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 McQueen

訪談、音樂、創意挑戰!防疫與文藝兼顧 精品品牌爭相提供數位內容

時尚是生活的鏡子,反映出人們的生命樣貌,而在這個全世界都因疫情而放慢腳步的當下,時尚品牌面臨活動被迫取消、門市停業,紛紛轉戰數位平台,藉由提供音樂、訪談與發起挑戰活動,不僅向人們傳達品牌及設計師的美學品味及價值觀,也為苦悶的封鎖生活提供調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品牌的創意吧!
By BeautiMode  |  2020/04/17

九〇年代時尚為何獨特?設計師剖析當年「這一點」大不相同

每個產業都會有所變動,時尚界也不例外。近年來,許多觀察者指出,與從前相比,二〇一〇年以後的時尚,品牌間的相似度似乎越來越高、變化性也不如以往,換言之,時尚變得越來越無趣了!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人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人怪罪快時尚的過度產出,讓設計變得廉價,有人則指出網路社群的興起,令時尚意見領袖膚淺的分享取代雜誌優秀的時尚評論,讓品牌難以推出創新的作品;而2015年宣布不再推出成衣,2020年又宣布退出時尚舞台的「時尚頑童」Jean Paul Gaultier則認為,市場對新產品幾近狂熱的需求,也是服裝創意逐漸枯竭的幫兇!有「跨界鬼才」美譽的台灣設計師周裕穎,則從創作形態的角度出發,直指Instagram、Pinterest、Google等工具與平台,正是造成是現今創作者創意火花不足的主因。
By BeautiMode  |  2020/03/31

和服助女性擺脫馬甲?V&A特展探索日本與西方時尚300年情緣

和服,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莊重、典雅,代表日本傳統文化的化身,這樣的形象,一直以來都能激發無盡的想像,而由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所策畫的《和服:從京都到伸展台》(Kimono: Kyoto to Catwalk),回顧從17世紀起至今,和服對西方文化及時尚的影響
By BeautiMode  |  2020/03/19

Alexander McQueen逝世十週年!瘋狂創意背後其實有強大技術基礎支撐

我們在肆虐全球的冠狀肺炎(Coronavirus)風暴中,迎來了我們失去Alexander McQueen的第一個十年。 這陣子紛紛收到朋友在呼喊要我解析McQueen時期,他創作的版型及破解他服裝的一些謎團。這樣說好了,McQueen在16歲受到媽媽的鼓勵,去了倫敦的薩佛街(Savile Row)傳統西服店當學徒,累積了非常深厚且強大的技術基礎,講白的說,他那秀場上瘋狂的版型和無限奔放的創意,其實是建立在他穩固且深藏不露的服裝製作與構成的基礎上面。
By BeautiMode  |  2020/02/29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在台灣學服裝其實很幸福

紐約物價說實在,真的數一數二貴,尤其是惡名昭彰的地鐵,雖然24小時,但大家都強烈建議半夜不要搭,而且往東往西的月台是不同的入口,簡直妙哉,我待了一星期完全不會坐。還好我選定的地點雀兒喜區(Chelsea)算是紐約蠻方便的,導致我來往都用Lyft(另一個版本的Uber),離Parsons也不遠。有看《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的人一定不陌生,他們每次搶布料的Mood Fabrics,就在這區。
By BeautiMode  |  2020/02/22

那些年,Alexander McQueen在紀梵希的日子

一九九六年夏天,有關於紀梵希可能發生變化的謠言四起。七月,吉安法藍科‧費雷(Gianfranco Ferré)宣布離開迪奧,此舉開啟了一系列誘人的可能。 麥昆對於接不接這個職位感到矛盾,於是尋求他人的建議,這對他來說很不尋常。
By 時報出版  |  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