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成員原本在世界各地各自安好,因為影片的拍攝再度串連,希望(情感)能這樣延續下去,因此選擇搭起橋(僑)樑。 --《僑樑》導演鄭博元--
人的一生也就那幾十年,在一生當中能否平平順順的過日子?
小學時適逢越戰結束,當時在學校朝會聽了幾次「南海血書」的故事,那句「今日不為自由鬥士,明天將成為海上難民。」,印象中在當時的小學週記裡出現次數的頻率跟「願明年的今天我們將光復大陸在祖國大地上插滿青天白日國旗」大概差不多高吧!
當時的氛圍電視是某種洗腦工具。沒有現代的多元有趣,每晚9:00~9:30的反共影集《寒流》的主題曲至今都還在我腦海中迴盪-「滔濤赤禍,滾滾寒流…」。那個時代大家恐懼大於了解,是一些描述越戰的影片都會提到那句「阮文紹下台,共產黨不來」。阮文紹下台後很快的西貢就被「解放」了!
想想人的一生中如果可以沒有戰亂、瘟疫甚至於金融風暴,是多麼幸運的事!這些年烏俄戰爭、加薩走廊、以阿衝突。還有在那非洲大陸上內戰不斷的國家,和平怎會如此困難?
《僑樑》由鄭博元拍攝,原本在台灣他研究海洋生物,因為興趣拿起攝影機拍紀錄片。原本他們是廣東人因為工作關係,曾祖父帶著家人到越南工作落地生根。越戰後他的外公、外婆在「仁德專案」的安排下帶著母親、阿姨跟舅舅一起來台灣生活至今三十多年。因為越戰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幾位舅舅在越戰結束後離開家鄉偷渡到國外,有位舅舅因為船難死亡,其餘的在難民營的安排下抵達美國展開新生活。
博元在一次到美國參展的機會拜訪舅舅們,興起他想要拍紀錄片的想法,他想要為家庭留下些記憶。越戰結束將近五十年,人類在這些事情上可曾學習到什麼?
我想大家總會把戰爭可怕掛在嘴上,然而沒有經歷過應該無法描述那般的心情,博元說他曾經到過馬來西亞的畢東島難民營,看到許多墳墓,因為無法申請到庇護國家,失望至極進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他說從踏上逃亡的路開始,一切就都是充滿不確定的賭注,不知道自己的終點會是在哪裡。
好奇詢問博元當時外公為何沒有想要帶著家人到美國?因為東西方文化衝擊還是比較大,習慣相似處較多所以選擇台灣。聽博元聊他口中的家人與台灣,我們是否會慶幸今天還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關於《威~連你也Podcast了!》:
想問黃威廉更多投資管理大小事? 請來信:beautimodepodcast@gmail.com
在以下平台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KKBOX|Spotify|Apple Podcast|Sound On|MixerBox Firstory|Pocket Casts|Listen Notes|Google Podcast| My Music
在紐約電話亭聆聽70位移民的故事 為何拒絕接收難民?Banksy賈伯斯塗鴉抱不平 暫停接單為戰爭募款!烏克蘭設計師帶幼兒逃亡:我會付大家薪水到沒錢為止 熱愛自己的黑皮膚!Models.com年度模特兒Adut Akech:無論賺多少錢,我依舊是個難民 《威~連你也Podcast了!》S16E6:擅長等待的紀錄片導演棋逢敵手?伍心瑜歷時八年與這群總是在等的人留下《臨演人生》的片刻紀錄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