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 M+「似重若輕」水墨展

(本文經《典藏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似重若輕」為 M+(香港視覺文化博物館)推出的首檔水墨展,展覽於M+展廳舉行至1月14日,來自香港、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南韓、印度、美國和西班牙等10個不同的國家,共同展出1960年代至今共42位藝術家,約60件繪畫、書法、裝置、攝影、流動影像及音樂舞蹈等作品,反映M+在收藏與展示對水墨的視野。籌備逾一年的展覽,礙於目前空間的限制,今次只能在館藏約6千件藏品中挑選一部分。展覽策展人馬唯中自2013年加入西九文化區,此次策劃了這一場回顧60年水墨多元發展史的展覽,也展現她在當中被激發的創意。從而可見過去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如何重新審視書法和山水畫兩大傳統水墨主流的實踐和概念,發掘其可塑性,給水墨藝術帶來新的面貌。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1).jpg
M+推出首當水墨藝術展「似重若輕」,圖為展覽開幕式上M+博物館行政總監華安雅致詞。(圖/林琬娸攝影)

更宏觀的水墨視野
水墨為東方傳統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然而這檔展覽並不是依從媒材這一出發點,而是從當代視覺文化中重要的美學概念及角度來看,於是隨著不同應用,產生了不同風格,這樣的準則更為開闊,也更能展現水墨的靈活和實驗性精神。可見此展覽將水墨原先亞洲傳統的定義更為擴展。馬唯中解釋說:「我們有運用創新元素詮釋水墨的環節,例如播放受水墨美學啟發的當代樂曲,探索水墨與音樂的關係。同時請來本地編舞家林偉源與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以特地為『似重若輕』創作的舞蹈表演。再加上流動影像的專題放映會『M+放映︰動中見靜』,藉此呈現能聽會動的水墨。」由此可見M+正大力地反問:「水墨藝術得一定要有水墨嗎?」

「狂墨-吳炫三個展」 空拍發現新視野 水墨揮灑黃山氣韻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2).jpg
(左至右)展覽策展人馬唯中、藝術家熊輝、藝術家倪有魚、藝術家梁巨廷、藝術家劉國松、藝術家管偉邦、M+博物館行政總監華安雅。(圖/林琬娸攝影)

透過展現藏品的跨時代、跨國界及跨媒介特色,以開放的角度賞析水墨畫,並放眼全球展示水墨的可能性。說到M+目前的水墨藏品數量,馬唯中也說不準。「M+畢竟是座視覺文化博物館,流動錄像或裝置藝術也可以被歸納為水墨藝術,所以我們不知道要怎麼算,也不想依循舊有、沒靈活度及傳統刻板的界定方式。正如展覽期望表達的,水墨是流動的、無邊無界的。當然策展上是有取捨的,我們希望能盡量利用展廳,讓觀眾熟悉我們的談話及論述方式,並為將來的展覽作出預告。」如此種種讓人以小見大,一窺M+推廣水墨的新定位。

羅芙奧香港2014現代與當代藝術春拍 新水墨畫作正夯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3).jpg
展覽策展人馬唯中解說本次展覽作品。(圖/林琬娸攝影)

三大主題演繹水墨
展覽共分三大主題演繹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第一是「字跡、符號、筆劃」,試圖向觀眾傳遞水墨作為符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闡述基礎的溝通方法和媒介,探究藝術家如何透過叛離、重新詮釋與創造,從事書寫或塗繪點和線,直接或間接地與書法及繪畫對話。第二是「山水的念頭」,從山水出發,圍繞人與自然的想像,以及側重表現山水和它所啟發的形形色色當代藝術表達。最後是「物.外」注重探討藝術家研究墨、水和紙的物質性,進而追求精神性,創作出富於想像力和詩意的作品。展場以白南準創作於1961年的《平方根》,一幅仿似以水墨描繪數學符號的畫,作為展覽的開端。這幅畫沒有數字在裡面加以標註解釋,帶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白南準雖以錄像藝術為人熟知,但這幅作品顯示他充分運用東方哲學,把觀眾思緒引領到遙遠的他方,進入忘我的狀態,在那裡彷彿任何事皆有可能發生,這樣的聯想更應證水墨的開放。馬唯中說:「他在潔白的紙上用馬克筆創作了一個平方根,裡面沒有數字,充滿玩味,表示著一種無限的可能。而用這幅作品作為展覽的第一張,也可充分體現這次的策展理念。」

