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一週要事】Sonia Rykiel倒閉、貿易戰將波及美國服裝及鞋履業、Prada上半年純利潤大漲、Gucci任命多元與包容執行長

by BeautiMode 2019/08/04

(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1. 「好像她又死了一次!」法國品牌Sonia Rykiel倒閉(The Independent)


巴黎商業法庭日前駁回試圖收購時裝品牌Sonia Rykiel的最後聲請,這代表品牌在破產後尋找買主的計畫失敗,剩下的六間門市將關閉,131名員工也將失業。

Sonia Rykiel創立於1968年,以針織服裝著稱,是六〇年代巴黎街頭運動潮流的代表品牌之一,2016年,86歲的品牌創辦人Sonia Rykiel女士因帕金森氏症辭世,法國設計師Agnes Trouble表示,Sonia Rykiel的倒閉非常令人難過,「就像她本人又死了一次,這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如今,Dior和Saint Laurent只在乎出鋒頭,早已失去那份曾經代表巴黎的優雅。」

Sonia Rykiel於2019年4月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並且開始積極尋找買家,但即便巴黎商業法庭兩度延長投標期限,仍然沒有找到合適人選,幾輪競購後只有經營房地產與醫藥的法國企業Levy來投標,其聲請已於7月25日被法庭正式駁回。

2. 川普宣布課徵新關稅導致股票市場崩跌(Footwear News)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宣布將於2019年9月1日起,對價值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課徵10%進口稅,消息一出,8月1日下午道瓊指數下跌近200點。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團於2019年7月31日自上海返回華盛頓,不久後川普總統在Twitter上表示10%的關稅自9月1日起生效,屆時服裝與鞋履很可能將成為課稅項目。

「實質上,川普總統是把美國家庭當成貿易戰談判中的人質。」美國鞋履分銷與零售協會(Footwear Distributors and Retailers of America)執行長Matt Priest表示,「此舉會直接導致鞋履零售價格上漲,對我們的製鞋產業會有非常不良的影響。」

「在僅與中國代表重新舉行一場會議後,就發布這則貼文,非常令人擔憂,美國國會應該依照憲法的規定,奪回國際貿易管理的職權。」美國服裝與鞋履協會主席暨執行長Rick Helfenbein表示。

3. Prada上半年利潤大漲46.6%(WWD)


義大利精品品牌Prada公布2019年上半年財報,截至6月30日為止,過去六個月來由於品牌原價產品及批發銷量均大增,加上租稅優惠方案,純利潤同比大漲46.6%,共計1.55億歐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057億歐元。

「我們決定停止季末打折,並且優化批發通路的策略得到良好的市場反應,上半年原價銷售在各個主要市場都有所增長,而且每個產品項目都是如此,這代表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Prada執行長Patrizio Bertelli表示,「我們認為價格的一致性,能鞏固我們與消費者的關係,同時強化產品價值,Prada與Miu Miu系列在市場上都獲得非常好的反應。」

4. Gucci首位多元負責人計畫創造「有意義的變革」(Vogue UK)


Gucci於2019年7月30日宣布,為響應今年2月宣布加強企業文化多樣性及文化意識的長期計畫,品牌任命Renée E. Tirado為首位多元與包容執行長(Chief Diversity & Inclusion Officer),未來她將長駐於紐約,並直接向公司執行長Marco Bizzarri彙報。

「自2015年以來,我和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一直致力於將自我表達和包容性文化作為品牌的核心價值。」Gucci執行長Marco Bizzarri於聲明中表示,「這次任命是我們履行承諾並支持和部署計畫的根基。作為一個學習中的組織,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不斷挑戰自我,加速發展以實現更強大的企業願景。我相信Renée將幫助我們,不僅為公司,同時為時尚產業創造具有重大意義的改變。」

加入Gucci之前,Renée E. Tirado曾擔任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的多元與包容負責人,領導並開發整個聯盟與三十個俱樂部市場的多元化及包容性策略,「多元化是許多企業所重視的價值,但Gucci藉由各項政策,並將其作為商業整體中的優先項目,讓品牌能在產業內發揮領導性的作用。」Renée E. Tirado表示。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