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時尚設計師Giorgio Armani於2025年9月4日在米蘭辭世,享耆壽91歲。其公司聲明指出,他是在親人陪伴下安詳離世,這位在業界被廣泛尊稱為「大師(Maestro)」的傳奇人物,他的職業生涯橫跨半個世紀,不僅徹底改變了現代服裝的輪廓與語彙,更以堅定的獨立精神,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全球生活風格帝國。
Giorgio Armani(@giorgioarmani)分享的貼文
>
他的逝世引發全球時尚界、商界與文化界巨大迴響。設計師Valentino Garavani在與事業夥伴Giancarlo Giammetti的聯合聲明中說道:「我們哀悼一位我們一直視為朋友,從未視為對手的人。我們認識他超過五十年……我們只能向他巨大的才華……以及他對一種風格——他自己的風格——的堅定忠誠致敬。」
Giorgio Armani先生的離去,距離其公司原定的50週年大秀僅數週,為他的謝幕增添了悲壯的色彩。他未能親眼見證這個里程碑,但他留下的影響力已深植於產業的結構與無數人的衣櫥之中。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iorgio Armani(@giorgioarmani)分享的貼文
時尚革命:解構權力與賦予輕鬆感
Giorgio Armani對時尚界最深遠的貢獻,始於他對傳統剪裁的顛覆性改造,尤其是他標誌性的解構式西裝外套(deconstructed suit)。這是一場技術層面的革命,其精髓在於他抽離了傳統西裝為塑造僵硬輪廓而設的厚重內襯與硬式墊肩,改採如Viscose(人造棉、黏膠纖維)、羊毛縐紗等具備流動感的面料,從而賦予服裝一種前所未有的舒適感與動感。
這種剪裁的特點並非風格上的柔弱,而是透過技術手段達成的全新力量感。設計師Joseph Altuzarra精準地描述了這一點:「Giorgio Armani改變了世界的穿著方式。他引入了一種現代的衣櫥理念,允許活動、感性和輕鬆,同時從不妥協於優雅或嚴謹。」這種創新的結構,賦予了穿著者更強大的自信。在1980年代,它成為職業女性的標誌性著裝,讓她們在展現專業的同時,無需被束縛在模仿男性的硬殼之中。
這場革命不僅影響了女裝。1980年的電影《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是Armani國際聲譽的引爆點。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回憶道:「他為男士西裝帶來了流動感……誰能忘記《美國舞男》中的李察吉爾?」自此,Armani成為好萊塢的代名詞,其設計不僅是紅毯的選擇,更定義了一種現代、內斂而自信的銀幕形象。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稱:「Giorgio的設計中沒有任何時髦或與當下相關的東西。它們是真正優雅的,內外皆然。」
商業帝國:獨立精神與多元化版圖
Armani不僅是一位設計師,更是一位極具商業遠見的企業家。他職業生涯中最核心的原則,就是堅持獨立。在奢侈品行業併購成風的年代,他多次拒絕出售公司。設計師Paul Smith對此深感敬佩:「他的一致性、他務實的本性,以及他作為一家非上市獨立公司所保持的持久力,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啟發。」
為確保這份獨立性能夠傳承,Armani於2016年成立了Giorgio Armani基金會。他當時表示:「基金會也將保障Armani集團的治理資產,並確保這些資產在尊重並遵循一些對我個人而言特別重要的原則下,能夠長期保持穩定。」這些原則包括「自主與獨立、正直誠信的道德管理方式、專注創新與卓越」。
以獨立為基石,他的商業版圖擴展至生活的各個層面,其2024年的集團淨收入達23億歐元。
- 美妝業務:自1988年與法國萊雅集團(L’Oréal)的合作是行業的成功典範。萊雅集團主席Jean-Paul Agon與執行長Nicolas Hieronimus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共同打造了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美妝品牌之一。我們承諾將秉持 Armani先生的傳統,維護其遺產。」Armani美妝前全球總裁Véronique Gautier則引述他的信條:「優雅不是為了引人注目,而是為了被人記住。除了他自己的品牌,他還留下了一份巨大的遺產,這份遺產提升了整個美妝行業的標準。」
- 家居與飯店:2000年推出的Armani/Casa家居系列與之後的Armani Hotel,是他將美學從人體延伸至生活空間的實踐。他在米蘭開設飯店時說:「我喜歡不僅僅因為我的衣服而被記住,我喜歡帶來一種為城市增添聲望的奢華元素。」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Kith(@kith)分享的貼文
Kith(@kith)分享的貼文
人物多面性:從完美主義者到慷慨導師
在「Il Signor Armani」(Armani先生)這一尊稱背後,是一個複雜而多面的人物。他曾坦率地形容自己是個「控制狂」,其對細節一絲不苟的態度在業界人盡皆知。曾在他手下工作的Joanne Yulan Jong回憶道:「他一絲不苟,注意力如雷射般敏銳。沒有什麼能逃過他的眼睛。有時,這可能相當嚇人。」
然而,嚴厲的專業態度之外,他又展現出溫情與責任感。在新冠疫情期間,他不僅慷慨解囊,更在報紙上發表公開信,反思時尚界的過度生產問題。他也長期支持年輕設計師,將自己的秀場免費提供給他們使用。
他與好萊塢明星的關係也超越了單純的商業合作。演員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回憶:「雖然他不會說英語,我也不會說一句義大利語,但我們深深地理解彼此。他是我認識過的最有原則和最忠誠的人之一。」品牌大使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在悼詞中寫道:「我有幸認識的Armani先生內心深邃、忠誠、智慧且勇敢。能在他的人生軌道中,我視為我一生中最大的榮幸之一。」
全球反應:一個時代的共同追憶
Armani的辭世引發了全球各界的悼念,其中不乏充滿個人色彩的溫馨回憶。
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講述了一段感人的往事:「我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巴黎有一場秀,我邀請Armani先生作為我的客人……之後,他和我面對面……他在我耳邊輕聲說,在他整個職業生涯中,他從未去過任何其他設計師的時裝秀……我為能見到他而感到驕傲。」
零售商們也分享了他們與Armani的淵源。Barneys New York前聯席執行長Gene Pressman回憶了70年代在美國獨家引進Armani的經歷:「等待他的下一場秀在米蘭就像等待下一張披頭四專輯的發行一樣……我父親和Giorgio之間,可以說是一個非凡的互相欽佩的團體。」Bloomingdale’s前執行長Michael Gould則評價:「他不僅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設計為時尚定下了基調……商品還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價值且利潤豐厚。這是使他與眾不同的事情之一。」
《Vogue》全球編輯總監Anna Wintour總結道:「Giorgio Armani擁有如此清晰的人格力量和遠見,以至於無論你在哪裡看到他的作品,都能立即認出。他對權力、態度和優雅的理解,與時尚界任何人一樣深刻,他也了解女性。」
Giorgio Armani留下了一個龐大而獨立的商業帝國、一套影響深遠的設計哲學。他以其獨特的遠見與堅定的原則,證明了真正的風格無關喧囂,而關乎內在的力量與永恆的優雅。設計師Brunello Cucinelli或許為他的離去寫下了最詩意的註腳:「他曾在我們時代最傑出藝術家的蒼穹中閃耀,從今天起,他將作為義大利時尚的絕對象徵,在不朽精神的國度裡光榮地閃耀。」
資料來源:Giorgio Armani、WWD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