在第一部分「字跡、符號、筆劃」裡的展品有簡單而直接、大剌剌的揮上畫筆寫下洋洋灑灑中文大字,有從文學經典裡抄寫下來的句子,也有的是點線聯繫成線條,形成如筆劃般的作品。如董陽孜於2002年作的大尺幅作品《昂昂若千里之駒 泛泛若水中之鳧》,形象地體現出書法以線條為主呈現的意境,同時也展現了水墨作品的抽象意味。作品名原文出自於《楚辭》,屈原藉此句宣泄對社會的不滿,董陽孜以此作品向屈原致敬。而與之相對的李元佳於1960年作的《無題》,該作品融合了意象的符號圖像,通過另一種線條創作的展示,與書法作品相對展出。對比之間,讓觀眾對於水墨的線條美有了更深一層體會。

其後也有日本藝術家森田子龍、比田井南谷的兩幅均創作於1963年的作品,作為對這部分主題的另一種詮釋。還有,徐冰的《天書》,從1987年開始,他參考《康熙字典》的造字規則,以正規文件所用的宋體,造了4千多個假漢字,再依照活字印刷刻字編版的步驟和編排結構,以及線裝書的裝幀,配上手工核桃木盒,耗時4年完成了共120套幾可亂真、卻無人看得懂的古籍。而之所以與水墨相關聯,是因為水墨作為一種藝術呈現的形式,它最基本的概念便是一種筆跡,筆跡可以作為一種符號傳遞藝術家要表達的內容。徐冰創作的《天書》,結合了3件對他意義非凡的事物,便是書籍、文字和印刷。《天書》從文字體系及只是生產和傳播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社會體制和文化脈絡。

藝界震動!最貴藝術品誕生 達文西《救世主》4億美元落槌

當馬唯中走到旅美華人藝術家莊喆集結油彩、水墨、膠彩及紙拼貼創作的《食月者》時,介紹道:「他的父親莊嚴是已故知名書法家,亦是前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從小看著最好的畫與書法長大。他要從父親一輩的畫作中,作出適合自己的新作品,你說他責任重不重?」「對生於藝術世家的莊喆來說,寫書法輕而易舉,作品中他刻意不從事書法,還粗暴地、不修邊幅地擺脫書法給他的既有記憶,但仍表現出山水畫中雄壯粗獷之感。」馬唯中趁機再談傳統之重,她舉韓國藝術家李禹煥的作品《隨風》為例,此件作品看似水墨創作,然則藝術家完全沒有使用水墨,只用油彩及礦物顏料摹仿墨,提煉出水墨跟筆觸間的關係。她剖析道:「韓國藝術家自小有深厚的水墨底子,但新一代要衝出國際,不能只有傳統風格。」另外,藝術家梁巨廷現身介紹自己於1969年的作品《象外》,通過焦墨、濃墨、重墨、淡墨及清墨5個層次分別展示了墨的五彩,也體現了他對於形與象之外的一種探索。

來到展覽的第二部分:山水是水墨常見的一大主題,通過作品的展示,從可追尋的山水景象,一步步過渡到一個「山水的念頭」來突顯主題。現場展出台灣現代藝術團體「五月畫會」創立者劉國松作於1965年的《澄者自澄》,作品的落筆和留白之間和諧平衡,符合中國古典山水畫的重要美學原則。遠觀似乎未見特別,但走近細察,觀眾會發現這幅作品的紙張極富質感,因為在黑色的水墨中摻雜很多波折動感的白色紋理,令整幅畫暗藏玄機。人們熟知劉國松運用「抽筋剝皮皺」技法進行創作,用粗綿紙上撕下的紙筋,代替了傳統水墨中的飛白效果,於是輕柔的白色痕跡就在畫面上形成了。另一位以特殊材質創造新穎水墨效果的日本藝術家比田井南谷,在紙上塗上樹脂,以減少吸墨度,呈現拖筆在畫面上運行的墨跡。壓筆轉折之處,墨汁凝結的紋理尤其顯著,因而將墨跡形成的過程生動地展現出來。

