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筆下的《蒙娜麗莎》被公認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這幅畫作自文藝復興時期誕生以來,不僅是羅浮宮的鎮館之寶,更是全球被參觀、歌頌與模仿最多的藝術品,長久以來,畫中那抹神秘的微笑始終是藝術史上最受矚目的焦點。然而,五百年來,圍繞著這位佛羅倫斯女子麗莎德爾喬宮多(Lisa del Giocondo)的謎團從未消散:她究竟是誰?達文西是否只畫了一幅她?


隨著Discovery頻道紀錄片《謎樣蒙娜麗莎:喬宮多夫人》(A Mona Lisa Obsession)的推出,這些懸而未決的疑問在台灣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破口。這部耗時數年製作的紀錄片,不僅走訪了巴黎羅浮宮、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與義大利佛羅倫斯,更將鏡頭聚焦於一位台灣收藏家——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博士手中的珍稀畫作。

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_作為舉世最著名的肖像之一,《蒙娜麗莎》持續吸引全球觀眾爭相一睹風采。.jpg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收藏的故事,更是一場醫學與藝術的跨界驗證。擁有醫學博士學位與深厚藝術家學背景的黃崇仁,以其獨特的「醫學、科學、藝術」三角視角,提出了許多連傳統藝術史學家都未曾注意到的科學證據。他自信地表示,在台灣,像他這樣對達文西進行如此深入且全面性研究的人,恐怕寥寥無幾。

緣起——拍賣場上的「一眼瞬間」

這幅被稱為「最年輕版本」的蒙娜麗莎,早在疫情爆發前就已被黃崇仁收入囊中,至今收藏至少六年。回憶起與這幅畫的初次相遇,黃崇仁的描述充滿了戲劇性的緣分。「有一天我在辦公室有點累,想休息一下,隨手拿了一本拍賣目錄出來看。一翻,就翻到了這張蒙娜麗莎,」黃崇仁回憶道,「當時我心裡就覺得喜歡這張畫,覺得它非常漂亮,那是一種直覺的感召。」

當時,這幅畫在拍賣會上並未被認證為達文西真跡,預估價僅落在5萬至8萬美金之間。然而,黃崇仁卻展現了異常的執著。「我就跟公司的小姐說,我無論如何要標到這張畫。」拍賣現場競爭激烈,從起標價一路飆升,最終黃崇仁擊退了其他兩位競爭者,以160萬美金的落槌價成交。

這個價格甚至驚動了當時的蘇富比總裁,他後來來到台灣時,還特別好奇地詢問黃崇仁:「你為什麼要標這張畫?」對方坦言,自己當時其實也想進場競標,但受限於預算只能出價到35萬美金。在他看來,若能以35萬美元的價格標到這幅潛力之作,簡直就像是「中大獎(Hit the jackpot)」一樣 。這番話間接證實了行家眼中這幅畫的潛在價值,遠超一般仿作。而黃崇仁最終以160萬美金的高價得標,面對總裁的好奇詢問,他的回答則純粹許多:「我說沒有,我就是喜歡這張,沒有其他的。」這份單純的喜愛,最終讓他成為了這幅曠世巨作的守護者。

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_黃崇仁博士在台北珍藏一幅罕見的年輕版《蒙娜麗莎》。.jpg
黃崇仁博士在台北珍藏一幅罕見的年輕版《蒙娜麗莎》。(圖/Discovery)

全台少見的深入研究——醫學博士的實證精神

黃崇仁之所以敢說自己研究得比別人都透徹,並非空口白話。他並未將這幅畫僅視為資產,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學術課題,運用其醫學背景與科學邏輯,進行了多面向的考證。他在記者會上列舉了以下幾個具體的研究事例,證明他的觀點皆是「有所本」:

1. 比對全球25位頂尖畫家,驗證「皮下血流」

為了確認這幅畫的技法是否獨特,黃崇仁下足了苦功。「我為了這件事,看過全球差不多25個最出名的人像畫家,」他仔細研究了雷諾瓦等大師的作品,發現絕大多數畫家在處理皮膚時,僅是在表層塗抹粉色顏料,無法呈現深層的質感。唯獨達文西,因為曾每晚在醫學院進行解剖,深知人體構造。黃崇仁指出,達文西利用獨創的暈塗法(Sfumato),像堆疊生物組織般一層層上色,目的是「把皮膚下面的血液流動感顯示出來」 。黃崇仁強調:「我們這張畫,是有這種感覺的,你可以看到皮膚下面好像有血水流過去,這是超級技術,也是達文西獨有的特徵。」


