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是陰謀?揭開複雜世界表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呈現史上第一個藝術與陰謀論展覽

by BeautiMode 2018/09/03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藝術品一直以來,都是藝術家表達對自身感受的媒介。自19世紀中葉寫實主義(Realism)思潮興起以來,它也開始成為藝術家用來為社會鳴不平的工具,表達對世界的關懷與不滿。想要理解這些描繪對世界觀感的作品,必須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動機,以及他們的個人背景、信仰、觀點,及人生經歷。

然而,在眾多研究藝術創作背景的文獻中,陰謀論對於藝術家所帶來的啟發,經常會刻意被忽略。2012年過世的美國藝術家邁克凱利(Mike Kelly),就曾批評過學術圈對陰謀論不屑一顧的高傲態度,他認為,陰謀論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它能夠幫助大眾理解複雜的世界。

表達現代人真誠的情感 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瞬息萬刻 專訪日本藝術家吳本俊松

一切都是XX的陰謀?揭開複雜世界表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呈現史上第一個藝術與陰謀論展覽_(1).jpg
美國女性藝術家Lutz Bacher,在1976年創作的文字及圖片拼貼作品《訪問李哈維奧斯華》(The Lee Harvey Oswald Interview)細部,李哈維奧斯華是1963年槍殺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兇手,也是許多陰謀論的主角。(圖/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一旦人們開始寫書,從外在去理解,將它解析,認真檢視為什麼這些特定的資訊架構,總是以陰謀論的方式出現,這會非常有趣,也能幫助我們理解社會。」邁克凱利表示,「當大家理解陰謀論也是推動生活的一部份,它就會被當成神話或意識形態,寫進正式的文獻裡。」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社會心理學教授Adam Galinsky的研究見解,也與邁克凱利的看法吻合。

「人們越是覺得自己對生活的掌控不足,就越傾向以心理建構的方式來取得控制權。」Adam Galinsky表示,「控制感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一個人覺得缺乏掌控,就會覺得受威脅。心理建構雖然可能會導致誤解,但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因為它能滿足深層的心理需求。」

如今,受到邁克凱利的啟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策畫了名為《盤根錯節:藝術與陰謀》(Everything Is Connected: Art and Conspiracy)的特展,首度將這個備受爭議的主題,以展覽的形式呈現。展出的藝術品來自30位現代藝術家,總共有70件,創作年代從1969年至2016年,跨越近50年,種類包括攝影、影像、繪畫、雕塑及裝置藝術。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anus x Machina》 探討機器與純手工間的服裝藝術

另類的戰後藝術

陰謀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廣為流行,冷戰時期的二極對抗、官僚組織擴張,讓世界變得更加復雜,許多人感到理解世界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催生出各種陰謀論。《盤根錯節:藝術與陰謀》展覽呈現的作品有兩類,第一類是以公開資料為基礎的作品,以視覺的方式呈現一般人平時難以看見複雜世界,例如諷刺紐約大地主的空殼公司創作,以及新觀念(neo-conceptual)藝術家馬克隆巴迪(Mark Lombardi)描繪的政商關係圖。

「這是我所知道,關於藝術與陰謀論的第一場展覽,而且內容就像你設想的一樣,說有多古怪就有多古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攝影部門策展人Doug Eklund表示。「展覽一開始呈現的是典型的陰謀論藝術。」

「它可以說是對這個起源於60年代概念的考古挖掘。所以它有繪畫、雕塑、素描、印刷、影像、裝置藝術等等。」Doug Eklund表示。

葬禮穿著也有講究!「世紀喪服大展」10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登場

「這些藝術家就像公民記者一樣,作品就像是某種有事實依據的另類新聞報導。我們呈現的作品中,有Emory Douglas為黑豹黨(Black Panther Party)報紙創作的插畫。」Doug Eklund表示。黑豹黨由非裔美國人所組成,活躍於1966年至1982年政治組織,宗旨為促進美國黑人的民權,也主張黑人應該持有武器,才能更積極地正當防衛,在70年代前後曾與美國政府發生過激烈衝突。

「黑豹」當年質疑演員生涯第一個角色有黑人刻板印象 「第二天就被劇組炒魷魚」!

