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貝熱彩蛋是什麼? 為什麼一個世紀過去了, 人們仍對它們著迷不已? 一起走進V&A特別 《法貝熱在倫敦:皇室浪漫到俄國革命》 一起一探究竟!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提起俄國的工藝,許多人都會想到美麗的「法貝熱彩蛋」(Fabergé eggs),近期在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簡稱V&A)展出的《法貝熱在倫敦:皇室浪漫到俄國革命》(Fabergé in London: Romance to Revolution)特展,更是因為凱特王妃(Kate Middleton, Duchess of Cambridge)親自到場參觀而備受矚目。
什麼是法貝熱彩蛋?
法貝熱彩蛋是指俄國著名珠寶工藝師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所製作的彩蛋工藝品。他於1942年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創立了品牌House of Fabergé在1885年至1917年間,與助手共為沙皇與私人收藏家製作了69顆彩蛋,其中有54顆是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所製作,不過真正交貨的只有50顆,這些為沙皇家族製作的彩蛋,被稱為帝國彩蛋(Imperial Eggs)。
法貝熱彩蛋大小不等,高度通常在3至5英吋,也就是7.6公分至12.7公分之間,每顆彩蛋需要耗時1至2年才能完成,在打開彩蛋後,裡面通常還藏著驚喜,例如微型雕像、時鐘或皇室成員子女的照片等。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然而,隨著俄羅斯皇室在1917年因革命被廢棄,法貝熱家族不久後也逃離俄羅斯,1920年,彼得卡爾法貝熱於瑞士逝世,遺族指出,他是因為必須離開故土,悲傷過度而死。
彼得卡爾法貝熱在30餘年間,交付給俄羅斯沙皇家族的50個彩蛋中,迄今還留存的只剩43顆,剩下的7顆仍下落不明;而外界對法貝熱彩蛋的迷戀,正是源於這背後複雜的歷史背景,在世人眼中,法貝熱彩蛋象徵的,是帝俄時期最後的餘輝,而那失蹤的7顆彩蛋,更成為全球尋寶人心中夢寐以求的夢幻逸品。
V&A《法貝熱在倫敦:皇室浪漫到俄國革命》特展
時至今日,提起法貝熱,人們想到的總是美麗奪目的彩蛋,但其實作為一個成功的珠寶品牌,House of Fabergé所製作的工藝品,還包括其他珠寶與銀製餐具等。在彼得卡爾法貝熱被迫離開俄羅斯前,品牌除了創始地聖彼得堡外,在莫斯科、烏克蘭奧德薩(Odessa)、基輔,以及倫敦都有分部,1982年至1917年間,共製作了高達15至20萬件工藝品。
而在V&A展出的《法貝熱在倫敦:皇室浪漫到俄國革命》特展,正是以法貝熱與英國的關係作為切入點,超過200件展品,英國女王也借出了數件法貝熱公司製作的收藏品,供大眾觀賞。
展覽一共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探索法貝熱與俄國沙皇家族、彼得卡爾法貝熱作為一名珠寶工藝師,以及俄國革命對於品牌命運的影響。
探索帝俄皇室與法貝熱的昔日緣分
特展首先探索從帝俄時期俄國皇室,也就是羅曼諾夫家族(Romanov)與法貝熱的關係展開,展出包括1900年,俄羅斯帝國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Paris Exposition Universelle)時,請法貝熱公司製作的微縮帝國皇冠珠寶模型(Imperial Regalia),此模型的復刻品由俄國艾米塔吉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出借,完美彰顯法貝熱公司作為沙皇御用珠寶品牌的地位。
法貝熱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為羅曼諾夫家族成員,經常向其訂購工藝品,作為贈送給家人的親密禮物,例如由水晶、黃金和玫瑰式切割鑽石製成的花朵,以及精美的微縮全家福等;此外,值得注意的展品,還有由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訂製的禁衛軍人偶,以及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亞歷山德拉(Empress Alexandra Feodorovna)在加冕紀念日,送給沙皇的祈禱書。
