,邀請觀眾來美術館做客,與原住民身分的主人互動、交流文化。

模擬部落集會所_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jpg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進入二樓展間以前,觀眾會拿到一張紙條,寫上自我介紹,以及對原住民的印象。將寫好的紙條傳給工作人員後,將被帶到二樓的座席裡,加入原住民的社交現場,可能是對談、取用食物,也可能加入偶發的演出。

模擬部落集會所_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2.jpg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模擬部落集會所_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3.jpg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陳彥斌( Fangas Nayaw)是台東馬蘭阿美族人,畢業於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曾擔任擔任原舞者《Maataw浮島》導演,並跨界至舞蹈、影像圈發展。他表示,主流媒體經常形塑單一的原住民樣貌,貼上喜愛唱歌、跳舞與舉辦儀式的標籤,這種觀念也會侵入原住民社會,讓他們的想法改觀,轉而用嚴厲的方式看待、要求自己,他找來不同民族、職業的原住民朋友,透過交流讓觀眾認識原住民的多元面向。

「我們去除標語和說明牌,希望觀眾不是看完說明、認為自己已經了解原住民文化就回家了。假如觀眾問到文化的細節,我也會希望演出者以故事做說明,一個行為或是祭儀的背後都有演變和脈絡。」

模擬部落集會所_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4.jpg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與演出的林源祥(Ansiyang‧Markakazuwan)是卑南族人,同時也是劇場工作者。他會詢問觀眾對原住民的印象、來到美術館的目的,並邀請觀眾探詢關於原住民的問題。許多人問他,原住民為什麼經常喝酒,他的回答是:「酒以前是祭祀時使用的,一年才釀造一次,是很神聖的物品。但是現在酒很容易取得,開始出現一些狀況,加上媒體大肆報導,讓一般人產生『原住民愛喝酒』的印象。酒對我們而言是和神靈、和人溝通的媒介,並不等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在展場裡可以看到木材搭建的吧檯、木輪打造而成的圓桌,座椅則是曾經裝過飲料的箱子,營造適合交流的生活空間。展場設計由廖音喬擔任,她平時從事劇場和電影的美術設計。透過觀察和訪談,廖音喬發現部落經常重複使用現成物,和都市人購買新穎物品的習慣不同。她決定不購買新的展示材料,向飲料廠商、回收場徵集物品,也持續和策展人討論細節,避免使用圖騰、精美木雕等刻意強調原住民元素的物品。

模擬部落集會所_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5.jpg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開幕儀式祈求活動順利。(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模擬部落集會所_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6.jpg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源祥表示,以往觀眾參展時是被動地接收資訊,期待聽導覽、看藝術品。這次的互動式展覽是個挑戰,也是特殊的演出經驗,期望能和觀眾彼此信任、坦然地溝通。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將在6月18日結束,展場開放時間:

週一休館、週二至週五13:00-18:00

週末跨夜開放,週六18:00-週日18:00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烏菲茲美術館 將擴增女性藝術家展覽
現代文明的衝擊 原住民用藝術書寫歷史
一檔送給畫廊人的展覽 不上班的藝術計畫
關美館展覽《我的軌跡》 雕塑家張子隆談創作精神
《玉器:從帝王到裝飾藝術》展覽巴黎吉美博物館登場 一覽卡地亞典藏系列玉石風華
將台灣設計融入生活 Home Hotel攜手台灣設計英文圖鑑作者打造「Living with Design」展覽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