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niqlo母公司迅銷集團公佈連續第四年創獲利新高(BoF)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UNIQLO Global(@uniqlo)分享的貼文
UNIQLO Global(@uniqlo)分享的貼文
Uniqlo的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宣佈,儘管面臨外部挑戰,公司仍連續第四年年獲利創新高。截至今年八月的財政年度,其營業利潤成長13%,達到約36.9億美元,不僅超越了公司自身的預期,也高於市場分析師的普遍預估。同時,公司對下一財年的盈利前景保持樂觀,預計將進一步增長至40億美元。
這一強勁的業績背後,是公司積極的全球擴張與市場戰略調整。Uniqlo從一家地方店鋪發展為遍布全球的零售巨頭,其成功與在亞洲的高效生產密不可分。然而,鑑於其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放緩,迅銷集團正將未來的增長重心轉向潛力巨大的北美和歐洲市場,以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儘管業績亮眼,但公司的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迅銷集團在北美市場的發展策略正面臨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顯著挑戰。公司先前已發出警告,表示關稅將對其在美國的運營產生重大影響,並可能迫使其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以應對成本壓力,這為其在該市場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不確定性。
2. 開雲集團股價攀升至15個月高點,成為摩根士丹利的歐洲奢侈品首選股(Bloomberg)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UCCI(@gucci)分享的貼文
GUCCI(@gucci)分享的貼文
Gucci的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股價飆升至15個月新高,主因是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將其評為歐洲奢侈品行業的「首選股」,並將其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與此同時,其競爭對手LVMH的評級也獲得上調。此一利多消息激勵了兩家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漲,反映出市場在經歷兩年低迷後重拾對奢侈品行業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看好開雲與LVMH的主要原因,是時尚趨勢正從過去的「低調簡約風」轉向色彩更豐富、設計更大膽的「極繁主義美學」。分析師認為,隨著各大品牌迎來新一波創意總監,這股「創意與新意」的浪潮將使旗下擁有Gucci等品牌的開雲集團成為主要受益者。反之,風格較為經典的愛馬仕(Hermès,)和Prada則可能在此趨勢下面臨挑戰,其評級也因此被下調至「中性」。
儘管前景樂觀,但分析師也提醒,奢侈品行業並非高枕無憂。中等收入消費者需求停滯、強勢歐元等風險依然存在。瑞銀集團的分析師更明確指出,投資者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盲目買賣奢侈品股票,市場環境已變得高度分化。現在的投資策略必須「非常有選擇性」,精準挑選能夠駕馭行業趨勢並應對潛在風險的贏家。
3. Chanel 2026春季系列:觸及星辰(WWD) 設計師首秀能否讓奢侈品行業走出低迷?分析師們提出他們的觀點(WWD)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HANEL(@chanelofficial)分享的貼文
CHANEL(@chanel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在新任創意總監Matthieu Blazy的掌舵下,Chanel 2026春季系列在一場以「宇宙」為主題的壯觀大秀中成功亮相,為品牌注入了期待已久的全新活力。Blazy並未直接複製品牌符碼,而是選擇了一種更為內斂和深刻的詮釋方式,他解構並重塑了斜紋軟呢套裝、2.55手袋等經典元素,賦予它們一種彷彿代代相傳的「歲月感」與「珍愛感」。其設計靈感源自可可·香奈兒本人中性又誘惑的雙重特質,將男裝元素與柔美晚裝巧妙結合,並透過豐富的紋理和細節,呈現出一個複雜且充滿文化關聯性的新面貌。這場獲得滿堂彩的大秀被譽為將香奈兒送上了一個嶄新的軌道,預示著一個更具親密感與現代感的時代的來臨。
像Chanel這樣備受矚目的創意革新,其意義遠不止於一場成功的時裝秀。它更像是一個關鍵的市場信號,直接回應了整個奢侈品行業對「新意」的渴望。因此,行業觀察家與金融分析師們正將目光從伸展台轉向更廣泛的商業層面,試圖評估這股由新銳設計師引領的風潮,是否足以成為扭轉全局的決定性力量。
在經歷了超過一年半的銷售低迷後,奢侈品行業正寄望於新任設計師的首次亮相能重新點燃消費者的熱情。金融分析師們正密切關注Dior、Gucci和Chanel等頂級品牌的新創意方向,評估這波「新意」是否足以說服因價格飆升和創意停滯而卻步的顧客重返市場。業界普遍認為,這些備受矚目的時裝秀是扭轉頹勢、刺激客流量回升的關鍵機會。
各大金融機構對此看法不一。匯豐銀行(HSBC)持最樂觀的態度,認為即使新系列本身銷量不確定,其創造的話題性也能有效吸引顧客進店,從而帶動整體銷售。然而,TD Cowen和Bernstein等機構則更為謹慎,他們指出市場復甦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新策略需要時間才能見效、中國市場消費情緒依然保守,以及黃金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對珠寶腕錶等硬奢侈品構成的壓力。
總體而言,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儘管設計師的創意革新為市場帶來了希望,但奢侈品行業的全面復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品牌需要應對消費者對性價比日益增長的關切,並透過多元化的產品(如Louis Vuitton的入門級美妝系列)和創新的行銷策略來擴大客群。最終,像LVMH這樣的行業巨頭,憑藉其無與倫比的規模和資源,被認為在應對結構性挑戰和抓住未來市場復甦機遇方面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4. BCG報告預測2030年二手時尚市場規模將達3,600億美元(Fashion Network)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herealreal(@therealreal)分享的貼文
therealreal(@therealreal)分享的貼文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最新報告,全球二手時尚與奢侈品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其增長率是新品市場的三倍。報告預測,該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近2,200億美元,在2030年達到驚人的3,600億美元。這股趨勢已深入影響消費習慣,二手商品在許多消費者的衣櫥中佔比已接近三分之一,顯示其已從邊緣選擇躍升為主流。
報告深入分析了消費者的行為動機。對於買家而言,價格(80%)是驅動購買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尋找獨特單品和環保意識。而對於賣家,最主要的原因是整理衣櫥、釋放空間(66%),其次才是賺錢和為購買新商品籌集資金。這揭示了一個「以舊換新」的消費循環,品牌也開始將二手市場視為吸引Z世代等年輕客群的關鍵通路。
研究特別指出了美國市場在二手時尚領域的領先地位。相較於歐洲,二手商品在美國的滲透率顯著更高,尤其是在Z世代群體中,美國年輕人擁有二手手提包的比例(66%)遠超歐洲(37%)。此外,美國消費者更受價格驅動(87%),對交易的價值屬性更為敏感。這顯示美國市場不僅規模領先,其消費心態也更為成熟,正引領著全球二手時尚的發展方向。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