另外,香港80後藝術家熊輝現場介紹《繪畫六法—轉移摹寫之四(熊海合作)》,這是他與身為知名山水畫家的父親熊海合作的一組作品。由父親在預先摺疊的紙上,用毛筆和代表權威的硃砂畫出磐石範本。他則在畫上下分別鋪墊了兩張紙,其後將其濕潤,並在原畫上再用黑色墨水筆進行描摹加工。墨水經層層滲透後,穿透了不同紙層形成暈染,也展現了傳承的主題。連貫的紅線與跳躍的墨點不時重複交疊,象徵父子和師生間權力關係的相互轉移。親臨現場解說的還有中國新興藝術家倪有魚,展出《銀河》。他把收集到約300枚各國硬幣加工,磨去其作為貨幣的功能,重新再畫上圖案,拼湊成銀河模樣。他感觸良多地說:「創作靈感源於眼見現代藝術需要金錢,對此感到絕望,《銀河》的銀字正代表了金錢。」

國際藝術拍賣市場退燒 與拍賣公司惡性競爭有關?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4).jpg
藝術家熊輝解說作品。(圖/林琬娸攝影)

在最後一部分「物.外」作品,更著重藝術家內心的情感抒發,更多展現的是超脫水墨物形之外的創作,以及對於水墨與抽象的融合。呂壽琨於1970年作的《禪》表達了他對於中國繪畫理論與哲學思想的感悟,融入抽象的意境。馬唯中這樣說:「已故現代畫家周綠雲1970年代面對老師呂壽琨和丈夫的相繼離世,承受極大悲痛,她在1980年代中期執起畫筆,透過水墨表達情感。」她創作的《旋律二》,在一片漆黑的重墨中,表現不同層次的變化,以紅色的暈染包圍著流線漩渦。同樣受教於呂壽琨的王無邪也抽空到場,並饒有深意地說:「當下水墨創作經歷著東西文化的碰撞,進而形成了大小不同流派。這個過程是流動的,不限於工具與材質束縛。」本次展出王無邪兩件不同時期的作品,包括1970年的《遙思》及1990年的《遠懷十九》。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5).jpg
藝術家王無邪。(圖/林琬娸攝影)

不受限的共鳴
當被問到會否考慮移師至台灣巡展?馬唯中回應:「我想這完全沒有問題,正如這次展覽是為表現水墨遼闊的國際視野,只要對水墨有興趣,共鳴都能悠然而生。尤其香港和台灣之間的互相推動,使水墨能廣為世界認識。只是在挑選展品時,我們策展團隊首選能反映出香港這一地獨有的語境,而香港也具備遼廣的視野。再者,是次展覽並不是由地理來區分,如同水墨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多姿多彩的論述角度,更透過藝術家在不同空間的生活移動,致使在不同的地方皆能見其芳蹤。我們團隊從手頭上已有的作品出發,經過多年來觀察藝術家的創作,研發並分類這次展覽的三個主題。不像香港其他的藝術館,他們已有源遠流長的藏品捐贈及購藏,M+是從2012年才開始收藏,一件件收集起來,對作品我們有感動和初衷,望能好好把握及展現它們,從而拓展觀眾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而觀眾不惜到訪還是灰塵滿布的西九文化區工地,我們希望當他們進入展廳時,頓時如置身世外桃源,暫忘外間一切煩擾。」

佳士得春拍三件破億拍品! 但水墨畫市場基期仍低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6).jpg
M+「似重若輕」水墨藝術展展覽一景。(圖/林琬娸攝影)

對馬唯中來說,在M+展廳舉行此展覽的特別之處,是首次在工地旁展示藝術品,像經過重重障礙後到達桃花源,從中發現驚喜。她更分享何以「似重若輕」來命名的原因。「水墨雖負傳統之重,但本身輕盈灑脫,讓藝術家的想像和試驗精神得以馳騁,其潛在力量實在無窮無盡,而今次展覽旨在打破傳統對水墨的現有認知界限和約束。」到香港,不妨到正在施工的M+工地裡的M+展廳,體會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

都市裡的水墨桃花源_M+「似重若輕」水墨展(7).jpg
M+「似重若輕」水墨藝術展展覽一景。(圖/林琬娸攝影)

(本文經《典藏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大型鮮彩彩鑽閃耀日內瓦拍賣 香港富商劉鑾雄豪擲25億台幣購鑽贈愛女
《星際大戰:原力覺醒》角色人物也時尚!設計師打造服裝義助慈善拍賣
失之交臂的限量精品包 佳士得買得到!精品專家Matthew Rubinger帶你到手袋拍賣會淘寶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