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巨擘達文西曾說:「黑不是顏色」,而法國畫家馬蒂斯Henri Matisse則說:「黑是種力量」,而提到黑色,心中浮現的又是什麼意象呢?是黑暗還是時尚?是邪惡抑或是魅力?「黑色」在歷史上甚至曾被認為根本不是一種顏色,卻對視覺文化有了鋪天蓋地的影響。

《黑色的故事》一書上溯聖經時代、希臘羅馬古典時期,從宗教文本、神話、文哲作品、藝術品等各角度切入,去探索在世界古今各文化中和「黑色」撲朔迷離的曖昧關係,探觸領域橫跨:文學、語言學、種族、藝術、時尚、文化等多元主題。以下則節錄部份書中精彩內容:

黑色為何成為女性時尚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_(2).jpg
Coco Chanel在1926年設計的黑色長袖及膝洋裝,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時尚產業。

二十世紀巴黎時裝公司普禾美(Premet)1922年推出「一件簡單、男孩氣的小罩衫,配上白色的領口及袖口」,大為成功,1923年維奧奈特Madeleine Vionnet則設計了一款無袖黑裙,上頭有一隻以紅色勾勒出輪廓的黑龍。接著1926年時,香奈兒設計了一件輕巧的黑裙,全長的袖子卻搭上及膝的短裙,上頭沒有龍也沒有白領子,不過在袖口處有一道小小的鋸齒圖案。這款黑裙款式之簡單,即便現在看來也令人吃驚,而其纖細的黑色袖身至今仍有影響──露出小腿但藏起前臂,香奈兒以此輕快扭轉了兩世紀來的潮流,而輕盈、行動方便的黑裙子的概念,逐漸成為女性時尚的原型。

黑衣因為一出場就有強烈戲劇效果,也在表演藝術中大放異彩,最為人所知的,則可能是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在《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開頭那幾幕當中的身影,她穿著由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設計的長裙,高領、纖細、露背,還配上同樣纖細的黑手套。

《紀梵希的時尚王國》優雅揭密奧黛麗赫本女神形象的幕後推手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_(1).jpg
奧黛莉赫本身著黑色長洋裝的優雅模樣令人印象深刻。

當黑走下伸展臺、走出銀幕、遠離麥克風,不論是派對裡還是大街上都有人穿黑,也有人穿著黑衣在櫃檯工作,或是向董事會報告。有極為體面的黑,也有休閒輕鬆的黑。尤其,還有專業人士的黑,穿在了女律師和女主管的,也正是在專業場域,過去遊人體面穿上的黑,現在改由女人穿。歷史上的起事者,又或者某些族群出發點輸人一截,但要闖出一條自己的路,那麼黑往往是他們的顏色。在「黑暗時期」,黑穿在教會人士身上,而此時教會的書記逐漸進入政府;黑穿在十六世紀的商人還有逐漸抬頭的猶太族群身上;黑還穿在十九世紀崛起的工程師以及工業家身上。而黑,有其吸引力,有其鑑別度,還有堅定的性格,若有哪個族群想要悄悄趕上揮霍無度的統治菁英,黑有其優勢。二十世紀,女人穿的黑不論是否引人注意,都是指標,代表獨立自主,代表重要性,還代表從男人的陰影中走出來。

中外古今的女性權飾遊戲

1966年聖羅蘭推出了女用無尾禮服「煙裝」(Le Smoking),材質有天鵝絨也有羊毛,那是個關鍵時刻,儘管在那之前就有人朝這個方向實驗,但對當時的社會來說,褲裝還是過於大膽,但到了1966年之後,世界、女性運動還有男人都已經準備好了,煙裝翩然降臨,一開始引發軒然大波,但很快就大為成功而且生氣蓬勃。穿煙裝的時候,配上有荷葉邊或者單純只有皺褶袖口的白襯衫,要不要搭寬腰帶則可自行選擇。九月,較為低價、年輕的版本大為熱銷,到了十二月《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就在大標中宣告:「煙裝風靡巴黎」。其他設計師也跟進,1972年香奈兒生產了自家的煙裝,有一件白色的玻璃紗女式襯衫,還有黑色的亮片褲裝。

煙裝以及隨之而來的白天褲裝打扮,集大膽、賦權、魅力於一身。整體而言,女人的黑色時尚要比男人的流動性強,能夠輕鬆在權威、責任以及趣味之間跳轉。

優雅帥氣兩相宜 4種不同風格的黑白吸菸裝造型

緬懷永遠的時尚大師 聖羅蘭博物館將於2017年秋天開幕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_(3).jpg
聖羅蘭的「煙裝」恰巧搭上了女性主義漸漸抬頭的風潮,對時尚而言無疑是一大進展。


