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梅爾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真是他畫的?名畫首展爆爭議 《靠近維梅爾》扮偵探解謎37件國寶級畫作

被譽為「繪畫技術的天花板」、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最傑出畫家的約翰尼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與同時期的林布蘭(Rembrandt)齊名,但維梅爾不像林布蘭多產,不像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幸運生在文藝復興時期。他不像畢卡索、達利或安迪沃荷那麼會自我推銷,更不像梵谷或卡蘿那樣​​有著飽受折磨的靈魂。維梅爾的畫作雖然舉世聞名,世人對他卻知之甚少。他不僅沒有自畫像、更沒有書信和手札,僅存的37件國寶級畫作,就是這位繪畫大師所留給後世的一切。
By BeautiMode  |  2024/11/04

林布蘭沒有告訴你的事:揭開巴洛克名畫《夜巡》的構圖、身世和秘密

林布蘭 (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歐洲巴洛克繪畫代表人物,也是荷蘭黃金時代最多元、多產的藝術家,一生創作了許多素描、版畫和繪畫,產能驚人。然而,在他眾多代表作中,有一件特別與眾不同的作品:《夜巡》。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9/25

英國藝術家Penny :紙鈔是種媒材,鞭笞世俗是一種態度

英國藝術家Penny 的個展「破紙」(Broke),即日起至2021年1月30日在舊金山 Hashimoto Contemporary藝廊展出。而啟人疑竇的,在於不若多數展覽期待口碑發酵,觀眾越多越好,「破紙」不僅只接受舊金山灣區居民的預約參觀,整個展期亦是短短一個月...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2/15

那種艷麗光采歐洲人做不出來!讓巴黎旅人驚艷的中國袍服

尚普蘭從未踏足蘇必略湖,但尚.尼科萊(Jean Nicollet)卻曾經去過。尚普蘭旗下有好幾名負責深入林區搜集皮貨的皮貨商(coureur de bois),尚.尼科萊就是其中之一。尚普蘭出版一六三二年地圖的一、兩年前,尼科萊碰到一個歐洲人從沒碰過的部族,他或其他人就將那部族稱作皮安人(Puants),意為「發惡臭的人」。在最後一張地圖上,尚普蘭標出那個部族,指出有個「皮安族」,即「臭人族」,住在最終注入甜水海的湖泊邊。法語的「臭人」一詞乃是對阿爾貢昆語「髒水」一詞的訛譯,而阿爾貢昆族用「髒水」形容微鹹的水,也就是嚐起來帶鹹味的水。這個部族不自稱皮安人。他們是威尼皮古人(Ouinipigous),也就是今日所稱的溫尼貝戈人(Winnebago)。但是因為一番曲折複雜的推理,始終堅稱地平線另一頭的下一個水域必定是鹹的,必定是「臭的」——必定是太平洋——的推理,於是,這個名稱就冠在他們頭上。
By 遠流出版  |  2020/12/28

用光作畫!那些「暗盒」教維梅爾的事

暗盒曾是名符其實的「房間」,在十七世紀後縮小,並使用凸透鏡成像清楚,畫家們於是開始利用這個裝置來畫草圖。約翰尼斯.維梅爾就是其中一人。他是否實際描過暗盒的成像,終究還未定論,但我們至少能確定他絕對看過暗盒投影出的世界。這不是因為畫的透視法精準。畢竟他的畫反而經常偏離透視法,像是消失點有好幾個(詳見第2章)、近處的人物(彷彿透鏡成像一般)大得很極端,而這些有時並不符合透視法。不過,以上並非我們推測他用暗盒畫草圖的原因。我們會如此判斷,是因為他在作品中畫出了失焦的部分。這實在令人驚訝。
By 一起來出版  |  2020/12/26

曾在歐洲風靡一時!隱藏在上等毛氈帽背後的海狸悲歌

不知道法國人為何對海狸毛皮的需求永不滿足。法國人需要海狸毛皮,不是像原住民那樣,為了拿牠富光澤的上層毛皮來替衣服襯裡或鑲邊。法國人想要的乃是下層絨毛,這是製作毛氈的原料。海狸毛具獨特的倒鉤特性,放在含有醋酸亞銅和加汞阿拉伯膠的毒湯裡燜煮時,很易於牢牢纏結(製帽匠以易精神錯亂而著稱,因為工作時吸入毒湯的氣體)。如此燜煮過的毛皮,一旦經過捶打、曬乾,就成為製造上等帽子的絕佳毛氈。
By 遠流出版  |  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