2. 諮詢眼科權威,解析「視網膜光學」

大眾熟知的「蒙娜麗莎的凝視」——無論你走到哪裡,她的眼睛似乎都跟著你,這在黃崇仁眼中是光學原理的展現。為了證實這一點,他特地請教了眼科醫生與專家,探討視覺成像的原理。黃崇仁解釋:「達文西是歷史上第一個探討光線如何進入視網膜形成影像的人。」他將光學原理應用於繪畫中,創造出獨特的眼神光點。經過比對,黃崇仁收藏的版本,其眼部的構造、神韻與羅浮宮版本「一模一樣」,這種科學細節是普通臨摹者難以複製的。


3. 挑戰邏輯極限:精準的「逆齡」與「尺寸」

黃崇仁更提出了強而有力的邏輯推證。他在沒有現代儀器的輔助下,發現這幅畫與羅浮宮版本的尺寸竟然「分毫不差」。他強調,在五百年前,若非使用達文西工作室的轉移技術(Cartone),臨摹通常會有3%到5%的誤差。此外,針對「年齡」問題,歷史記載麗莎當年約23歲,而羅浮宮版本普遍被認為是33歲時的樣貌。黃崇仁提出了一個生理學上的悖論:「從23歲畫成33歲變老是可以想像的;但要看著一個33歲的人,憑空把她『逆齡』畫回23歲,且骨架結構完全吻合,這在解剖學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_黃崇仁博士比對兩版本《蒙娜麗莎》,提出證據指向年輕版亦出自達文西之手。.jpg
黃崇仁博士比對兩版本《蒙娜麗莎》,提出證據指向年輕版也出自達文西之手。(圖/Discovery)

歷史的拼圖——從「岩間聖母」看雙胞案

許多人質疑:達文西會畫兩幅一樣的畫嗎?黃崇仁引用藝術史實指出,這並非特例。達文西的另一幅名作《岩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就存在兩個版本,一幅在羅浮宮,另一幅在英國國家美術館。

「當年達文西接受教會委託,第一幅畫得太像『人』,缺乏神性,被教會退貨甚至打官司,後來他才畫了第二幅更具神聖感的版本。」黃崇仁以此佐證,達文西為了滿足不同需求或追求完美,繪製同一主題的不同版本是有跡可循的。

而這幅台灣收藏的蒙娜麗莎,其來源也相當顯赫。它曾由義大利貴族Pistoj家族珍藏了約280年,保存狀況極佳,直到近代才流出市面,這也為其身世增添了幾分可信度。

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_3.jpg

將判斷權交給世界,將文化留在台灣

Discovery頻道的紀錄片團隊,正是被這些豐富的科學證據與歷史線索所吸引,才決定展開這場跨國追蹤。節目中,達文西權威學者馬丁肯普(Martin Kemp)等專家觀點交錯,帶領觀眾從藝術史、科學視角重新檢視這段傳奇。

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_藝術品修復師_Almudena_Sánchez_解析普拉多版《蒙娜麗莎》修復細節與重現歷程.jpg
藝術品修復師Almudena Sánchez解析普拉多版《蒙娜麗莎》修復細節與重現歷程。(圖/Discovery)

對於黃崇仁而言,這幅畫不僅是個人收藏,更是希望能留給台灣的文化資產。他在記者會上感性地表示:「這張畫是人類的文化遺產。我今天把它拿出來,不是為了炒作,而是希望能『拋磚引玉』。」

他深知,要推翻或修正五百年的藝術史定論並非易事,但他願意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我相信在台灣,很少人像我這樣對這幅畫做過這麼深入的研究,」黃崇仁說,「我希望啟動一個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這張畫,看到它的科學細節,然後做你自己的判斷。」

隨著《謎樣蒙娜麗莎:喬宮多夫人》的播出,這幅來自台灣收藏、擁有「年輕氣息」與「皮下血流感」的蒙娜麗莎,正靜靜地等待世人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探險,更是一場科學與歷史的深度對話。

跨越五百年的神秘微笑藏在台灣?藝術收藏家黃崇仁以科學視角解密「最年輕的蒙娜麗莎」_2.jpg

資料來源:Discovery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達文西《美麗公主》的身世 爭議超過20年
蒙娜麗莎12歲長這樣?!用「圓」悟出人生真理的圓滾滾藝術家
揭開達文西的人生秘密!《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中主角其實是男性?
鎮館三寶連夜逃出巴黎!蒙娜麗莎、維納斯躲戰火《攻佔羅浮宮》揭露羅浮宮史上最大撤離行動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