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巖宵-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15日登場 一同感受藝術燈趣

by BeautiMode 2014/02/14

寶藏巖全景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跨越傳統將藝術作品和全村做結合 宛如置身主體樂園

不同於傳統燈節形式的寶藏巖燈節展覽今年邁入第四年,本次主辦單位也邀請了八組當代藝術創造者,利用視覺、表演、設計、建築等形式於藝術村內進行藝術設計,而今年的主題展覽有個十分俏皮又應景的主題名為「鬧巖宵」,此次展覽將從2月15日至3月16日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燈節展演。而在15日的開幕晚會上,也邀請到藝術家陳雪甄和與音樂舞蹈家陳勇成、法國雜耍藝術家Valentin Lechat (陳星樂) 、小提琴藝術家莊力穎在寶藏巖的自然環境劇場和村民們一同進行跨界表演,此外來自紐約的藝術團體Imporv Everyone也將和當天參與的民眾一起執行「MP3實驗-燈節特別版」快閃任務狂歡同樂。

貼心提醒:由於寶藏巖梯面多窄且較陡,建議穿著輕便和防滑的鞋子。

圖片115日開幕當天分別有藝術家陳雪甄(右上)執導的表演秀;紐約藝術團體Improv Everywhere則將和民眾一起執行燈節限定快閃任務。

「鬧巖宵-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開幕時間&特別活動

新圖片

「鬧巖宵-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作品介紹

洪素珍《紅竹音》

'08_歌之光影_3_72dpi展覽_洪素珍旅美藝術家洪素珍運用最天然的素材竹子打造出一個螺旋狀的走道,她表示自己一直都希望作品能和觀眾有所互動,因此她特別打造了可以讓觀眾置身於其中的環形走廊,觀眾也可化身為作曲家,透過撥動竹簾所產生的旋律打造出一首最自然的音樂。而到了夜晚,藏於竹條內的紅色燈光則將透出閃閃亮光,宛若走進典雅的紅色大型燈籠。

Ivan Juarez《共生》

01 COEXISTENCE_garden 05 COEXISTENCE_garden來自墨西哥的駐村藝術家Ivan Juarez將自己的作品主題《共生》分成兩個形式做展覽,圖為他運用台灣在地的天然材質如斗笠、竹子等創作出的作品,主要透過光影的流動來探討人體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01 coexistence_skin 05 coexistence_skin這是Ivan Juarez《共生》作品另一個形象 以蛹的概念呈現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

莊志維《裝置微光計畫:附生》_MG_0237 _MG_0253

擅長光與空間、互動裝置創作的創作藝術家莊志維,於寶藏巖廢墟花園展區裝設了數十組機車後照鏡,雷射光束也會因轉動鏡面而產生不同的反射角度,透過不同的觀眾和微型裝置互動,也表現出人與人、人與空間不同的新關係。

任大賢x陳永剛《線代城》

IMG_5411

雙人組藝術家任大賢及陳永剛以半樓廣場為基地,以鋼鐵線條搭建出一座螢光黃並具有穿透性和延伸感的虛擬生活空間,作品面貌也呼應寶藏巖特殊地景與歷史脈絡。

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捉光踏影》

圖片1 DSCN0021由交大應用藝術、建築及音樂研究所的學生所組成的「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作品利用光纖纏繞於人體模型上,白天和夜晚的感受也大不相同,夜晚通過光纖體的導光性,讓人體模型呈現出嬉戲玩樂面貌;而現場也有光纖面具提供給觀眾互動,一起和裝置藝術們感受熱鬧氛圍。

黃沛瀅《喜悅》

P1130756藝術家黃沛瀅運用泡棉管、壓克力面料和燈泡等材料,打造出類球形生物體,整體氛圍也如同作品名稱一樣給人喜悅的感覺。

林人中《悲傷假期》

_DSC7638 IMG_5376從劇場跨界到藝術創作的林人中在充滿劇場感的十字廣場,親自手繪創作並營造出沙灘及藍天的夏季氛圍,他也說明希望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這件作品,有時感覺憂傷,有時又覺得明亮清爽。

 黃蘭雅《水花漂》lanya01

今年的「鬧巖宵」燈節展區也延伸到位於寶藏巖邊的萬盛溪,創作者黃蘭雅以自然界的有機生命體作為主題,藉由繽紛的色彩、細胞狀的樣式,創造一個又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有機形體,並隨著水面的波動,形成如彩虹般閃爍的光澤。

寶藏巖村民《寶村點燈》

IMG_5365

IMG_5369寶藏巖是承載著古樸記憶,同時又擁有人文生氣的生活空間。本次寶藏巖燈展以保有寶藏巖記憶的生活空間,邀請寶藏巖文化村協會與村民、藝術家和建築專業工作者一同創作,並以鵝卵石、木窗門和每一戶村民們認為象徵具有溫暖且特殊意義的小物件做為材料並灌注成透明磚塊,在竹林處建構一道S曲線造型磚牆。這道磚牆除了呈現寶藏巖村民對家的情感外,還有他們心中最溫度的那份記憶。

「鬧巖宵-2014寶藏巖燈節展覽」全區導覽圖

1795196_582113678549700_545460374_o

 

 

照片、資料來源:寶藏巖燈節展覽|Thav Lantern Festival

 

­­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