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小紙條引發的醜聞,快時尚過分的貪欲將毀掉未來

(本文經《LADYMAX》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一張小紙條引發的醜聞,快時尚過分的貪欲將毀掉未來(1).jpg
倒閉製衣廠Bravo Tekstil員工塞在Zara門店衣服中的小紙條。(圖/LADYMAX)

近日,倒閉製衣廠Bravo Tekstil員工藏在Zara衣服裡的小紙條再次將快時尚推上風口浪尖。

「你要買的這件衣服是我做的,但我沒有得到它的報酬。」這張藏在Zara衣服裡的紙條被曝光後,快時尚品牌背後的供應鏈生態環境再度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作為一家年銷售額超200億歐元的大型服飾集團,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擁有著龐大的供應鏈網路,去年合作的供應商達1,850家,共6,959個工廠,此次涉事的土耳其外包商Brava Tekstil也是其中之一。不過,該工廠因Inditex集團終止合約而最終倒閉。

去年7月,Bravo Tekstil在一夜之間破產,該廠倒閉前的3個月,工人們主要為Zara、Mango和Next等快時尚品牌生產服裝,其中有75%的衣服供應給Zara。近一年來,遲遲沒有領到薪水的140名員工成立了討薪組織,希望Inditex集團等品牌商可以承擔部分責任,要求Zara賠償他們的損失,並支付他們三個月的解雇工資和遣散費。

對此,工人們表示實在別無辦法,只能開始這個行動,目的不是想傷害Zara,只是想拿回自己應得的工資。

事件發生後,Inditex集團並未積極採取措施解決問題,而是拒絕承擔責任,引起人們憤慨,媒體們的矛頭紛紛指向Zara,美國商業媒體《Fast Company》在先前的一篇報導中指出,由於未對欠薪工人提出的補償作出及時反應,Zara的品牌聲譽與形象或已受到嚴重的損害。

不過,有分析認為,作為目前最成功的快時尚品牌,Zara在此次事件中或許不會遭受到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資料顯示,在截至7月31日的上半財年內,Inditex集團整體銷售額同比大漲11.5%至116.7億歐元,淨利潤則增長9%至13.7億歐元,毛利率為56.4%。

不再有消費者排隊,H&M聯名系列還能走多遠?

事實上,快時尚背後存在的不道德供應鏈已非秘密。

2012年11月,孟加拉塔茲雷恩製衣廠大火,導致121人葬身火海;2013年4月,H&M旗下一家位於達卡市郊的製衣廠突然倒塌,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2014年1月14日,綠色和平組織發佈報告稱包括H&M等12個國際品牌童裝產品中含有毒害物質。

去年7月,香港NGO組織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在一份長達46頁的報告中指出,Zara、H&M和UNIQLO等快時尚品牌的CSR宣傳和代工工廠生存環境大相徑庭。

據英國BBC新聞節目《廣角鏡》(Panorama)調查發現,有部分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兒童在土耳其製衣廠工作。這些童工年齡在7、8歲左右,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資僅為每小時1英鎊。調查發現,這些製衣廠家與多個國際品牌存在聯繫,Zara的名字赫然在列。

區別於Chanel、愛馬仕等定價高昂的奢侈品牌,「快」與「廉價」是Zara等快時尚品牌贏得消費者的必備武器,為了跟上消費者越來越快的需求以及應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快時尚品牌不得不通過向供應鏈施壓,不斷壓縮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來增加盈利。

據悉,一件Zara大衣從設計到工廠生產,再配送到零售店,僅需25天的時間;H&M交貨週期最短在三週左右;日本快時尚公司UNIQLO更將產品出貨週期縮短至13天。

有分析指出,各種不道德供應鏈事件頻頻發生的背後,是對價格敏感的快時尚品牌目標受眾對於品牌供應鏈工人權益、工作環境等問題的漠視。即便是最具備社會意識的千禧一代消費者,要他們站在供應鏈透明度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評判快時尚品牌也是一個奢望。

快時尚、高端設計、街頭潮牌的大亂鬥!你一定要懂得的經典聯名

一張小紙條引發的醜聞,快時尚過分的貪欲將毀掉未來(2).jpg
即使快時尚品牌供應鏈醜聞頻發,消費者仍然無法抵擋價格低廉設計新潮服飾的誘惑。圖為Zara的一家門店。(圖/LADYMAX)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在今年5月初發佈的《狂歡之後:國際時尚消費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以及義大利、德國這些國家及地區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有過度購買服裝的行為,過度消費正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資料顯示,在2000年至2014年間,全球服裝的產量翻了一番。

全球勞工及人權研究所表示,富有的企業有權力讓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工作,而消費者則有最終決定他們的商品是否該留在市場的權力。市場研究機構Bernstein分析師Anne-Charlotte Windal則認為,只有當消費者產生高頻次購買時,快時尚的模式才能成立,因此減少血汗工廠的責任還在於公眾。

