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在保母面具背後的藝術家!20世紀最神秘街拍攝影師Vivian Maier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一位神秘的攝影師,在一生中不間斷地用鏡頭記錄周遭的人事物,但卻從未向任何人公開自己的作品,她以當保母、幫傭、管家為生,沒有家人朋友、從不與人交際,直到2007年,一位文史工作者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在芝加哥的一場舊貨拍賣會中,以約4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一卡裝滿底片和未沖洗膠捲的箱子,意外發現這些底片、膠捲中,竟蘊藏了一批20世紀最棒的街頭攝影……

之後,約翰馬魯夫陸續從這場拍賣會其他買家手中,買回更多Vivian Maier的物品,總共有10萬多張底片、超過3,000張照片、數百卷影片和錄音帶訪問等,成功找回了約九成的作品。2009年,約翰馬魯夫開始了尋訪這位神秘攝影師的旅程,一步步揭開Vivian Maier的神秘面紗, 這個過程也被拍成了紀錄片《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更入圍2015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人們對Vivian Maier充滿了好奇:她是誰,是什麼動機支持她不斷地攝影?但沒有人能真正地回答這些問題,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中,Vivian Maier以她獨有的視角記錄了人類的悲劇和愉悅溫暖的時刻。

「她留下數千卷未沖洗底片這件事,對我而言實在難以理解。我知道她一直以保母的工作維生,既然多年來她的收入並不穩定,說她有時候窮到沒錢沖洗照片好像也有道理。等她有錢的時候,她便選擇沖洗當下拍攝的底片,這是大家的猜測。」約翰馬魯夫說。

孩童是Vivian Maier很喜歡的攝影主題,從最早期直到最末期的作品中,都能看見孩童的身影,她也對街頭塗鴉與報紙很感興趣,經常拍攝小攤、人行道、垃圾桶各種地力方的報紙,不過,她作品中最常出現主題,是街頭攝影。

Vivian Maier能夠看到生活的離奇、不協調性,以及人類不討喜的一面;同時,她的作品也展現了生活中愉悅和溫暖的。知名街頭攝影師Joel Meyerowitz認為,她具備真實的眼光,能夠知曉人性、攝影和街頭, 透過她的作品,能夠認識紐約和芝加哥的各種面貌。接下來就跟著BeautiMode一起發掘Vivian Maier奇特又引人入勝的藝術與人生吧~

1. 攝影天份從兒時萌芽,母親的故鄉為攝影起點

1926年2月1日在美國紐約出生的Vivian Maier,父親是奧地利人,母親是法國人,約1930年左右,她的父親就在記錄中消失了。她和母親與知名攝影師Jeanne Bertrand同住,這位生於19世紀的女性藝術家,也熟識惠特尼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的創辦人,這對Vivian的藝術啟蒙,可能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影響。

Vivian Maier六歲到十二歲時,隨著母親前往法國,說著美語的她,在法國的小村莊顯得突兀;在法國接受小學教育回到紐約後,說話開始帶上了法國腔調,不管在哪,她都很「奇怪」。幼時的奔波為生活定下了基調,成為褓姆之後,她將人生打包成一個又一個的箱子,在不同雇主間遷移。

法國Champsaur Valley是Vivian Maier母親的故鄉,也是她攝影的起點。1950年3月,繼童年之後再次回到法國,繼承姨母留下的遺產,她利用這筆錢開始了一人旅行,目前可以找到最早的照片來自這段期間。


2. 透過相機寫日記,愛用祿萊雙眼相機

從法國返回紐約後,Vivian Maier開始拍攝附近鄰里的風光與節慶活動,靠著一台祿萊(Rolleiflex)雙眼相機,她拍街上睡著的流浪漢、小孩子、普通民眾,自此再也沒放下過相機,它用記錄生活的溫暖愉悅與悲傷冷漠。

雙眼相機有一項特色,是鏡頭與觀景窗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拍攝者通常將相機置於腰間,並低頭俯視觀景窗,因此不需要與拍攝對象有眼神接觸,透過這扇「窗」,Vivian Maier參與了世界。


觀景窗下的世界少有攝影師的身影,他們就像旁觀者安靜地注視一切,而Vivian Maier將自己放回了世界中,街道、車廂或是房間各種可以反射出形體的平面上,是少數能夠一睹Vivian Maier面貌的時刻,如同遊戲般的錯位和倒影大方展現出自我,不需理會他人評價,在鏡像和自拍的多重注視下,或許是尋求答案,或許是建立認同,Vivian Maier就在這裡。


拍攝完成後,照片必須在暗房沖洗,早期除了交由專業工作室,Vivian Maier也學習自行沖洗黑白相片,而且特別鍾愛霧面相紙,但大約從1964年開始,她沖洗的照片數量減少,底片逐漸堆積成箱,將注意力漸漸全放到了「拍攝」上;自25歲到七十多歲,Vivian Maier一生中拍攝了10萬多張底片,稍微換算下便知道這是多麼驚人的行為,將這些底片拼起,就成了Vivian Maier一生的日記。




