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安克《在空之間》 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_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1.jpg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Unvoid)。(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_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2.jpg
比利時藝術家史丹.安克。(圖/非池中藝術網)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_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3.jpg
開幕現場貴賓。(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比利時藝術家史丹.安克《在空之間》(Unvoid),作品以石膏灰泥與顏料為媒材,對所處時空進行演繹詮釋;藉著在空間裡的實體線條,呈現時間與光影的流動。

史丹.安克(Stijn Ank)1977年生於比利時,目前在柏林與布魯塞爾創作。建築科系畢業的他,曾參與設計阿斯佩拉爾的《Folding》與布魯塞爾公立中等學校《Vision》等建案,10年前放下建築師身份轉職藝術家。

使安克專職藝術的是「自由」,而吸引他深入的,始終是「空間」。

此次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共有2件現地作品〈07.2017〉、〈08.2017〉,與1件錄像裝置〈在空之間 Unvoid〉。

在樓梯上翻倒顏料?波蘭華沙國家美術館階梯化身創作畫布!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_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4.jpg
當代館一樓的走廊上史丹.安克的〈08.2017〉。
null
史丹.安克〈08.2017〉局部。

眼前白色灰泥(plaster)所塑造的實體展件肅然聳立。觀者看到的是已然定型的立體雕塑(實),然創作過程(虛)更能凸顯背後藝術家對空間的想法與概念。

安克以傳統澆鑄的手法,將木材、石灰或是橡膠在一定的空間場域裡圍出一個邊界,分層並階段性地在模組裡頭灌入事先上色的灰泥,讓灰泥在裡頭自動進行物理變化。在過程中,藝術家看不到模組裡面的石灰是如何混合,每次打開模子,面對的都是未知的型體。

「相對於有些畫家是在白色畫布前選擇他所要的色彩圖樣,我選擇不去介入作品,而是灌入著色的液態灰泥讓它自由自在地形塑」,安克描述,自己並非先有一些具體想法之後才去做藝術,而是從隱約的概念開始發展創作:「我在做作品的時候,通常不會把它看成是一個物件,而是一個有活力的主體。我希望能夠創造一個在空間上有特定影響力的作品,創作出更多不同的空間感受。」

那麼對安克來說,什麼是美的作品?他表示,光、顏色、時間是他認為一件美的作品的必備元素。這也是為什麼安克的作品基調總是純淨的白色──白色透過光線變化,含納豐富的色彩。

初次來到台北當代藝術館,安克仔細觀察建築物與空間的關係,根據現場的氛圍創作。「我們並不會在走廊逗留而是一直往前走,通常步伐都比較快。我希望可以透過〈08.2017〉這樣一件作品,讓大家慢下腳步來,有多的時間在這個空間去感受」,安克說明。

設計師要不斷顛覆線性思考,空間設計師朱志康專訪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_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6.jpg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 Unvoid〉。(圖/非池中藝術網)
史丹.安克《在空之間》_現地創作演繹虛實辯證7.jpg
史丹.安克〈07.2017〉。(圖/非池中藝術網)

〈07.2017〉與〈在空之間 Unvoid〉分別放置在展間的兩端。一方面以影像的方式述說這些灰泥在有著透明玻璃門的木櫃模組裡面的混合過程;一方面帶出平面繪畫與立體雕塑的討論,而時間儼然凝固靜止成一件作品。

看起來像被動又似自動,在這矛盾卻又並存的關係,藝術家在其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安克表示,好的生命力應該是要能夠完整展現這個質料內在的特質,而不是藝術家做一些外力的干涉。

模組當中的空間是空虛,卻孕育著一個實體;對比展場可視的作品與不可視的空間,參觀者可以在寬敞而寧靜的展場中感受一場藝術家與作品的主客辯證,展期7月29日到9月10日。這次來到亞洲,安克也將在9月2日於NUNU FINE ART路由藝術展出大型壁畫裝置、壁掛雕塑,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妨前往欣賞。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先驅 恩索爾身價持續看漲
【好展推薦】台北當代藝術館 「失重樂園-河口洋一郎的衍化論」
台北當代藝術館「當我變成你」個展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大玩角色互換對話
你確定這是一條筆直的隧道嗎?奧地利藝術家畫上幾條線就足以讓空間顛倒!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