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藝術網

無為:徐冰與繪畫之非感知的生命

將漢字理解為具有多重含義的、多重潛在可能性的形象,對人們理解徐冰關於漢字的美學而言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以徐冰在2001年首次展覽於塞克勒國家美術館(Sackler Gallery)的作品《鳥飛了》(The Living Word)為例。地板上放著一條長長的白板,上面有數行中國漢字,以傳統卷軸的方式來呈現。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7

意識—真實與幻象的知識之果

法國批評家羅蘭巴特在法蘭西學院就職演講中,曾針對寫作的精神境界進行描述。此書寫精神境界,對文藝批評者有其貼切處。但對藝壇而言,評論文字常代表知識權勢,而多出來的智慧與趣味,反而使藝評不及藝術史和美學的堂奧地位。相對的,藝評在學界的遊俠般性格,也使其擁有更介入藝壇的騷動能量。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5

觀眾也來參一腳:作品可以摸嗎?

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利用裝置藝術來轉換觀者與作品的關係,在這樣的作品中,觀眾參與是成就和彰顯作品意義的重要一環。俄羅斯重量級裝置藝術家伊萊亞.卡巴科夫(Ilya Kabakov)甚至將裝置藝術比作劇場,在此觀眾成為演員,藝術家成為導演,作品成為舞台。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2

我們知道的事實沒那麼有趣,所以得虛構一下

在製片或電影公司掏錢買下劇本之前,一定要有人先讀過這個本子。然後換另一個人讀,接著再來一個。如果你運氣好一點,也許不用太多人讀過,這個本子就會被經紀人相中或被製片買下來。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10/11

當代藝評的自主與不滿

我們一直面對藝評是否是一種唯心的工作?畢竟,凡跟觀察與意見有關的反應,都是意識上的測量工作,而藝評工作者面對意識上的測量,顯然比其他人應有更強烈的反應。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9/09

對白與衝突:角色動機真難搞!

有一項存在已久的劇本寫作守則是:每一句對白都應該要揭露角色的特質、推動故事的發展,或是博得觀眾的笑聲。如果你寫的台詞無法達到上述任何一個目標,就必須再做考量。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