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

by 遠見雜誌 2018/03/11

(本文經《遠見雜誌》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_(2).jpg

尋常的日間午後,你習慣購買手搖飲料,或冰咖啡舒壓提神,隨意地插上吸管、自在愜意地啜飲—這是一種再尋常不過的舉動、根本習以為常的自然反應,它方便、自在,更讓添料的飲料別有一番風味。

「吸管」一開始的出現,其實在唐朝就有文獻記載,只不過在古代大多以麥稈、蘆管和荻管等天然植物應用。直至近代的塑膠發明,塑膠吸管才快速地席捲飲品市場,它不會讓飲料弄花了妝容,更不會喝得滿嘴甜膩。

也許在用完吸管後,你把它丟進塑膠回收桶,自以為有善盡環境保護的責任,但事實上,吸管不能回收,它們會在垃圾掩埋場中堆積、隨著河流飄散至大海,更甚者,在一段令人心碎的Youtube影片中,吸管就這樣卡在一隻瀕危、可憐的海龜鼻孔中。

吸管不再只是塑膠 你要焦糖或香草口味? 海龜鼻子插吸管 痛苦神情引爆環保議題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_(1).jpg

回收效益過低 缺乏再利用價值

《Washingtonpost》呼籲,我們應該從自身起做到禁用吸管、自發性地改變環境的義務,別讓那些無辜的海洋生物因為人類的恣意妄為再受侵害。

雖然吸管的成分確實是塑膠,但因為回收效益極低、低到必須花太多的成本來處理再利用的工程,因此吸管都是被當成垃圾直接處理掉,就像是不會有人要回收塑膠袋。

吸管並不是最差的塑膠、不是最普遍的塑膠,更不是最致命的水生塑膠,但正因為它看起來無害、天真無邪,我們無法看到它實際上的威脅:不必要的有毒垃圾、造成大量的塑料汙染。更曾有環保專家大膽斷言,到了2050年,海中的垃圾體積將會超過所有魚類的體積。

最高罰4萬美金、還得坐4年的牢 貧窮肯亞為了環保下達全球最嚴格塑膠袋禁令!台灣做得到嗎?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_(3).jpg

報導中提到,光是美國人一天會消耗使用的吸管,就整整超過了5億支,而每一個吸管又都含有一個塑膠包裝。

吸管已成了餐飲業的基本

很多人用吸管大多有各種不同的理由,「不想讓咖啡沾染潔白的牙齒」、「不希望口紅暈開」、「怕沒有吸管飲用而打翻在車上」。也許不鏽鋼吸管或玻璃吸管等能重複利用的媒介,是個很值得替代的選擇,只要你養成隨手沖洗的好習慣。

1888年,獲得專利的第一支現代化吸管誕生,那是種避免薄荷葉黏在牙齒上的用具。發明者來自華盛頓的紙製煙嘴製造商馬文斯通(Marvin Stone)說,這是當他用一根黑麥草喝一杯薄荷酒時,構想出用紙張製作現代吸管的概念,他更因此開設了第一座吸管工廠。

1937年,可彎曲的吸管第一次誕生,然後到1960年代,塑膠吸管開始取代紙吸管,它便宜、低成本、製造容易,很快地就有如病毒般蔓延擴散,各種顏色、造型、大小的吸管如雨後春筍流行。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_(6).jpg

「吸管已經是做這行最基本的標準。」位於華盛頓西北部的熱門餐廳服務員這麼說。這家餐廳獲得美國政府的「綠色認證」—牛肉是環保飼育、採用風力發電、不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餐巾紙並沒有經過「漂白」等,但卻還是在使用吸管,成了一種十分弔詭的現象。

這也成了許多人在響應環保上的盲點,你可能會自備環保筷、出門採買時準備購物袋,但卻不會注意到那個你隨時在使用的吸管,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侵害。

吸管成了環境負擔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_(4).jpg

如果實際上觀察一個吸管被扔到垃圾堆中的過程,它是經由垃圾車送到一座廢物轉運站,接著再轉往回收站做分類與運用;在傳送帶上,大大小小的垃圾開始被機器挑選篩檢,首先是紙板,然後是紙張、鋁、玻璃、寶特瓶等,最後會有一群無法被篩選出的回收物,通稱為「碎片」—吸管就包含在這當中。

它無法被回收、無法焚燒,而永遠是被掩埋堆積,成為環境負擔。

看到這邊,也許你已經開始感到有點不知所措。難以想像的是:你一生中使用過多少個塑膠吸管?你的任何一根吸管是否曾間接傷害過其他生物?

可以的話,下回在點飲料時,你可以改變自我習慣,很多生活的小事其實都是從枝微末節的作息中養成,如果你我都能養成不拿吸管的小動作,對自然環境的傷害會更減少一些罪惡。

為什麼要用塑膠吸管?你只是吸進了更多罪惡_(5).jpg

(本文經《遠見雜誌》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空拍環境汙染 描繪地球的傷痕
Jamei Chen呼籲正視瀕危絕種動物 藉可愛俏皮配件一展對環境與動物之愛
《看見台灣II》深入海底+橫跨五國取景!齊柏林盼傳遞「環境無國界」理念
透過住宿支持在地設計!Home Hotel攜手台灣品牌打造環保客房 「與設計共眠」展現再生創造力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