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公認的最美車站建築在花蓮!台灣常式建築事務所(OASI Studio)設計的富里車站,日前榮獲2017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在「運輸及基礎建設項目」中取得銀獎佳績,又因金獎從缺,等於是第一名!
2007年成立於宜蘭的常式建築事務所,由張匡逸與張正瑜兩位建築師夫妻檔主持。「常式」諧音「嘗試」,期許團隊從尋常的氛圍與環境中,尋求出新的可能性,認為建築不是創造,而是發現,像是在尋常平實之中發現到一些令人欣喜的東西。強調建築是由生活所構成,因此在作品上特別著重設計與實用性的結合。
常式建築接案多以中小型公共工程與私人委託為主,目前負責過宜蘭數所小學風雨操場、社區活動中心、冬山鄉立羅水木紀念圖書館等,也曾協助台灣服裝設計師陳劭彥,修繕位於羅東的老街屋工作室。期望藉由團隊的建築專業,替台灣土地盡一份心力。
配合近年來交通部推動的「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常式建築成為了翻轉富里舊車站的重要推手。
位於花蓮最南端鄉鎮的富里,是頗富盛名的米鄉,也是人口稀少的偏遠鄉鎮。以一個米鄉的門戶來說,富里車站的建築本體很小,常式建築捨棄一般將車站本體作為大地中的主角來塑造的手法,以「大地上的穀倉」為發想,將原本的破舊車站,轉化成一座低調簡鍊的「米倉」,收斂為地景的一部份。
在外部空間上,設計團隊著重在臨停接送、旅運服務的實用性,並期待透過意象重塑,建立地方門戶的場所特性。同時考量到偏鄉缺乏良好營建技術與資源的現實,特別加強空間利用,以有效的空間策略達到物理環境的要求,也讓日後營運具有良好效率。
面對寬闊自然的背景,常式建築採取簡單清晰的姿態,將富里車站與地景融合為一體,讓重建後的車站不只是鐵道上的一個節點,嶄新容顏的旅運設施融入當地城鄉風貌,成為在地生活與觀光重要的活化泉源。
富里車站兼顧實用與造型的自然設計,在不破壞整體風景的情況下,重塑了車站的效能與意象,也因此從多項海峽兩岸四地的大型交通設施建設中脫穎而出得獎。
本次榮獲的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大獎,是香港建築師學會自2013年起,以兩年為一期舉辦兩岸四地建築設計論壇及大獎。
這個獎項以兩岸四地為範圍,評選出能對於地域文化傳承、展現社會責任,並保護生態環境的新式建築。藉由這個獎項的頒發,爲華人建築專業者創造出互相觀摩的機會,同時對富有創意與永續思考的建築成果至上敬意。
資料來源:常式建築事務所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