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尚學府FIT旗下博物館辦特展 《丹寧:時尚的疆界》探訪丹寧的過去與未來

一年即將結束,許多博物館的展覽也紛紛推陳出新。美國知名時尚學府FIT(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旗下的服飾博物館推出全新特展《丹寧:時尚的疆界》(Denim: Fashion’s Frontier,暫譯),透過70件從19世紀至今的丹寧服飾展品,探討這個史上最受歡迎的布料背後的歷史,以及未來的發展可能。

美國時尚學府FIT旗下博物館辦特展_《丹寧:時尚的疆界》探訪丹寧的過去與未來02.jpg
70件古今丹寧服飾展品可在《丹寧:時尚的疆界》特展中看到。(圖/Museum at FIT)
展覽除了按照時間發展來安排展品陳列之外,標誌性的展品如Levi’s最經典的501®,自然會被擺放在極為顯眼的位置,因為這個款式可說是奠定了日後大部份牛仔褲的基本雛型:5個口袋(前後各2及右前方放置懷錶的小口袋)和鉚釘裝飾,因此這個跨時代的經典發明,特別被選為本展的重點。

儘管丹寧布料和牛仔褲是在20世紀才開始廣泛流行,成為監獄及軍隊制服的布料,或是時下男女的服飾用料,但這並非相當現代的產物,而且最早並不是只用於男裝設計,展覽中的幾件19世紀女性丹寧工作服就可以證實這一點。

1840年代的男性工作褲.jpg
1840年代的男性工作褲。(圖/Museum at FIT)
美國時尚學府FIT旗下博物館辦特展_《丹寧:時尚的疆界》探訪丹寧的過去與未來04.jpg
丹寧布料最早並非只用於男裝設計,19世紀時就已出現女性丹寧工作服。(圖/Museum at FIT)
渡邊淳彌2002年春夏修正比例的丹寧洋裝.jpg
渡邊淳彌2002年春夏修正比例的丹寧洋裝。(圖/Museum at FIT)
Gianfranco_Ferré_1999年春夏作品.jpg
Gianfranco Ferré 1999年春夏作品。(圖/Museum at FIT)
Roberto_Cavalli_2003年春夏推出刺繡丹寧.jpg
Roberto Cavalli 2003年春夏推出刺繡丹寧。(圖/Museum at FIT)

就和許多服飾一開始都有其象徵意義一樣,丹寧最早就被視為淘金熱工人的制服,到了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女性必須獨當一面,耐用實穿的丹寧服飾,更因而在女性族群中迅速普及。隨後又在上世紀50年代成為叛逆的象徵,其中Levi’s出品的507夾克外套也是當中很重要的服裝款式。當時為了扭轉並導正外界對於丹寧的理解,1955年,數間美國丹寧布廠聯合創立委員會,致力推廣丹寧布料,並維護商家聲譽。

進入60年代,丹寧繼續承載著自己身為反動派擁戴的角色,與嬉皮份子同進同出,直到70年代,丹寧布才開始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心頭好,並深受法國時尚界喜愛,最知名的便是Yves Saint Laurent曾運用丹寧布料製作的狩獵裝;而80年代出現走性感風的GUESS和走創意路線的法國品牌Marithé & François Girbaud,更是讓丹寧布料被賦予了與歷史截然不同的意義,也真正讓丹寧布料成為不敗流行的經典元素。

《丹寧:時尚的疆界》特展於即日起至2016年5月7日,於Museum at FIT展出。

資料來源:Museum at FIT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