黑色與「性」之間的關聯
若說女人的黑色時尚有部分與賦權有關,另一個層面則是黑色和性之間的關聯不斷增加,西方文化尤然。過去,黑色穿著並不盡然關乎性感魅惑。中世紀晚期為愛憔悴的愛侶穿黑,是因為哀傷,而不是慾望。十六世紀女性,他們單薄的衣裳或「區域」是粉色或白色,而不是黑色。十八世紀的色情銅版畫的性交場景深富巧思,裡頭的人衣衫半解就已迫不及待,然而這些畫面的刺激來自於在裸露的臀部上方揮舞柳條,又或者是帶著教宗的冠冕服侍恩客,而不是因為擺弄任何黑色的飾品。同一個世紀,日本的情色版畫中有濃烈的黑,但畫中頭髮、腰帶、漆櫃的黑反映的是日本文化當中時髦的黑,本身並不帶情色意味。的確,嘉年華期間的黑用得十分曖昧,而十七世紀也有性感的黑色皮毛面具。不過除此之外,要想看到帶有情色意涵的黑色衣裝發展,還得等到十九世紀,等到情色攝影中的模特兒穿上黑絲襪、黑馬甲還有黑頸圈(不過不是同時),除此之外一絲不掛。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_(4).jpg
  
討論色情的黑時,我要開始談男人加諸在女人身上的黑,而不是女人自己選擇穿著的黑。談到十九世紀,這麼時代以黑色商品和壓迫著稱,色情的黑會大為擴張其實也不奇怪。不過,雖然黑在十九世紀的黃色書刊中不可謂之少見,但也不能說常見。黑成為情「色」,是二十世紀的事情,不只是使用睫毛膏而已,還加上黑色內衣內褲,長手套、過膝靴以及超高細跟,然後十分平均地層層加深,邁向拜物的極端:以閃亮PVC材質製成的全臉面罩還有拘束衣。
 
情色的黑和性愛當中愛好危險的那一面有關,也許最終還和夢境有關,夢見在交歡的熔爐裡徹底熔融,還參雜了對死的想望。而如果有人,尤其是男人,愛好女人穿上情色的黑,這很可能和男人傾向將女人妖魔化有關,當中混雜了恐懼和受到挑逗的誘惑。十九世紀的畫作中,蛇蠍美人(femme fatale)比妓女更常以黑色打扮出現。在比亞茲萊為雜誌《黃皮書》所繪製的封面中,那個一身黑衣、富有性感魅力卻對古書有興趣的女孩身上,也帶有一絲的危險黑色魔性。

黑與白是掌握社會階級的顏色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_(5).jpg
黑與白色也是掌握社會階級的色彩,以開發城市中通常以黑色代表專業,而在實驗室、醫院中,白色代表的是衛生及健康。

黑與白一直都是掌權社會階級的顏色,比如俄國的貴族「白軍」(Whites),他們則稱沙皇為「白沙皇」(White Tsar)。談到統治階級的衣著,同樣也可以比較歐洲十九世紀的黑(由最好的黑羊毛紡成上等黑呢,再製成精緻的男用雙排釦長禮服)以及羅馬貴族身上以細緻的白羊毛的寬外袍托加。的確,雖然羅馬人不論男女都穿白色,但在十九世紀,尤其在西歐,女人往往穿白色,而男人則常穿黑色。可是男女服色也可能顛倒,沙烏地阿拉伯的男女就採用相反的顏色:男人穿白,女人穿黑。十九世紀殖民時期的男人兩種顏色都用,富有的美國及歐洲男子在家鄉穿黑衣,到了炎熱的領土改穿白衣。於是,白成為了熱帶的黑。

近幾百年,在已開發城市中代表專業的顏色為黑,但在實驗室、醫院還有廚房當中,卻是代表衛生以及健康的白。舞台上憂傷的丑角穿白色,憂鬱的哈姆雷特穿黑色。同是政治極右派,新納粹分子以黑為代表色,三K黨則選擇了白色。比較玩世不恭的例子則是十九世紀歐洲的「紈褲子弟」,他們穿黑衣。這個顏色至今依舊時尚,但自古至今也一直有穿白衣的紈褲子弟。小說家暨諷刺作家沃爾夫(Tom Wolfe)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總穿兩件或三件式的西裝,有時打白色有時配黑色領帶,耀眼中又帶有一絲難以捉摸、時髦的諷刺。而在當代的巴西,馬蘭多(malandro,小混混之義)大搖大擺走在後街小巷,穿著白西裝、白襯衫,頭戴白色紳士帽,通常配一條紅領帶,有時襯衫上有紅白條紋。

《黑色的故事》解密黑色與女性時尚、性及階級之間的關聯_(6).jpg


買書做公益: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邀請您透過此連結購書,由此所得的收入將全數捐贈給香園基金會

資料來源:時報出版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