Booking.com

3. 熱愛旅行,曾經來過台灣

Vivian Maier很喜歡旅行,25歲就開始長途旅遊,33歲時她為自己規劃了一趟全球之旅,足跡遍及泰國、埃及、葉門、義大利、法國、越南、摩洛哥、加拿大、菲律賓……等,足跡橫跨歐、亞、美三洲,甚至也曾來過台灣,即使一九五〇年代歐美旅遊風氣正興,能夠獨自四處旅行的女性仍不多見。平常下班後的休息時間,她會獨自搭上一個半小時的火車,前往市中心晃晃,參與(旁觀)公眾活動,當然,帶著相機。


4. 被保母工作耽誤的攝影師

口音和高挺的鼻子,使得Vivian Maier常被認為是法國人,「我是名間諜。」她總是這樣回答好奇的人。現存文件中,她的簽名有Maier、Meyer、Mayer等不同版本,看得出她極力誤導和拒絕讓別人掌握她的真實資訊。

Vivian Maier擁有兩種生活模式:為了生活的工作時間,以及能自由支配的休閒生活,現在看來好像理所當然,但在當時社會並不是那麼容易。她的雇主Nancy Gensburg曾說,「我認為Vivian Maier選擇成為保母。並不是因為特別喜歡孩子,而是這份工作允許她能夠做想做的事。」


在有能力僱用保母的中上階級家庭中工作,對比自身成長背景,Vivian Maier有很好地機會看到並感受特權、性別、種族與政治的運作,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的部分作品有時會出現報導式邏輯,而且有意識地以中下階層為對象,關心政治活動及事件。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照片和影片中能夠看見Vivian Maier對孩子的關心,她帶著孩子們四處探索,了解真正的世界。在照顧Gensburg三兄弟期間,一次Vivian Maier帶著他們從外地旅行回家時,男孩看見了晾在窗外的衣服,當他回頭告訴Vivian Maier時,她問男孩,「你認為大家家裡都有洗衣機和烘乾機嗎?」男孩點點頭,「這真是太糟糕了。」Vivian Maier回答。

5.裝進箱子的人生重見天日

1956至1974年間,可說是Vivian Maier保母生涯中最順利的時刻,先後與Gensburg和Raymond兩個家庭處得良好,但之後就沒有長期的僱傭關係,同時,她囤積的習慣也逐漸讓人困擾,報紙、底片、小裝飾品等成箱的物品堆在房內,直到雇主再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空間,她只好另外租一間倉庫給這些箱子。

1980年代,五十多歲的Vivian Maier無法像年輕時四處旅行,因此將注意力放到攝影和電影上。她只依照自己的規矩行事,個性更加捉摸不定。Gensburg兄弟長大後懷念曾經照顧他們的第二位母親,在Vivian Maier無法工作後,為她租了一間公寓。2007年不知原因,Vivian Maier沒有繼續支付倉庫租金,物品遭到拍賣。

2008年11月,Vivian Maier因不慎跌倒頭撞到人行道送醫,之後情況一直沒有好轉。2009年4月於療養院逝世。


Vivian Maier過世後,Gensburg三兄弟負責處理後事,將骨灰灑在他們一起去過的森林。考慮到她的個性,他們決定不舉辦葬禮,只將訃聞刊登在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上。此時,歷史學家John Maloof以400美元拍下一箱底片,並經由賣家提供的名字找到了這則訃聞,他不知道Vivian Maier是誰,但深深受到這些底片的吸引,決定將部分資料分享到網路上。之後,他開始透過箱子裡的物品,試圖找出Vivian Maier。


6. 不想讓外界看見自己的作品,攝影卻落入他人之手

出於對這位神秘攝影師的好奇,John Maloof從其他買家手中購入Vivian Maier約90%的作品,包括10至15萬張底片,超過3,000張照片,數百卷膠捲、家庭錄像、錄音訪談,以及其他物件,另一位收藏家Jeff Goldstein ,則擁有Vivian Maier的其他物品,這些被保存多年的作品,就這樣落入外人之手。


卡夫卡(Franz Kafka)在過世前,曾請好友布洛德(Max Brod)將未發表的手稿銷毀,但最後卻不如所願;同樣地,將底片與膠捲存放進倉庫的Vivian Maier,或許從未想要讓其他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但如今John Maloof已經打開了這個攝影藏寶箱,讓世人看見了她影像的力量。

2020年,在累積100場展出,遍及全球24個國、60多個城市後,《V.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來到台灣,透過113件作品,參觀者可以看見她最得心應手,從腰部角度取景的半身肖像、繁忙都會中的人生面貌、光影交錯間的抽象幾何以及最為神秘,令人著迷的自拍肖像。


資料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Vivian Maier、異角藝術、牽猴子整合行銷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雅加達攝影師Hardijanto Budiman的超現實科幻詭譎世界
被家事滅頂的無臉女:攝影師Patty Carroll戲謔女性實境系列
芭蕾舞者如花翩然綻放:俄攝影師Yulia Artemyeva的巧心鏡頭
向傳奇街拍攝影師Bill Cunningham致敬 紐約時裝週成一片藍海
攝影師Dana Yurcisin ,詭譎的無人社區,探討熟悉生活裡的孤寂
街頭攝影師Anthimos Dagkas──內建瞬間錯位雷達,展現莞爾幽默
極簡主義街頭攝影師George Natsioulis,在都市叢林獵狩一記詩意霎那
等待盛飯的糖果色泳池少女: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的瀲灩食堂
「影像詩人」Peter Lindbergh告別之作 模特兒闖蕩紐約街頭展Dior七十年歷史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