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該禁不該禁 英國時裝協會的意見是?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倫敦克勒肯維爾Clerkenwell地區的一棟18世紀建築-Old Session House,Burberry即將在此發表最新的即看即買系列,許多觀眾帶著期待到場觀秀,但在人群中,出現了近300位全身沾滿假血、手舉受虐動物圖片的反皮草抗議人士。而在當日稍早,這群人也出現在倫敦另一頭的設計師品牌Gareth Pugh秀場外,懷抱著滿腔熱血,高喊反皮草口號。

致未來設計師的一封信 善待動物組織訴諸情理「反皮草」

皮草該禁不該禁_英國時裝協會的意見是?(7).jpg
動保團體加強倫敦2018春夏時裝週的抗議行動規模。

時裝週出現抗議人士是稀鬆平常的事,但這次的倫敦時裝週,動保團體加強了示威的力道與規模,不只針對特定品牌的時裝秀,還在英國時裝協會(British Fahsion Council)外,進行為期三天的占領行動。儘管這次的抗議行動出現許多失誤,例如Burberry與Gareth Pugh這次的服裝系列,根本沒有出現任何皮草元素。但升級的抗議行動,還是成功地引發人們思考「皮草該不該存在時尚圈」的問題。

不理動保團體攪局 Burberry大玩風格混搭

皮草該禁不該禁_英國時裝協會的意見是?(4).jpg
Burberry 9月大秀以仿皮草取代真皮草。

根據皮草貿易聯盟(IFTF)2014年的統計數據,全球皮草市場一年市值超過400億美金,相關從業人員超過百萬。加上科技進步,皮草已經可以與其他面料結合,以更輕薄、多元的方式呈現,而雷射切割技法的出現,也讓皮草更容易作為服裝上的局部裝飾,這使得皮草產業得以連年成長。

面對獲利與爭議性都同樣巨大的皮草,時尚產業也逐漸形成贊成與反對兩大派系。

支持的一方強調,他們會選擇合法,以人道方式豢養、取皮的皮草工廠合作,同時強調,皮草是少數天然且可永續經營的原料。贊成陣營中,除了Fendi、Marni等以皮草起家的品牌外,Chanel、Saint Laurent、Valentino等品牌也陸續加入。曾在紀綠片《時尚惡魔的聖經》(The September Issue)中說出「皮草長在我背上」的Anna Wintour,與她旗下掌管的美國版《Vogue》,也都是皮草的支持者。

關於時尚惡魔Anna Wintour 21件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皮草該禁不該禁--英國時裝協會的意見是?(8).jpg
Anna Wintour可說是皮草的忠實擁護者。
皮草該禁不該禁_英國時裝協會的意見是?(5).jpg
Fendi 2017秋冬高級定製服,展現精湛的皮草工藝。

至於反對方,自然是無法忍受為了一件服裝而殺害無辜的動物,即使是符合人道豢養、取皮的方式也一樣。如Vivienne Westwood、Stella McCartney、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都表明了堅決不用皮草,Giorgio Armani也在去年宣布無皮草政策,自2016秋冬開始,旗下品牌Giorgio Armani、Armani Privé、AJ Armani Jeans與Emporio Armani,都會貫徹此政策。

犧牲動物生命成就一時美麗?Armani宣佈即日起不再使用皮草

皮草該禁不該禁_英國時裝協會的意見是?(6).jpg
Giorgio Armani於去年宣布反皮草政策

針對這次倫敦時裝週的抗議行動,動保團體Surge共同創辦人Ed Winters表示,要求英國時裝協會明文禁止使用皮草的請願書,現在已收集到20萬份連署,相關活動影片,在網路上也有破百萬的點擊率。

如果英國時裝協會真的發布皮草禁令,肯定會影響設計師的面料選擇。不過,目前協會執行長Caroline Rush並未做出正面回應,只說他們不會左右設計師的創意,但如果設計師選擇使用皮草,英國時裝協會會協助其尋找合法,且符合人道標準的供應商。

追根究柢,不管皮草禁令是否會真的推行,消費者的選擇,才是真正能夠左右品牌的主要力量。在越來越強調環境永續的現代,消費者是否對皮草還有這麼高的需求,值得繼續觀察。

撰文:Ivan Kuo
資料來源:BOF、WWD、New York Times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J.W. Anderson攜新作「奧德賽」再登倫敦時裝週!皮草、羽毛演繹柔美女人味
Fendi 90週年特展「FENDI ROMA – THE ARTISANS OF DREAMS(夢之工匠)」 盡覽皮草工藝與設計創意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