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絢爛的吊燈與幽暗的地下迷宮之間,一曲關於迷戀、孤獨與才華的悲歌,已悄然傳唱了二十年。2004年的電影《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將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舞台經典化為一場華麗的銀幕盛宴。如今,這部作品即將迎來20週年經典重映,邀請觀眾再次走進19世紀的巴黎歌劇院,見證那段不朽的傳奇。
從舞台到銀幕的豪賭
將一齣已成傳奇的音樂劇改編為電影,無疑是一場藝術的豪賭。身兼原作者、監製與編劇的安德魯洛伊韋伯,將這部他自認的「最高傑作」 託付給了以《蝙蝠俠》(Batman)系列聞名的導演喬伊舒馬克(Joel Schumacher)。舒馬克深受故事吸引,決心打造一部在視覺與聽覺上都極具魅力的作品。
他從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的《豹》(The Leopard)、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主演的《茶花女》(Camille)等歷史作品及畫作中汲取靈感,最終呈現出的成果,不僅令觀眾著迷,更一舉入圍2005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與最佳原創歌曲等三項大獎。
尋找魅影與他的繆思
選角是這場豪賭中最關鍵的一局。導演舒馬克對三位主角的要求十分明確:外表必須具備足夠的魅惑力,並且演員必須能親口演唱。
傑瑞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飽受爭議的搖滾魅影 在接演「魅影」前,傑瑞德巴特勒是以《古墓奇兵:風起雲湧》(Lara Croft: Tomb Raider – The Cradle of Life)、《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等作聞名的硬漢演員。導演舒馬克僅憑藉他在《神鬼大反撲》(Dracula 2000)中的陰鬱氣質便相中了他,當時甚至不知道他曾是搖滾樂團主唱。這個決定在當時引發不少質疑,許多人認為他的歌聲難以駕馭魅影的唱功。然而,韋伯卻認為,魅影正需要一種「有點粗獷、有點危險」的非典型歌聲,而巴特勒恰好符合。回憶當年,巴特勒坦言自己試鏡時非常緊張,但被角色的內心世界深深吸引,「我本能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掙扎,音樂的力量也深深打動了我。」
艾美羅森(Emmy Rossum):18歲的天籟美聲 飾演克莉絲汀的艾美羅森當時年僅18歲,卻已是經驗豐富的聲樂家。她7歲就加入林coln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兒童合唱團。她的演出不僅讓她入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更被譽為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的接班人。她與巴特勒之間渾然天成的化學反應,也為這段複雜關係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派翠克威爾森(Patrick Wilson):深情的勞爾子爵 如今被影迷戲稱為「鬼王」的派翠克威爾森,出身於百老匯舞台。他憑藉俊美的外型與優美的歌聲,完美詮釋了勞爾子爵的深情與勇氣,迅速征服了許多影迷。
樂章的極致呈現
為了不負經典之名,電影的音樂製作極其考究。所有演員皆親口獻唱 ,並搭配多達百人的管弦樂團,在倫敦著名的艾比路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進行錄製。其成果,是將每一首膾炙人口的旋律,以極致奢華的音效完美呈現,撼動觀眾的心靈。
二十年後,經典重現
時隔二十年,《歌劇魅影》依然是許多影迷心中的經典。巴特勒感性地說:「我很幸運得到魅影的角色,我很榮幸可以參與演出,我對我的演出相當自豪。」
此次的20週年經典重映,不僅是一次懷舊之旅,也為新世代的觀眾敞開了一扇通往歌劇院地底世界的門。在這個夏天,不妨再次走進戲院,讓那熟悉的旋律,帶領我們重溫那段關於愛、才華與孤獨的永恆悲劇。
Text、Photo:天馬行空
從動畫片到音樂劇 一窺全球最賺錢娛樂產品製作幕後 李奧納多原本拒演「傑克」?《鐵達尼號》25週年重映 導演卡麥隆曝當年選角波折 這些電影、韓劇都曾向華Dee致敬!《天若有情》經典重映 吳倩蓮自嘲不夠美才會被選上 用歌聲寫傳記!歌劇女皇為不倫戀犧牲事業 瑪麗亞卡拉絲:我的愛情比任何藝術成就更重要!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