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一天,美術不再是做美勞

by BeautiMode 2019/06/22

本專欄提供多方意見交流,反映作者觀點
BeautiMode站在中立公平的立場,歡迎各界專業工作者發聲

當有一天美術不再是做美勞.jpg
巴勒斯坦藝術家Mona Hatoum於2016年運用頭髮及手工紙創作的《Composition with Circles》(圓的構圖)。(圖/Jil Wu)
前幾週曾貼了一張三個圈的作品,有20版,一版要賣2,000英鎊的貼文,在不知道藝術家是誰的情況下,朋友們自然譁然一片~(這位藝術家的作品也曾來2019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擅長以物件材料裝置創作。)

別開生面的藝術作品,簡簡單單的三個圈是否能打動藏家的心?

這在亞洲在台北顯然是不容易成立,在倫敦卻是在頂尖藝廊與泰特美術館(Tate)成立的事實。

暫時撇開藝術市場環境與展覽環境長篇大論不談,想分享關於這一現象,如果你是藝術家創意工作者,這對你的影響以及發展。

如果你是藝術家創意工作者,也就是藝術創意產業的內容提供者,當然應該要去連三個圈都可以獲得藝廊與美術館青睞的環境發展,那代表當地市場的活躍與多角多元化。

當有一天美術不再是做美勞3.jpg
Mona Hatoum於2019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的作品。(圖/Jil Wu)

前陣子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參觀這檔的幾個展覽,在館內看到一群一群的國小三年級學生觀賞《聲動》展。是許多精彩的法國聲音藝術家組成的聯展,很棒,願意帶學生來美術館,但,我內心吶喊著,雖然看起來是有幾個好玩的互動,好像適合兒童,但是內容卻是太適合青少年與青年了,請接著帶兒童上樓去看台灣藝術家于彭以及四位台灣青年藝術家的個展(我內心大喊著),他們就能知道在地的本質以及跟台灣有關的故事...而適合看這展的我家少年,卻是在學校裡準備著明年要考大學,對於應試的黏著度這麼高,與手機黏著上癮其實也沒有不同?沒可能學校會帶來美術館的......

當有一天美術不再是做美勞1.jpg
攝影結合刺繡是台灣藝術家侯怡亭擅長的表現方式,此作品於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冷鍊》展覽展出。(圖/Jil Wu)

我們延續著一張顛倒學習次序的時間表,在應該培養獨立思考習慣的時候餵養知識,待需要成熟人格的年紀已到時,來打掉原本的習慣再來重練吸收方式。

什麼時候美術課不再是做美勞,那麼我們就能期待迎來三個圈也能被收藏的世代。

在那之前,想成為趙無極,還是得要去巴黎吧。


撰文:吳滋懿 Jil Wu
責任編輯:Ivana Yang
資料來源:Jil Wu

吳滋懿_Jil_Wu.jpg
關於作者:
吳滋懿(Jil Wu),16歲起跑遍世界多個國家,高中在巴拉圭、大學在加拿大就讀服裝設計,回台後曾任服裝設計、攝影助理、《ELLE》編輯、中天電視駐香港及東京特派員,26歲擔任法國時尚雜誌總編輯,創下台灣雜誌最年輕總編輯的紀錄。現為懿能藝術創辦人、蜷川實花等藝術家經紀人、藝術評論、顧問,並為報章雜誌撰寫流行文化專欄,製作封面拍攝、廣告拍攝、文化展覽等大型跨國合作。(圖/Jil Wu提供,蜷川實花攝)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印鑑字體越看不懂越美!漢字幾何化美學再升級
繡出全世界美景!刺繡藝術家用針線織出旅行美好回憶
一生都在挑戰禁忌!Leigh Bowery:我就是件活生生的藝術品
「我拍照時也會緊張」!專訪蜷川實花創作心路歷程 曝新電影將脫離女性向?
安藤忠雄改造威尼斯海關大樓、草間彌生個人美術館!藝術迷必訪8間當代私人美術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