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畫面....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每位藝術家剛開始時都是個業餘的。」- 美國思想家 愛默生

“Every artist was first an amateur.”- Ralph Waldo Emerson

生平
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1503–1540),本名為Girolamo Francesco Maria Mazzola(Mazzola也有拼為Mazzuoli),出生於義大利帕爾瑪(Parma)。Parmigianino在義大利文中原意是「帕爾瑪來的小個子」(the little one from Parma),是家中第八個孩子,父親Filippo Mazzola在他出生不到兩歲時就死於瘟疫,帕爾米賈尼諾由他母親和在當時頗為著名的兩位叔叔,Michele以及Pier Ilario,共同撫養長大。帕爾米賈尼諾的天份在很年輕時就顯露出來,1515年,他叔叔們接到一個位於San Giovanni Evangelista小教堂裝飾藝術的委託案,最後竟然由當時才12歲的他來完成。之後的他一直未曾受過正式藝術訓練,僅跟著家族的叔叔們學習。18歲的他,更因完成一幅巨型蛋彩祭壇畫《Pala di Bardi》而聲名鵲起。

耶穌是孝子嗎?呂妙芬從史料看見不一樣的耶穌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1)_.jpg
帕爾米賈尼諾,《凸鏡中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in a convex Mirror),
油彩於白楊木板,約1523-1524年。(圖/WIKIMEDIACOMMONS)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2)_.jpg
帕爾米賈尼諾,《Pala di Bardi》,蛋彩木板,約1521年。
(圖/WIKIMEDIACOMMONS)

1521年,他遇到古典藝術大師、帕爾馬畫派的創始人柯雷喬(Correggio,1489–1534),雖然帕爾米賈尼諾從未成為他的學生,但在其繪畫的細緻度與高品質的要求方面,對他影響重大,且這位年長他14歲的大師,也成為他短暫生命中亦師亦敵持續較勁的對象。帕爾米賈尼諾一生中,數度遭逢德、法兩國和義大利之間的戰亂,被迫數度遷徙,甚為顛沛流離。1531年,他回到帕爾馬後鬱鬱寡歡,於1540年8月24日因發燒而去世,享年僅37歲。

帕爾米賈尼諾的作品以「精緻的感性」(refined sensuality)以及人體上「延伸形式」(elongation of forms)為其特色。在公認第一本嚴格意義下的西方藝術史大作,中文被稱作《藝苑名人傳》(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architetti, pittori, et scultori italiani, da Cimabue insino a’ tempi nostri)的作者、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暨建築師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據其書中所描述,帕爾米賈尼諾可以說是義大利「矯飾主義」第一代畫家中的代表人物,顛覆了他所崇拜文藝復興時期三大巨匠所崇尚的「美的定義」,包括題材、構圖、光線陰暗掌握、對於自然描繪的精確度等大原則,創造出優雅而複雜的「矯飾主義」繪畫風格,成為「文藝復興全盛期」(Post High-Renaissance)對後世藝術的發展形產生重大影響的最主要人物。

你也曾夢想走入名畫之中嗎?八個真實存在的畫中秘境,朝聖著名畫家曾經的謬思之地!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20)_.png
柯爾喬,《The Holy Night》,油彩木板,1522-1530年。(圖/WIKIMEDIACOMMONS)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4)_.jpg
柯爾喬,《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erome and Mary Magdalen(The Day)》,油彩木板,1525-1528年。(圖/WIKIMEDIACOMMONS)

