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瑋為年輕的當代藝術家,畢業於巴塞隆納大學藝術製作與研究碩士,現為新竹教育大學藝設系講師,舉辦過許多個展及聯展,並曾獲得第六屆聯邦美術新人獎的首獎等。另一方面,作品被國內公私部門典藏,如國立台灣美術館、鳳甲美術館、聯邦文教基金會等,同時受許多私人藏家的青睞。現正於赤粒藝術展出「置外」劉家瑋個展,展期至2018年7月8日。
他的畫風非常的特殊,其融合超現實主義與寫實的手法,再現靜謐悠然的自然美景,但卻也在畫面中置入現代文明常見的裝置與物件,觸發觀者的想像與思考。
九份、太魯閣及台南的天空都成為他畫布!法國天空藝術家揮灑福爾摩沙藍天!

自然與文明交織的意象
舉例而言,作品《保存期限》描繪的是一座具有人類遺存的小島,上面長滿了茂密的森林,並搭配灰藍色的天空與海,帶給觀者一股具有生命力但卻又有些荒蕪的景象。而在前景當中我們看到的多稜角與線條的透明體,其實是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塑膠袋。因此,實際上整幅景象是被包覆於塑膠袋當中,呈現出自然與文明之間的矛盾感。而這個差異性,則是藝術家特別想要向我們訴說的內容與觀點—現代環境意識的關懷與體現。
表達現代人真誠的情感 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瞬息萬刻 專訪日本藝術家吳本俊松


舞台式構圖引領觀者入境
劉家瑋對於畫作的背景處理上,主要是表達出神秘,且遠離人囂之境,或者是文明與自然衝突的畫面,並進而在正中央置入一個視覺張力吸睛的物件或景緻,用來引導觀眾解讀作品的內容。而他的作品看似自然,實則運用各種符號的相互對立,進而建構我們人類未來可能出現的生活與樣貌,如當背景為大自然的同時,中間則是人造物件;或者背景為文明,中間則為自然景緻。


變異中梳理出的時間軸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畫面元素對比之下延伸而出的差異性,其實也寓意著當今、未來人類可能面臨到的環境議題,以及焦慮的心理狀態。我們生活在看似安穩的環境當中,實則並不安穩。
描繪自由與大氣的透明性 印象記憶間的永恆顫動 李全淼的藝術創作

畫布上的神遊旅行 黨若洪關美館個展小記
70餘年鄉愁化為藝術 王攀元個展開幕記事
國際化視野下非營利藝術空間的新思維—專訪8樓藝術空間創辦人李佩姒 Pessy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