目前對於消費者甚至時尚企業而言,「我的衣服是誰製作的?」這一問題仍然很難回答。大多數品牌代工生產,不會親自掌管生產設備,使得一切難以監測,很難控制供應鏈的工作環境。

在Fashion Revolution去年公佈的供應鏈透明度報告中,排名最靠前的企業是Levi Strauss & Co,隨後是Inditex集團以及擁有Cheap Monday和& Other Stories產品線的H&M。

為了提升生產第一線的透明度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日本快時尚品牌UNIQLO也於今年首次公開了國內外146家代工廠的名稱和所在地址,其中,中國為88家。這些工廠均與迅銷合作1年以上,占訂單總額超過80%。

不過,高透明度評級並不代表品牌的服裝不會在危險的條件下生產,反而往往成為品牌掩蓋其惡行、誤導消費者的一個武器。

以H&M為例,在孟加拉製衣廠事件發生後,H&M等100個品牌聯合簽署了孟加拉防火及建築安全協定,承諾將對32家在孟加拉的服裝工廠進行維修。協議簽署後,卻被孟加拉工人安全聯盟職責未積極履行相應職責,導致維修進程緩慢。

H&M第二季業績成長逐月遞減 快時尚也有「五窮六絕」魔咒?

一張小紙條引發的醜聞,快時尚過分的貪欲將毀掉未來(3).jpg
時尚背後的「血汗工廠」秀場上,時裝光鮮靚麗、引人注目;另一邊,底層勞工的血淚與抗爭鮮少人關注。圖為孟加拉的一制衣工廠倒塌,造成超過一千人死亡。(圖/LADYMAX)
一張小紙條引發的醜聞,快時尚過分的貪欲將毀掉未來(4).jpg
H&M被丹麥媒體曝光焚燒的牛仔褲。(圖/LADYMAX)

此外,在積極宣傳回收舊衣專案的同時,H&M近期被曝光2013年以來在丹麥焚燒了60噸滯銷衣物,平均每年12噸。面對指控和質疑,H&M辯稱燒毀的是「有缺陷」的產品,按照公司規定這些產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出售或回收,因此被自動銷毀。

事件發生後,丹麥都靈設計學院教授Else Skjold斥責道,在業界眼中,H&M的做法是非常虛偽的,打著「可持續發展」的幌子,實際上無甚作為。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ASOS.com、Boohoo.com和亞馬遜等時尚電商的不斷崛起,「快時尚」正在向「超快時尚」演變。對於快時尚品牌而言,要找到價格合適且符合要求的供應商變得愈發艱難。

因此,數位化成為「超快時尚」得以實現的前提,借助科技來縮短資訊整合和決策的時間,同時也讓供應鏈的反應更加敏捷,並減少冗餘員工,實現庫存供應和不斷變化的需求之間的快速匹配,並嚴格控制庫存。

相較於快時尚品牌,adidas、Nike等運動品牌已率先試水高科技生產供應鏈。

據彭博最新消息,Nike 4年前投資的Grabit初創公司已研發出利用靜電吸附力來讓機器操控物體並組裝的機器,該製鞋機器的工作速度是普通工人的20倍,在8小時的輪班期間,一台機器在一個工人的控制下最多可生產600雙Nike鞋,即每分鐘至少生產一雙鞋。

奢侈品牌比快時尚更黑暗?Chanel產業供應鏈最不透明

今年10月,adidas在倫敦發佈了第一款由機器人工廠Speed factory製造的跑鞋AM4(Adidas Made For),該鞋基於運動員資料而設計,可提供最舒適的穿著體驗。倫敦版AM4LDN之後,巴黎版AM4PAR、洛杉磯版AM4LA、紐約版AM4NYC、東京版AM4TKY和上海版AM4SHA將陸續推出。

與此同時,UNIQLO選擇以品質為新的突破點,分別在洛杉磯、紐約、巴黎、東京和上海設立研究中心,今年還與日本紡織技術領導者島精機制所合資創辦的Innovation Factory研發出沒有縫線的立體編織技術。UNIQLO表示,該項技術將率先應用於Uniqlo U產品線。

有業界人士認為,在一味追求速度的時候,快時尚應該停下來思考的是,過分的貪欲將毀掉未來,未來的消費者將會覺醒,退出這個不斷消費平庸物品的死循環中。

(本文經《LADYMAX》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Uniqlo全新支線Uniqlo U 請來鼎鼎大名的這一位出任藝術總監!
奢侈品的品質、快時尚的效率:成功IPO的法國輕奢女裝集團SMCP是這樣崛起的
遏止快時尚歪風創辦人Safia Minney「公平貿易和永續時尚才能創造更好的世界。」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