「矯飾主義」(Mannerism),又稱「風格主義」,其在學術上的定義眾說紛紜甚為複雜。但取比較通用的說法來解釋就是:在傳統西方視覺藝術中,大約於1520年至1600年間,歐洲的繪畫、雕塑、建築上,所呈現出一種極度明顯的風格,其特徵是對客觀上自然的現象,另外刻意創造出為配合「目的性」的美感,一種偏瘦長的形式、誇大(exaggerated)稍具裝飾性、不甚平衡的姿勢來描繪人類和動物,以產生「戲劇化」和「強化形象」的圖像。「矯飾主義」之後在意義上逐漸被歸類成一種藝術家們在主觀創作上「帶有炫技」、「有意為之」,客觀上不符事物本質存在的特別風格。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5)_.jpg
另一位矯飾主義代表人物葛雷柯(El Greco)的名作《揭開啟示錄的第五封印信》
(Opening of the Fifth Seal/The Fifth Seal of the Apocalypse/The Vision of Saint John),
油彩畫布,1608–1614年。(圖/WIKIMEDIACOMMONS)

繪畫風格
帕爾米賈尼諾的作品,主要受到米開朗基羅以及拉斐爾兩位,在「追求形式和特徵上理想之美」的影響巨大,並一直影響了他終生的創作脈絡。想要了解帕爾米賈尼諾的創作風格,可以簡單從他的自畫像和名作《長頸聖母》來理解。

在《凸鏡中的自畫像》中,他繪出在狀似凸透鏡的反射下自己的身影。畫出凸透鏡中圖像的名作不少,例如1434年由荷蘭畫家揚范艾克(1390-1441)《阿諾菲尼的婚禮》(The Arnolfini Portrait/Arnolfini Wedding/The Arnolfini Marriage/the Portrait of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帕爾米賈尼諾在這張圖中,除了將畫面前方因為凸面鏡畫面造成手扭曲變形拉長外,據學者研究結果並經實驗確認,後方窗戶和天花板的位置在模擬出來的實際空間裏也非常精確,而這是一件出於年僅21歲少年之手。另外更為獨特的是,雖然從正面看不出來,但實際上本件作品是特意在一塊經加工處理過,和凸透鏡弧面相當的木板上繪製。整體言之,無論從具象寫實技巧,到光學實測的精確性來說,這在距今約500年前所繪製,確實令人驚嘆不已。畫面中藝術家流露出自信而冷靜的表情,更可反映出年輕的帕爾米賈尼諾在創作此畫時的從容和天分。對於這件作品的奇異之處論爭依舊眾說紛紜,看得出是哪裡嗎?對了!就是用這樣的繪畫方式,本來的光源來自何處?感覺就像藝術家和現代網紅在自拍,面前有打燈一樣!

【時尚冷知識】把我的明眸送給你!18世紀最深情的信物:眼睛肖像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6)_.jpg
揚范艾克(1390-1441)《阿諾菲尼的婚禮》(Arnolfini Wedding),
油彩木板,1434年。(圖/WIKIMEDIACOMMONS)


非營利公益教育單位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關於《凸鏡中的自畫像》說明的影片,
可以清楚看到作品是特製凸面的木板上。
影片連結來自Youtube - Smarthistory Channel ©Khan Academy

另外一件《長頸聖母》(Madonna dal collo lungo),可以說是帕爾米賈尼諾最著名的畫作。本件作品自1534年起開始創作,但直至1540年藝術家去世時都尚未完成,卻成為「矯飾主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即使至今關於該畫作的討論度都未曾停歇。雖然這種在人類身軀刻意將脖子拉長的描繪並非首次,如米開朗基羅《Giuliano de’ Medici》的雕像就採取如此表現方式,我們從帕爾米賈尼諾這件被稱為《長頸聖母》的作品中,這樣的特色顯得更為突出。

