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M盈利躍升,品牌提升策略開始奏效(Reuters)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H&M(@hm)分享的貼文
H&M(@hm)分享的貼文
瑞典時裝集團H&M公布截至八月的第三季財務數據,營業利益飆升40%至49.1億瑞典克朗(約5.23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期。這一強勁表現得益於新任執行長Daniel Erver自2024年1月上任以來推動的品牌提升策略,特別是透過更時尚的產品組合和嚴格的成本控制。Daniel Erver的策略目的在於與競爭對手Zara和Shein競爭,其行動包括大規模的營銷改革,例如聘請流行歌星代言,並舉辦了自2018年以來的首次時裝秀,以提升品牌時尚度。
然而,儘管第三季表現優異,H&M對第四季的美國市場持謹慎態度。Daniel Erver警告,美國進口關稅將對即將到來的季毛利率造成更大的壓力,並可能影響消費者情緒。為應對競爭對手在美國的提價趨勢,H&M計劃採取「審慎的定價策略」,只在特定商品上提價,同時維持基礎款和童裝等對價格敏感商品的入門級價格不變。美國是H&M繼德國之後的第二大市場,佔其集團銷售額的13%。
積極跡象顯示,H&M的庫存水平下降了9%,表明其策略奏效,消費者正在當季以全價購買更多產品,而非依賴季末促銷。雖然以報告貨幣計算的銷售額略有下降,但仍略高於預期,且9月份當地貨幣銷售預計將與去年持平。這次盈利的大幅增長,使H&M股價上漲10%,達到11個月以來的高點,證明其品牌重塑和成本控制的努力已開始獲得回報,但面對宏觀經濟和關稅的挑戰,H&M仍需保持警惕。
2. Demna電影般的Gucci首秀與Simone Bellotti在Jil Sander的清新之作,盡在本週重要時尚新聞(Hhypebeast)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UCCI(@gucci)分享的貼文
GUCCI(@gucci)分享的貼文
Demna在Gucci的「La Famiglia」電影式首秀
設計師Demna以其為Gucci設計的首個系列「La Famiglia」(家族)帶來了極具話題性的亮相。該系列包含38個造型,並在官方走秀前一天先以型錄形式發布,隨後在米蘭首映了由Spike Jonze和Halina Reijn執導的短片《老虎》(The Tiger)。這部眾星雲集的影片由Demi Moore飾演虛構的女家長Barbara Gucci,對家庭與奢華進行了超現實的探索。在設計上,Demna延續了其標誌性的寬肩與超大廓形,同時融入了如「派對男孩」和「書呆子」等原型人物,將大膽風格與Gucci經典元素進行了融合。
Simone Bellotti在Jil Sander的清新首秀
Jil Sander在米蘭時裝週迎來了新任創意總監Simone Bellotti的首個系列。他的設計被描述為在Luke和Lucie Meier時代基礎上的「更輕盈和精緻的發展」,展現出清晰、克制和平衡的特質,並忠於品牌的真實根源。Bellotti的系列將嚴謹的剪裁與透明面料並置,除了品牌經典的中性色外,還大膽使用了電光藍和紫外線紫等鮮豔色彩,關鍵單品包括幾何鑲邊裙和帶有寬大口袋的修身西裝。
Gucci選擇了極致的電影敘事與名人效應,利用短片和獨家發售的模式(僅限全球10家門店)來製造稀缺性和話題性。而Jil Sander則更傾向於設計語言本身的精煉和延續,Simone Bellotti致力於在保留品牌核心美學的基礎上,透過細節和色彩上的巧妙對比,為品牌帶來了一股清新且內斂的轉型力量。
3. 全球貿易混亂之下,歐洲時尚產業面臨不確定未來(Fashion Network)
法國經濟學家Sébastien Jean–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地緣經濟學和地緣金融倡議的副主任,以及國家藝術與工藝學院(CNAM)的教授–警告稱,在全球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武器化日益盛行的背景下,歐洲時尚產業可能準備不足以應對未來。他指出,歐盟的成立初衷是為了稀釋國家權力,這與當前權力政治回歸的對抗環境背道而馳,使得歐洲難以維護自身利益。此外,歐洲產業面臨投資不足的挑戰,並在原材料上高度依賴進口,而在製成品上依賴出口,這使其在全球貿易衝突中處於脆弱位置。
Sébastien Jean分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秩序重塑,認為華盛頓的對抗性立場雖然在短期內帶來了經濟槓桿,但也可能損害其與盟友的關係。他對美國試圖透過保護主義振興國內產業的長期目標表示懷疑,並指出美國工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遠少於歐洲和中國。Sébastien Jean同時強調,儘管全球關稅環境充滿混亂,但歐盟目前仍是處境較好的市場之一。
Sébastien Jean將當前的全球經濟階段定義為「敵對相互依存」(hostile interdependence)的新時代。在這種環境下,政治目標凌駕於金融邏輯,貿易信任被侵蝕,不確定性成為常態。因此,企業的思維模式必須轉變: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已取代單純追求最低採購成本,成為壓倒一切的當務之急。面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上人工智慧和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機等因素,紡織和服裝業專業人士對未來幾年的不可預測性表達了強烈的共同不安。
4. 時尚零售業在AI成本節約方面擁有60億美元的潛力(WWD)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Ralph Lauren(@ralphlauren)分享的貼文
Ralph Lauren(@ralphlauren)分享的貼文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報告估計,在「代理式AI」(agentic AI)的推動下,時尚品牌和零售商有望實現60億美元的總成本節約,這可能使該行業到2026年的息稅前利潤(EBIT)增加20%。報告通過將工作細分為可自動化的任務來量化潛力,例如,估計零售銷售員工作有18%可被自動化,每年可節省約7,000美元的成本。總體而言,辦公室主管、行政支持和客戶服務等職位都顯示出相似或更高的自動化潛力。以Lululemon為例,該報告推算該公司明年潛在可節約2.7億美元,預計將使其EBIT比華爾街預測高出15%。
報告指出,百貨公司,特別是那些基本面臨挑戰且員工數量較多的企業,將在自動化中獲得最大的總體收益。相對而言,品牌公司的員工隊伍較為精簡。目前,軟線產業的AI應用已成功體現在庫存管理、供應鏈自動化、需求規劃/預測和客戶服務(透過聊天機器人)等關鍵領域。此外,潛在的AI應用還包括營銷、庫存在地化、定價工具以及將AI整合到產品中,例如Warby Parker與Google合作的智能眼鏡。
儘管潛在的成本節約巨大,但時尚高管們對技術的應用仍持謹慎態度,強調目標並非單純用AI取代人類來複製現有業務模式。例如,Ralph Lauren Corp.已先行推出AI造型功能「Ask Ralph」,其品牌和創新長David Lauren表示,這仍是AI應用的「非常開始的階段」。這項研究主要聚焦於代理式AI(能夠做出決策並自動化流程),但仍有待開發的具身AI(涉及機器人和實體互動)預示著更廣闊的潛力,並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