「另一個我們深入探討的時期是愛滋危機當時,沉默=死亡企畫(Silence=Death Project),創作了一份著名的海報,告訴大眾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在1987年因愛滋病而死去,但總統卻連在媒體上直接說出『愛滋』這個字都做不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代與當代藝術策展人Ian Alteveer表示。

換言之,展覽的第一類展品,雖然主題是要呈現現實社會中的陰暗面,但仍然以客觀的資訊為基礎,而且經常與社會運動結合,並沒有太多想像的成份。

用愛對抗歧視!坎城影展得獎片《BPM》動人描述90年代最重要愛滋平權運動與同志愛戀

一切都是XX的陰謀?揭開複雜世界表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呈現史上第一個藝術與陰謀論展覽_(2).jpg
沉默=死亡企畫海去,粉紅色三角型原本納粹集中營裡用來識別同性戀囚犯的符號,後來成為同志運動的標誌。(圖/Wikimedia Commons)
一切都是XX的陰謀?揭開複雜世界表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呈現史上第一個藝術與陰謀論展覽_(3).jpg
愛滋病解放力量聯盟(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成員舉著沉默=死亡的海報,抗議政府漠視病患權益。(圖/Wikimedia Commons)

相較於第一類作品,展覽的第二部份,以藝術家想像的世界為主,這些作品特別強調藝術家的感受,呈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界裡,人們是如何不自覺地受到自己不信任的大型機構、組織控制,以及從中衍生出的無盡焦慮感。展出的藝術家包括邁克凱利、吉姆蕭爾(Jim Shaw)、托尼歐斯勒(Tony Oursler)、蘇威廉斯(Sue Williams)、彼得奈吉(Peter Nagy),以及雷蒙佩蒂朋(Raymond Pettibon)等,這些作品變化相當大,想像力豐富,與第一類作品如新聞報導般嚴謹的呈現方式差異很大。

「展覽中的這些藝術家,都是旁觀者。他們在事件的外圍創作、反映主題,這些主題的重點是要探索我們文化中被隱藏、遺忘的部份。」Doug Eklund表示。

直視歷史的偉大報導者 義大利戰地女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ci的犀利人生

揭露真相

《盤根錯節:藝術與陰謀》特展的策畫期間,可以回溯到2010年,而啟發策展人的,是1992年1月一篇刊登在藝術期刊《BOMB Magazine》上,由藝術家兼作家約翰米勒(John Miller)訪問邁克凱利的訪問稿,在訪問中,邁克凱利提到藝術界應該要重視陰謀論對大眾文化及藝術創作的影響。在他於2012年不幸過世前,大都會博物館的策展人曾向邁克凱利尋求建議,在他的推荐下,徵集多數藝術家的作品。

這些藝術家,許多對於特定政治、社會、文化議題都有相當堅定的立場,但在創作時,他們往往向後退一步,以相對不泛政治的普普(Pop)、觀念主義(Conceptualism),及挪用(Appropriation)的手法,來呈現在日常生活中含蓄甚至是被壓抑的真實面,對消費主義、官僚國家,還有大眾媒體形塑的世界提出質疑。

「他們深入美國文化中最黑暗的面向,最後得到這些了不起、如夢似幻的作品,揭露民主社會生活的複雜真相。」Doug Eklund表示。


除了主要展覽之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第五大道(The Met Fifth Avenue)館區內的影像裝置藝術史塔西城市(Stasi City),也將在展覽開幕的同一天,開放公眾參觀。史塔西是前東德國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的縮寫,主要任務是監控人民。裝置藝術史塔西城市,是英國藝術家姊妹珍與路易絲威爾遜(Jane and Louise Wilson)在1997年創作的影像裝置作品,由兩個頻道組成,利用攝影鏡頭帶領觀眾進入隱藏在柏林市區裡的秘密警察總部,呈現手法具突破性,被譽為近半個世紀來重要的影像藝術作品。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冬季展 法國時尚傳奇Jacqueline de Ribes的造型藝術


《盤根錯節:藝術與陰謀》特展,展出地點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布勞耶分館(The Met Breuer),展出期間自2018年9月18日起,至2019年1月6日止。第五大道館區的史塔西城市,展出期間則是自2018年9月18日起,至2019年3月31日為止。

資料來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BOMB Magazine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表達現代人真誠的情感 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瞬息萬刻 專訪日本藝術家吳本俊松
葬禮穿著也有講究!「世紀喪服大展」10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登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anus x Machina》 探討機器與純手工間的服裝藝術
「黑豹」當年質疑演員生涯第一個角色有黑人刻板印象 「第二天就被劇組炒魷魚」!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冬季展 法國時尚傳奇Jacqueline de Ribes的造型藝術
用愛對抗歧視!坎城影展得獎片《BPM》動人描述90年代最重要愛滋平權運動與同志愛戀
直視歷史的偉大報導者 義大利戰地女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ci的犀利人生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