相較於極為寬大的臀部,畫中聖母的頭部顯得極為迷你,足部也異常纖細偏小,但整個聖母的身軀又顯得極為巨大,而和她身旁的天使們完全不在一個尺度上比較。聖子也是不合理地巨大,動作不像位嬰孩,在形體上反倒是像個青年倒躺在母親懷中。這件作品被認為應該多少有取才或發想自米開朗基羅的神作《聖殤》(Pietà)。畫中耶穌基督手臂垂下的形象和《聖殤》相同,《聖殤》所要表達的是在母親懷抱中「死亡的情景」,帕爾米賈尼諾筆下的「嬰兒」但「似睡似逝」,給人無限想像空間。另外,包括整張圖畫所採用的視角多變,構圖也故意左重右輕,沒有遵循任何規則;包括畫中右後方大理石柱和畫中人物間不自然的視角,石柱區塊畫面本身的詭異氛圍,以及右前方故意為之的聖傑洛姆(Saint Jerome, c.347–420)像等等,誇張、隱喻、象徵性、敘述性的鋪陳,使得這件作品當之無愧成為西洋藝術史上的神作。如果真的要花時間更仔細分析這件作品,恐怕可以延續講好幾堂課都沒法講完。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7)_.jpg
米開朗基羅,《聖殤》(Pietà),大理石,1498-1499年。
Photo credited and edited by Stanislav Traykov, also called Glimz。
(圖/WIKIMEDIACOMMONS)

作為風格主義風格的精彩代表,Parmigianino的作品以其筆觸的自由、優雅的裝飾構成,以及空間不協調和微妙渲染細長的人物形象而著稱。他被超出單純描繪客觀自然的想法所吸引,所繪雖非客觀,但他的藝術在表達上的創新和純熟技巧之間做了最佳的平衡。

奧地利-英國藝術史學家E.H. Gombrich(1909-2001)曾如此評論:「⋯[這位]畫家想要『非正統』(unorthodox)。他想表明,完美和諧的經典解決方案並不是唯一可以想像的解決方案...... 帕爾米賈尼諾和他那個時代的所有藝術家都特意設法去創造新的和意想不到的東西,甚至犧牲了由他們建立的『自然』美。[他們是]偉大的大師,或許說他們是第一代『現代』藝術家更合適。」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8)_.jpg
帕爾米賈尼諾,《長頸聖母》(Madonna dal collo lungo),油彩於木板,約1534-1540年。(圖/WIKIMEDIACOMMONS)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21)_.png
米開朗基羅,《Giuliano de’ Medici》,大理石,約1524-1534年。(局部)(圖/WIKIMEDIACOMMONS)

帕爾米賈尼諾基本上是位自學成才的畫家,終身未正式受過繪畫教育和訓練,卻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力。他被認為是「矯飾主義」的開山祖師,一位真正將藝術史向前推一大步的人物,並且直接影響了後來的許多大師,葛雷柯、提香、安格爾,甚至可能連莫迪尼亜尼等美術史上的重要人物。雖然在年紀很輕時就去世,後世往往在理解他時的印象,一直留在那位21歲年輕畫家的自畫像上。但他在延續文藝復興大師們的傳統下,接續前輩們追求「極致的美」,打破了舊有框架,刻意的形變(deformation)並誇張化去創造更優雅的圖像。

帕爾米賈尼諾是一位真正具有原創性的時代開創者,他在實踐「調整過的美感」中,嘗試了各種融合傳統及創新兩種合而為一、細膩而豐富華美的裝飾與造形,在不斷的實驗中找到一條特別的道路。在他眼中,繪畫成為一種誇飾與精密美感計算下的文化產物,背離早期宗教性導向充斥的繪畫舊有形式,以他獨特的天份發展出流芳百世的詭譎典雅美感,持續至今日。


「這畫面._._._.總覺得哪裡怪怪的」─義大利畫家帕爾米賈尼諾Parmigianino(10)_.jpg
帕爾米賈尼諾,《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 and St. Jerome》,
油彩於白楊木板,1526-1527年。(圖/WIKIMEDIACOMMONS)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莎翁唯一肖像畫進廠清理 專家:有大落差
就愛印象派!路易威登集結百幅作品《科陶德藏品展。印象派觀點》展大師鉅作
最模糊的麥當勞廣告!波多黎各麥當勞全新視覺讓薯條、大麥克通通變成朦朧美印象派畫作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