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戲服設計師親解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完美變裝的秘密

by BeautiMode 2015/12/05

今年5月奧斯卡影帝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的新作《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預告片釋出,他在劇中的肢體眼神和扮相無不讓人驚艷,讓網友一片叫好,無不期許他角逐下一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但除了他本人的精湛演技之外,戲服設計師的功力,也是讓他完美變身的功臣之一,近日擔綱本片戲服設計師的Paco Delgado接受採訪,透露為這部明年2月12日在台上映的強檔片設計的挑戰。

艾迪瑞德曼《丹麥女孩》挑戰首位變性畫家 紅唇嫵媚姿態比美艾莉西亞坎德

1926年的莉莉艾爾伯.jpg
1926年已經以女裝扮相生活一陣子的莉莉艾爾伯。(圖/wikipedia)

《丹麥女孩》是由劇作家Lucinda Coxon改編自作家David Ebershoff於2000年推出的同名小說而成,講述上世紀1920至1930年代知名丹麥風景畫家埃恩納維格納Einar Mogens Wegener的傳奇人生:她因頂替身為人物肖像畫家妻子失約的模特兒,初次換上女裝察覺內心隱藏的自己,進而勇敢追尋真自我的故事。

後來以莉莉・艾爾伯Lili Elbe(Elbe是德國德勒斯登的易北河,德勒斯登是他最喜愛的城市)身份生活的埃恩納維格納,為了追尋真實的自己,徹底放棄當時已然相當成功的繪畫事業,將目標移轉到透過變性手術完成,嫁給知道她的故事,且已經與她求婚的法國畫家。

《丹麥女孩》導演湯姆霍伯盼好萊塢更關注跨性別族群 艾迪瑞德曼「他們啟發了我的表演與內心」

為使能夠更自在的以女性身份生活,於是她決定跟妻子搬遷到巴黎居住,如此一來她可以公開以莉莉・艾爾伯的身份出入社交場合,而她的妻子也能以女同性戀的身份生活。不過這過程當中仍然歷經許多波折,她內心的男性和女性人格不斷產生衝突,這兩個人格還一度與他的妻子葛蕾塔Gerda展開三角關係,但最後維格納這個男性人格,都逐漸讓葛蕾塔和艾爾伯失去興趣,維格納也逐漸被艾爾伯取代。儘管她進行了多次的性別重置手術,眼看就快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是最終卻因醫療條件不成熟,移植到她體內的卵巢與她體質互斥導致手術失敗而逝世,因此她僅維持女兒身短短2年就不幸撒手人寰,得年48歲。

1929年男裝扮相的維格納.jpg
1929年還未完全捨棄男裝扮相的維格納。(圖/wikipedia)
1930年代接受首次變性手術的莉莉艾爾伯.jpg
1930年代接受首次變性手術的莉莉艾爾伯。(圖/wikipedia)

「我得重現史上第一位執行變性手術的先驅,我該如何利用服裝詮釋一個那麼複雜的角色?」戲服設計師Paco Delgado表示。這不是Delgado初次與艾迪瑞德曼合作,他們初次合作是艾迪瑞德曼出演《悲慘世界》的時期。

於是這位最初想從事劇場設計,卻誤打誤撞為電影打造戲服的設計師,開始著手研究維格納與葛蕾塔這對夫妻所處的時代背景、人生故事、藝術風格、生活照片,企圖從中了解這對在歷史上極具爭議性的「夫妻」。由於他們熱愛藝術,也熱愛攝影,因此遺留下了大量的生活照,足以供劇組取材。而1920年代由法國設計師Paul Poiret、Coco Chanel和Jeanne Lanvin的時尚風格,自然也成為了本片戲服設計很重要的歷史依據。

Poiretdress.jpg
Paul Poiret的設計深受東方風格影響。(圖/wikipedia)
「某種程度,Paul Poiret是首位透過服裝設計解放女性的設計師;Lanvin則有很多戲劇性的設計,我們認為相當考究;而Chanel則很顯然地真正解放了女性,她使用針織布料製作衣服,確保女性能更自在活動肢體。」Paco Delgado說,據他研究後,他認為莉莉・艾爾伯和葛蕾塔都是對時尚很感興趣的人,因此他讓兩人的服裝都符合當時的流行時尚。

