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用火來創作的藝術家,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透過火藥爆破來作畫的藝術家蔡國強,但中國當代藝術家薛松的作品也是從火中誕生,他擅長使用火燒和火烤的方式,將燃燒過的圖片和燃燒後留下的灰燼重組拼貼,普普藝術的創作風格,讓他總是選擇大眾文化中通俗常見、有廣泛知名度的圖像,讓人們第一眼就能認出來。
1990年的一場火災,燒毀了薛松許多物品,但這場大火意外地讓薛松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他的畫作前景經常是一個佔據整幅畫面的圖像,豐富複雜的背景,由大量邊緣被燒灼過的小圖片拼貼而成,而這些燒焦小圖片則是來自他長年來從世界各地蒐集的各種書刊雜誌。
可口可樂、瑪麗蓮夢露、毛澤東、切格瓦拉等人物肖像與物品,經常出現在許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中,薛松在90年代中期也以這些圖像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薛松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理解來處理這些圖像,讓這些圖像從原有的意義中釋放出來,將歷史記憶與當下現實、傳統文化與現代觀點連接起來,與觀者產生互動,激盪出新的意義。而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畫國畫,種下了他對中國傳統書畫的特殊情結,在薛松的作品中也常能看到他對中國傳統書畫的運用。
薛松認為,「藝術家肯定希望作品能讓更多人看到,對別人有所啓發,我也希望作品不是只有在美術館、畫廊或博物館中才能看到,我希望作品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像個流動的美術館。」也因此當2009年義大利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找他合作推出聯名系列時,他也欣然同意,希望讓藝術更生活化,擴展到我們生活的更多層面。
而今年他更與台灣水晶家飾品牌寶格利家CasaBella合作,首次挑戰立體雕塑所創作的《山水.可樂》,結合了西方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可口可樂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十竹齋畫譜,透過東西方文化的衝突融合,營造既嚴肅、但又帶有反諷調侃意味的視覺衝擊。
「《山水.可樂》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討論,最早提出的方案在執行上有困難,中間又提出了很多調整方案,因為這是第一次以雕塑的形式呈現作品,所以一直在探索。」薛松進一步說明在發想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原本大家看到的山水都是平面的,變成一個圓的,怎麼樣讓接縫的地方能協調,就遇到了很多問題,然後我們就把邊緣線省略,做了很多的減法,去掉很多地方,這樣銜接起來很自然。」
為了讓山水線條更明顯,使用的色彩也從原本的全彩簡化成只有白、藍、綠三色,「我們就盡量簡化,簡化到現在青花瓷的這種白底單色和最傳統的石青、石綠兩個顏色,就是中國傳統青綠山水這兩個最有名、最代表的顏色。」薛松說。
80公分高的《山水.可樂》,鑲嵌了八萬多顆施華洛世奇水晶,從車模、切片到鑲嵌,全程以手工製作,共耗時兩個多月才完成,全球限量10件,每件300萬台幣,已有兩件獲得藏家收藏。寶格利家執行董事林文欽補充說到,「薛老師在做藝術創作的時候,因為想要呈現做好的效果,剛開始肯定沒想到那麼多後續執行上要克服的部份,我們也以薛老師的藝術創作理念為優先,全力配合,盡量達到老師希望呈現的效果。」
除了《山水.可樂》之外,薛松也特別為這次展覽創作了一幅台灣版的可口可樂拼貼畫作《可口可樂No.2》,這幅畫遠觀是可口可樂,但近看卻是一張張台灣本土原住民圖片,由灰燼混合黏膠繪成的可樂瓶,中間留白處是以一張張中國山水畫拼貼而成。創作一幅這樣的作品到底要花多少時間?「繪畫的時間能把握,但蒐集資料的時間真的無法掌握。三十多年創作下來,已經養成每到了一個地方,就習慣會去逛舊書店,帶一些舊書刊,有時候在這樣材料收集的過程中,也會激發新的創作靈感。」薛松也透露,由於灰燼是碳化物,能夠保存得比紙張還要好,在上過丙烯膠後,可形成保護膜,能讓畫作防水,更好保存。
《山水.可樂》連同薛松的四幅拼貼畫作和七幅版畫作品,即日起至10月20日在寶格利家VIP展示中心展出,展覽採預約制。
寶格利家CasaBella 藝術家作品展覽(採預約制)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10月20日(一) 展覽時間:10:00am-7:00pm 預約電話:+886 2 2658-8267 洽寶格利家CasaBella 客戶關係經理 展覽地址:寶格利家VIP展示中心(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221巷37號4樓之1)
照片來源:寶格利家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