展覽的第一部份,還也探索了彼得卡爾法貝熱的青年時代,紀錄了他在歐洲的遊歷,以及進入家族企業的過往。
不只是彩蛋-法貝熱的其他精緻工藝
展覽的第二部份,探索了彼得卡爾法貝熱同名品牌所展現的工藝以及繁複細節。作為一位傑出的珠寶工藝師,他為自己的工作室創造了傑出的創意文化。
此區代表性的展品,包括德國北部邦國「梅克倫堡-什未林」(Mecklenburg-Schwerin)末代大公腓特烈法蘭茲四世(Frederick Francis IV)與漢諾威與坎伯蘭的亞歷珊得拉公主(Princess Alexandra of Hanover and Cumberland)成婚時,贈送給新娘的海藍寶石與鑽石皇冠。
昔日知名的女性設計師Alma Pihl的作品,也是本區的亮點。包括一枚被稱為「冰水晶」(ice crystal),由水晶、鑽石、白金製成的鍊墜。
例如,裝著英國皇室成員相片的法貝熱相框、沙皇尼古拉二世與亞歷山德拉皇后贈予英國皇室親戚的禮物,包括一本於1896年贈予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的筆記本、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與亞歷山德拉王后(Queen Alexandra)飼養的動物雕刻肖像等。
在當時的倫敦,法貝熱是上層名流選購禮物的首選品牌,愛德華七世的情婦Mrs George Keppel,就曾送給國王一枚新藝術運動風格(art-nouveau)的鑽石香菸盒,盒上裝飾著一隻咬著自己尾巴的蛇,象徵永恆不變的愛情。
類似作品還包括裝飾著熱帶風景的鼻煙盒、紅棕色琺瑯國會大廈軟玉製雪茄盒等。
展覽第二部份的尾聲,呈現了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俄羅斯1917年的二月革命(February Revolution)、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對法貝熱的影響。大戰期間,各地的法貝熱工坊從製作工藝品,轉而生產彈藥、銅、青銅與鋼製品。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位於倫敦的品牌分部也同時停止營業。
舉世聞名的法貝熱彩蛋
展覽的第三部份,展示了15枚有如萬花筒般絢麗的法貝熱彩蛋,包括尺寸最大,靈感來自莫斯科聖母安息主教座堂(Dormition Cathedral)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彩蛋」(Moscow Kremlin Egg)、外部展示著尼古拉二世與亞歷山德拉皇后子女水彩肖像的「亞歷山大宮彩蛋」(Alexander Palace Egg),以及慶祝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三百週年的「三百週年紀念彩蛋」(Tercentenary Egg)。
其餘備受矚目的展品,還包括1887年製作,遺失多年的「第三枚帝國彩蛋」(Third Imperial Egg),這枚彩蛋消失多年後,才在2011年被倫敦古董商在舊貨市場找到;1907至1908年製作的「孔雀彩蛋」(The Peacock Egg),透明的蛋殼內展示著由發條驅動的孔雀;亞歷山德拉皇后的「花籃彩蛋」(Basket of Flowers Egg),則是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出借的珍品。
戰爭與革命或許改變的法貝熱公司的命運,但並沒有澆息世人對法貝熱的喜愛,1920年代開始,古董商、拍賣行熱衷於收購從俄羅斯流出的法貝熱工藝品。1930年代古董珠寶商Wartski收購了數枚帝國彩蛋,轉售給歐洲與美國的收藏家,近年來,受到民族主義的驅使,俄國收藏家與政府也熱衷於從全世界購回法貝熱彩蛋與工藝品。
「彼得卡爾法貝熱,這位帝俄時期傳奇工藝師的故事,代表的是極致、超越工藝境界的奢華。」《法貝熱在倫敦:皇室浪漫到俄國革命》策展人Kieran McCarthy與Hanne Faurby表示,「透過法貝熱的作品,這個展覽探索超越時間的愛、友誼,以及厚顏無恥的趨炎附勢。它帶領參觀者踏上一段崇高的藝術之旅,見證它最終因革命戛然而止,然後再以法貝熱最偉大的遺產-展示令人目眩神迷的復活節彩蛋作結。」
《法貝熱在倫敦:皇室浪漫到俄國革命》特展,即日起於倫敦V&A博物館展出,展期至2022年5月8日為止。
資料來源: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