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奢格局生變,Michael Kors 12億美元收購Jimmy Choo

(本文經《LADYMAX》時尚頭條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快訊:輕奢格局生變,Michael_Kors_12億美元收購Jimmy_Choo2.jpg
Jimmy Choo的一家門市。(圖/Ladymax)

正如時尚頭條網早前預測的那樣,美國輕奢手袋品牌Michael Kors一舉拿下了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據CNBC最新消息,Michael Kors與Jimmy Choo已達成收購協議,交易價格為12億美元。

消息發佈後,Jimmy Choo股價暴漲17%至每股2.28英鎊,自今年以來,Jimmy Choo股價累積漲幅超過60%,目前的市值約為8.89億英鎊,早前市場對其估值約為11億英鎊,是品牌去年銷售額的2.5倍。

今年4月24日,Jimmy Choo宣佈尋求出售,參與競購的買家還包括中國的弘毅投資、CVC Capital等,不過最終還是被Michael Kors招致麾下。據悉交易完成後,Pierre Denis將繼續擔任Jimmy Choo的首席執行官,Sandra Choi則繼續擔任創意總監。

今年5月以24億美元成交的Kate Spade收購交易使Coach集團地位大增,有分析甚至指出Coach或有意成為美國版LVMH。顯然,目前輕奢陣營中的三品牌Kate Spade、Michael Kors和Coach發生了結構性變動,而Michael Kors正陷入不利地位,收購正成為該集團最重要的舉措。

據悉,Michael Kors鞋履產品目前的銷售額僅佔總銷售額的11%,早前有分析師稱若其能夠把Jimmy Choo招致麾下,將有利於提高Michael Kors鞋履產品在整體銷售額中的佔比。

Michael Kors 為什麼要一舉拿下Jimmy Choo

鑒於全球時尚零售環境持續不景氣,Jimmy Choo的主要控股股東JAB早前表示,時尚業務是「非核心」業務,該品牌董事會已聘請美國美林銀行和花旗銀行負責為Jimmy Choo尋找買家。

Jimmy Choo由周仰傑和當時在英國版《Vogue》任職時尚配飾編輯的Tamara Mello聯合創立,不過,兩位創始人先後於2001年及2011年離開品牌,並於2011年將品牌68%的股份出售給歐洲投資公司JAB,後於2014年在英國倫敦上市。目前,Jimmy Choo的在全球擁有150多家門店。

匯豐銀行分析師上月表示,Jimmy Choo業績增長在逐漸放緩,2016年的銷售實際增長率僅錄得2%至3.64億英鎊,而2015年和2014年增長率分別為7%和12%。數據顯示,在亞洲市場的推動下,男鞋成為Jimmy Choo增幅最快的類別,鞋履佔總銷售額的75%。另外,Jimmy Choo與Safilo的許可協議延長至2023年,計劃在2018年推出男士太陽鏡。

衡量潛在買家的目前處境,Michael Kors是最有可能也最需要收購Jimmy Choo的買家。

快訊:輕奢格局生變,Michael_Kors_12億美元收購Jimmy_Choo3.jpg

雖然早前有媒體報道Coach集團也在準備收購Jimmy Choo,並且聘請了曾在Jimmy Choo任職的Joshua Schulman為品牌首席執行官,將使Coach在競購Jimmy Choo的過程中更佔有優勢,但是Coach CEO Victor Luis在收購Kate Spade後表示,短期內可能沒有更多精力應付大型收購。

快訊:輕奢格局生變,Michael_Kors_12億美元收購Jimmy_Choo1.jpg
Michael Kors 2013年至2017年股價、收入、毛利、每股收益走勢圖。(圖/Ladymax)

但是自身狀況並不算作良好,股價連連下跌的Michael Kors是否有能力在Jimmy Choo的加持下發展得更好,這仍然值得進一步討論。數據顯示,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Michael Kors淨利潤進一步下跌7.9%至2.496億美元,銷售額同比下降3.2%至13.5億美元,可比銷售則下跌6.9%。集團預計第四季度的總銷售額約在10.4億美元至10.6億美元之間。

Michael Kors的業績表現一直是奢侈品行業一個非常規案例。根據股票分析機構Kenra Investors發佈報告,分析認為儘管Michael Kors股價大幅下挫,但金融業仍然看好該公司。如果公司設法解決一些困境,將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報告認為,Michael Kors近來的消極表現一直受行業環境和公司自身問題的綜合影響。事實上,Michael Kors股東已經經歷了一段痛苦時期,但原因不全在於品牌自身。整個時尚界至今已經遭受了至少兩年的低迷困境,基本上每個品牌都面臨著零售業寒冬的衝擊。美元走強,旅遊消費下滑,消費行為極端化,通貨緊縮的壓力等都波及到Michael Kors的業績表現。

