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一週要事】Capri計劃保留Jimmy Choo、Ralph Lauren銷售成長、《Vogue》刊AI模特兒廣告惹議、Sydney Sweeney牛仔褲廣告掀熱議

by BeautiMode 2025/08/10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1. Capri顯示穩定跡象,執行長John Idol計劃保留Jimmy Choo(WWD)


Capri控股公司在第一季顯示出逐季改善的跡象,淨利潤由500萬美元大幅增至5,600萬美元,每股收益超過分析師預期。雖然收入仍下滑6%,但執行長John Idol強調全價門店銷售率與平均售價上升,並指Michael Kors的全價通路接近率先復甦。

公司已與Prada集團達成14億美元協議出售Versace,以減輕債務並支持品牌重振;同時計劃將Michael Kors年銷售提升至40億美元、Jimmy Choo提升至8億美元。Michael Kors已退出部分百貨通路並關閉低效門店,將推出新計畫Icons,讓全價款式進入Outlet通路。

儘管有傳聞稱Capri曾嘗試出售Jimmy Choo,Idol明確否認並表示品牌將保留,強調其在奢侈鞋履市場的知名度與傳承,以及公司對其工廠與門店網絡的長期投資。未來三年,Capri將投資3.5億美元翻新門店,並利用此前在數據分析與電商平台上的投入以推動成長。

2. Ralph Lauren第一季銷售成長11%(Vogue Business)


美國時尚品牌Ralph Lauren在2026財年第一季營收達17億美元,同比成長11%,毛利率72.3%,均高於預期,帶動全年營收成長預測上調至低至中個位數。亞洲(+19%)與歐洲(+16%)領先成長,其中中國成長逾30%。

雖然關稅壓力可能在下半年影響利潤與消費者行為,股價因而下跌近7%,但公司透過多元化供應鏈、成本控制、AI 管理與選擇性調價來應對。北美市場成長8%,並刻意增加庫存以緩衝不確定性。

DTC直接面對消費者可比銷售成長13%,批發成長9%,計劃退出90至100家批發門市並新增140萬DTC客戶。核心產品銷售成長20%,特別受女性與Z世代青睞。品牌將於9月公布新策略,持續推進「品牌升級」與價值導向。

3. 美國《Vogue》雜誌因刊登AI生成的Guess模特兒而面臨強烈反彈——創意未來受到質疑(OSF)


美國版《Vogue》8月號刊登的Guess廣告被揭露採用AI生成模特兒,且缺乏明確標示,引發社群媒體激烈討論。支持者認為這是創新的契機,反對者則批評其削弱真人模特的價值與真實性。

AI模特兒正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與奢侈品牌的廣告中,從H&M到Gucci、Prada皆有案例,並由專業AI工作室提供服務。此趨勢改變了攝影、造型等傳統職業角色,並在降低成本與縮短製作時間上具優勢。

爭議背後的關鍵是AI是否能取代人類創意,以及如何平衡效率與情感價值。專家指出,AI難以複製人類表達的獨特性與文化深度,未來時尚產業應聚焦於以AI擴展而非削弱人類創意,維持時尚作為人類藝術的本質。

4. 碧昂絲 vs. 席德妮史威尼:牛仔褲正在變得政治化嗎?(WWD)


碧昂絲(Beyoncé)與Levi’s以及席德妮史威尼(Sydney Sweeney)與American Eagle近期推出的牛仔褲廣告,在美國引發政治與文化層面的討論。川普與保守派評論員梅根凱莉對Sydney Sweeney廣告表示讚賞,並與碧昂絲的廣告進行比較,暗示兩者在政治立場與形象塑造上截然不同。由於名人身份與政治立場的聯想,牛仔褲廣告被賦予了超越時尚本身的政治意味。

儘管存在爭議,兩家品牌股價均上漲,American Eagle更因川普公開支持而單日飆升23.5%。Levi’s借助碧昂絲的文化影響力強化品牌熱度,American Eagle則因話題性與爭議獲得曝光。專家指出,這反映了牛仔褲作為美國文化符號的持續影響力與商業價值,並揭示了品牌在高度分化的社會中透過名人與政治話題來吸引消費者的策略。

時尚與文化專家認為,牛仔褲長期以來是美國自由、反叛與平等的象徵,並在不同歷史時期被賦予政治涵義。現今的爭論更多涉及語言、身體意象與基因的隱喻,而非服裝本身。部分評論認為,American Eagle的廣告可能試圖用文字遊戲引發關於多元與身份的討論,但在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下,消費者對品牌立場的感知會影響購買傾向。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