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

連結自然永續和藝術,廢棄賽鴿羽毛化身Harewood House精緻繁複藝術

倫敦藝術家Kate MccGwire以蜿蜒的羽毛雕塑和令人反感的藝術品聞名。最近他在西約克郡(West Yorkshire)哈伍德宮(Harewood House)的展覽《Menagerie》,發表了一個像是從書櫃裡噴出的水柱狀雕塑《Discharge》,這個帶有自然下墜曲線的雕塑高度將近五公尺,大約由10,000根灰色及白色的鴿子羽毛組合而成,灰色羽毛主要用於雕塑主體,代表水流的顏色;白色羽毛則散布地上,彷彿「水柱」觸地的漣漪、漫散、層疊。精心設計的顏色與外型,使這些羽毛看來就像是真正的水流從書櫃噴發傾瀉,濺起陣陣雪白細碎的水花。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9/20

「快工也能出細活」-法國畫家保羅.席涅克 Paul Signac

保羅.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 - 1935)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從事馬鞍銷售,於少年時期,母親原本想培養他接受建築相關專業訓練,但在他16歲(1879)那年,他去參觀了印象派的第四次展覽,在那裡看到了卡耶伯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 - 1894)、竇加( Edgar Degas, 1834 - 1917)、莫內(Claude Monet, 1840 - 1926)和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等人的作品,甚受啟發。1880年席涅克的父親去世,他也在同一年高中畢業,決定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他母親支持他的決定。1884年,他遇到了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從此大大改變了他的繪畫方向和藝術生涯。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20/09/15

讓設計師放手做,「逗點實驗室」讓新北市的會議空間不再無趣!

來到新北市政府的「逗點實驗室」(Comma Lab),若你不是市府員工,這是很少有機會踏足的地方,卻悄悄見證了公部門美學思惟的翻轉,最近還拿下第13屆TID室內設計大獎。是怎樣的設計案,可以翻轉過往老是無趣、功能至上的公部門會議空間?
By 城市學  |  2020/09/08

不被框架囚禁的西班牙超飽和色彩美學

色彩,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一個傳遞形象的媒介,是無性別的載體,也是城市美學的折射。 同樣為熱情國度的西班牙沒有像台灣一樣有著讓人眼花撩亂的招牌,但卻大膽將色彩運用在建築和街道上,以很鮮明且鮮豔的色調,潑灑在街頭藝術和巷弄小道內,傳達出濃厚的西式熱情。
By BeautiMode  |  2020/09/07

文青網美打卡新熱點!7萬枝色筆打造漸層色彩牆 鉛筆工廠變身想像力製造所

孩童時期的我們拿著畫筆塗鴉、放飛想像,也許長大後的我們鮮少使用文具,但每當拿起紙筆紀錄時,書寫的溫度仍存在一筆一畫中。 廣告裡那隻喊著「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的奶油獅可愛模樣,相信這是很多人對雄獅文具的印象。至今不斷創新求變,是這個1956年以鉛筆製造起家的台灣文具品牌,能深耕在地60多年的秘訣,從當時一推出便風靡的畫材組合「黑白派」,到學生時期美術課必備的蠟筆與王樣水彩,再到彩色筆筆蓋與奇異筆的發明,陪伴著許多人的成長時光。
By BeautiMode  |  2020/08/15

巧克力、咖啡、茶壺有什麼區別?美觀與舒適兼具 小地方看出歐洲銀器的巧思

好的設計,除了美觀與品味,使用者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要點,這一點,其實從過去數百年來歐洲銀器的演變,也可以看出清楚的軌跡,換言之,除了美學的變化之外,如何讓使用者覺得方便、舒適,也是決定銀器演進的重要因素。
By BeautiMode  |  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