此外,由於美國零售空間產能過剩,關店並不能幫助輕奢品牌,反而會導致通貨緊縮的壓力。種種阻礙使得Michael Kors業績放緩。市場環境也嚴重影響股市表現,Michael Kors股價比2014年2月巔峰時期的101美元的高點下滑了64%。不過在過去3年中,該公司業績數據並沒有過度消極。收益與毛利率都保持良好態勢,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股價卻快速下滑。

股票價格劇烈惡化而基本面保持相對穩定的現象比較反常,其核心原因是市場主要關注同店銷售的下滑,並將其看作品牌的弱點。但是實際上,雖然目前Michael Kors沒有抵禦困難的絕對競爭優勢,但是公司財務狀況一定程度上保持健康。

首先,儘管由於行業條件的惡劣顯現出放緩趨勢,Michael Kors毛利率仍然健康。自2014年3月之後的12個月,由於行業的各種阻力,毛利率下降了170個基點,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比2014年3月份下降了近三分之一,但利潤率仍然錄得21.4%。由於集團持續回購股份,股價雖然下跌20%以上,但實際上有所增長。除此之外,現金流仍然保持健康,並且正在不斷增加。截至去年四季度,營業現金流為11.56億美元,而2014年3月為6.33億美元。

總而言之,由於困難的市場環境,集團利潤受到損害,但分析師認為並不需要對此恐慌。綜合營業現金流量不斷增長,資本支出下降等因素,分析師預測它將保持相對穩定。另外,該公司也基本沒有淨負債。

目前折扣問題是波及Michael Kors和Ralph Lauren(NYSE: RL)、Coach等整個輕奢市場的普遍問題,但股市對Michael Kors的期待遠遠低於同行業,市場對於Michael Kors的負面影響也遠超過Coach。

Kenra Investors分析師認為Michael Kors與同行相比顯然被低估了。輕奢集團Coach集團重新定價、調整庫存,謹慎選擇批發渠道的轉型舉措或許是一種可行之道。儘管同樣面臨過度商業化、過度折扣和形象損失的問題,但Coach目前的轉型策略已經開始奏效,同店銷售連續四個季度增長。如果排除2014年中期發生的短期賣出高潮,Coach股價從未低於每股12.50美元。而儘管Michael Kors的處境甚至不及Coach當初那麼差,但其股價近2年來已經跌去近30%。

如果Michael Kors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對銷售其實沒有太大的負面影響。問題主要集中在同店銷售上,如果同店銷售有所改觀,將會引發巨大的上漲空間。報告顯示,如果由於Michael Kors努力降低百貨公司過度折扣,定價壓力也會開始減輕,股票將接近同行業的估值,那麼Michael Kors有38%的潛在上漲空間。

畢竟,Coach同店銷售中僅用3個季度就讓增長率從-10%提高到+ 2%。如果Michael Kors也能如此,這將為市場預期其有57%的上漲空間。分析師預計短期內會有一些波動,但如果集團能夠管理定價和折扣的問題,將有很好的前景。

Instinet分析師Simon Siegel認為, Michael Kors減少產品在百貨商店中的曝光率是正確的決定,但要通過收購突破目前的低迷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減少過度促銷對品牌形象造成的損害,Michael Kors一直在減少百貨通路出貨量,導致品牌業績呈負增長表現,CEO John Idol表示未來計劃通過收購和更新產品設計來刺激收入增長。

種種跡象表明,Michael Kors雖然自身存在一定問題,但是如果策略調整得當,未來前景仍然樂觀,收購Jimmy Choo也在其能力範圍之內。而歐洲奢侈品集團LVMH、開雲集團近來也在奢侈品低迷零售環境中實行精簡架構策略,無意收購。如此看來,Michael Kors正是Jimmy Choo最合適的買家,畢竟,市場處境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本文經《LADYMAX》時尚頭條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Michael Kors季報由盈轉虧 未來兩年計畫關閉上百間門市
抓緊品牌搖錢樹!Coach集團搶食800億美元市場大餅
投資人學聰明了!電子商務公司併購潮將起 精品集團也將加入戰局?
輕奢品牌面臨挑戰!Kate Spade高層薪酬雙雙縮水 Michael Kors、Coach爭相併購
想與法國巴黎分庭抗禮?Coach砸24億美元買下輕奢品牌Kate Spade 全力打造紐約全方位精品集團
法國精品集團LVMH正式將Christian Dior Couture納入麾下 執行長Bernard Arnault:出價稍微偏高,但絕對值得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