Paul Poiret素有「時尚之王」(King of Fashion)的稱號,因其結合了日本和服、阿拉伯傳統服飾等元素,讓女性揮別令人窒息的馬甲,於1920年代活躍於當時非常迷戀東方風情的法國時尚界。儘管他被認為有影響後起之秀Chanel,但其實他們的關係在當時頗有火藥味,經常針鋒相對。不過一次世界大戰之後,Paul Poiret無視於當時女性追求可以更自在活動的服裝款式,以哄抬逐漸高漲的女性意識,不願意再穿著太多垂墜布料與贅飾的服裝,他堅持自己的服裝風格,但卻因此被時代潮流揚棄,於1930年結束營運,拱手讓昔日對手Chanel坐擁傳奇時尚女王的寶座。



在片中,觀眾除了能看到當時時尚的轉變之外,也能看得到莉莉・艾爾伯本身在衣著上的微妙轉變。Paco Delgado認為《丹麥女孩》的主角是一個長期被禁錮在牢籠的人,一個女性的靈魂被鎖在男性的軀體裡,所以在故事前段,Delgago刻意讓維格納穿著硬挺乏味色調布料製成的西裝,替莉莉・艾爾伯打造流暢的服飾,一方面是為了符合史實,另一方面則是故意強化「禁錮」與「解放」之間的對比:「我們必須考慮到莉莉這個女性人格一直都存在,她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長期被壓抑的,她被困在一個不屬於她的身體裡,就像被關進籠子裡,那個身體,有如一座監獄。所以我們用很硬很厚的布料製作維格納的服裝,領子又尖又高,看起來很僵硬,幾乎可以說是一件鎧甲,隨著劇情的發展,等到莉莉出現,我們就為她設計了用暖色柔軟布料製作的服裝,更感性、更加解放。上世紀20年代是一個很棒的時期,那個年代有許多新興思維風起雲湧,也有很多能讓人自由活動的服裝,當時流行非常矩形、幾何的服裝輪廓,真的很棒!」

danish-girl-costumes02.jpg
為了讓男性扮相更有「牢籠」的感覺,戲服設計師Paco Delgado在領型、版型和布料使用上下足了功夫。(圖/WWD)

而夫妻倆在丹麥和在巴黎的穿著也有所差異,如前文所述,他們當時為了能夠更自在的生活,所以前往更開放的社會:「當他們在丹麥時,都穿著運用大量剪裁的服裝,而且顏色多半以藍、黑、灰為主。到了巴黎之後,顏色變得明亮,服裝線條也更加流暢柔軟。1920年代的巴黎是全球重鎮,如果你想成為世界要角,你就得去巴黎,那裡是一切的聖地,象徵著『可以自由做自己』,服裝的變化,反映了他們生活的轉變,從晦暗變得光明。」

danish-girl-costumes03.jpg
隨著時間過去,莉莉對於自己新的身份越來越自在,而這樣的適應,也展現在她的服裝上。(圖/WWD)
葛蕾塔筆下的莉莉艾爾伯.jpg
葛蕾塔畫筆下的莉莉艾爾伯。(圖/wikipedia)
電影《丹麥女孩》的戲服設計手稿(圖/WWD)4.jpg
電影《丹麥女孩》的戲服設計手稿。(圖/WWD)

莉莉這個人格首次映入觀眾眼簾,是當維格納套上絲襪的那一刻,Paco Delgado說,原著裡也有這段情節,他認為這是很重要的轉折點:「絲襪在這個故事當中是很重要的元素,它是很女性化又很感性的的物件,它喚醒了維格納壓抑已久的渴望。」

得獎無數的Paco Delgado表示,為這部電影打造戲服,他的目標不僅只是重現歷史,更重要的是,他想透過這次的工作,讓觀眾知道裝扮的力量:「就像生活中所有瑣事都需要經過練習和嘗試,很顯然地,假如你今天是一位變性人,從小你就被以不是真正符合你心理的性別拉拔長大,當你真正意識到真實的自己時,想透過裝扮讓自己感到舒適,想必會經歷一段過渡期,而我們想展現這個掙扎與適應的過程。」

所以一開始莉莉的扮相非常的「用力」,髮型跟唇彩都很大膽,似乎企圖用張揚的造型掩蓋維格納的存在,但隨著時間的過去,莉莉漸漸適應了女裝的自己,也開始找到自己的風格,於是她之後的的扮相也越顯自然:「這完全反映了現代女性的特質,自然不過度。」Paco Delgado說。

資料來源:WWD、wikipedia、The Danish Girl FB

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接受小珍妮佛越洋電訪:「拍電影是一種很複雜的生活方式。」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