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

(本文經《城市學》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1.jpg
修復16年總算重見天日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圖/陳之俊)

當台北北門重現天際線,對望的「鐵道部園區」早藏不住絕代風華,歷經16年修復重見天日,不論是不是鐵道迷,都該來一趟。

2020年7月份,是所有鐵道愛好者值得紀念的大日子,不是因為放暑假,而是經過16年修復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終於對外開放。

7月6日的開幕典禮,包括總統蔡英文、交通部長林佳龍、文化部長李永得、台鐵局長張政源、台博館館長洪世佑等人,都到場見證。

當天蔡英文的臉書便分享,「我從小在台北長大,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很多都和鐵道有關:經過中華商場的縱貫線、在我家附近的北淡線鐵路、舊台北車站、鐵路便當……看到鐵道文化常設展陳列的文物,看到重現1970年代老台北的鐵道模型,勾起了滿滿回憶。」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2.jpg
鐵道部入口處,呈現當年古樸的日本官舍意象。(圖/陳之俊)

賞建築〉走訪清領、日治到民國

走出台北捷運北門站二號出口,緩步行至忠孝西路和延平北路的交叉口,過去擁擠的車流和紛亂交通畫面,如今已轉變為開闊、大器的先進都會意象,眼前的古蹟台北府城北門,在路的那頭遙望鐵道部園區的歷史建築。

這片由忠孝西路、塔城街、市民大道、延平北路環繞成的1.7公頃土地,不僅是軌道運輸的濫觴,更是將台灣推向現代化的關鍵動能。

鐵道部園區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1884年清廷派任的台灣巡撫劉銘傳,當時他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在淡水河碼頭建造「機器局」,並建立基隆到台北、台北至新竹兩線火車,帶領台灣進入軌道運輸時代。

張漢寧×「臺北蓋水」萬華篇:一片鑄鐵銘鐫老城區的舊與美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3.jpg
鐵道部由日本知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操刀設計。(圖/陳之俊)

1895年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這成為直屬總督府的一級行政機關「鐵道部」,由於日方不想沿用前朝的風格,加上原來的舊房舍不敷使用,於是在1918年,委託設計總督府(現為總統府)、台南州廳(現為台灣文學館)、台北州廳(現為監察院)等知名建築的森山松之助,興建新鐵道部官舍,奠定了今日的紅磚塔樓及圓弧狀建築意象。

不僅如此,當時更把區域內所有的辦公廳舍和工廠作業空間,全部重新規劃,「所以這裡可說是台灣第一個現代化『園區』!」台博館展示企劃組助理研究員林一宏妙喻說道。

1908年,當時的鐵道部官員長谷川謹介,建立了西部「縱貫線」鐵路系統。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作為台鐵總局本部,直到1993年遷移至台北車站新廈,這片方寸之地,一直是台灣軌道運輸的核心,每次改變交通系統及城鄉發展的重大決策,幾乎都在這發生。

一張圖看盡百年來的天龍國變遷故事!耗時七年 《台北上河圖》描繪數百萬人共造的繁華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4.jpg
建於1919年的八角樓男廁。(圖/陳之俊)




Booking.com


如今,園區內原有的近40棟老舊廳舍,還保留有14座。從鐵道部官舍、員工用的木造食堂和工務室,到八角造型的傘狀建築男廁,或是戰時避難的錐形防空洞,每磚、每瓦都能品味百餘年的鐵道演變歷程。

尚未開放前,台鐵只有低密度使用,偶爾當員工宿舍,或借給明星藝人拍 MV,資深歌迷不妨搜尋一下歌手李玟的暢銷金曲《Di Da Di》,就會看到當時彷如古堡的詩意空間。

然而,幾年前借給某國片團隊拍攝,一度造成不少毀損,之後台鐵便不再出借。

逛特展〉五大展區,享聲光體驗

話說回來,讓人引頸企盼多年的鐵道園區,有哪些不能錯過的內容呢?

從大門進來,位於左方的簡報室,如今成為觀眾服務台和售票處,一旁還可租借手推車。林一宏最推薦一年時間無限看、還可四館(含台博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通用的300元會員年票,比每次進場花100元更加划算。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5.jpg
隨處可見的鐵道號誌,也成了展覽的一部分。(圖/陳之俊)

目前園區共有包括鐵道文化、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兒童夢工廠等三個常設展,以及台灣鐵道旅館、「異論現代:1935台灣博覽會」兩大特展,一天之內難以覽盡,不妨避開人潮多來幾趟、不疾不徐地完整體驗。

比方,一樓的鐵道文化常設展,可見證歷代鐵道運輸發展軌跡,以及引發的交通革命,了解百年前的傳統火車、1950年代出現的飛快車,尤其是2007年通車的高鐵,大幅縮短台灣人的通勤時間,同時改變沿途每座城鎮的發展和地景,甚至扭轉大家對日常時間的認知。

林一宏舉例,以前相隔兩地的人們約見面,大概會說明天下午左右到,「有了鐵道,就變成我會搭幾點幾分的車子到。」

曼哈頓懸日美景抵「嘉」!趕上阿里山花季開跑 追日、賞櫻、鐵道之旅一次滿足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6.jpg
遊客可從展覽內容一窺過去百年的鐵道進化軌跡。(圖/陳之俊)

漫步展區時,赫然發現,原來台灣鐵路不只有民眾搭乘的客運系統,還有運送物資的鹽鐵、糖鐵、專載香蕉的鐵道,甚至軍事用途的軍鐵。就連動力來源,也可分為蒸氣、柴油、電力等多種脈絡。

除了硬知識,各種跟鐵道有關的文化,從文學、音樂、電影等藝術創作,到你我每天接觸的交通號誌、車票字體、車廂形式,這裡也應有盡有,甚至有一節完整模擬車輛運行狀態和聲光效果的「莒光號」車廂。若是道地的鐵道宅,應該很想躲在館裡,根本不想回家。

最受歡迎的,是二樓的鐵道動態模型展區。

其中一塊區域模擬1910年代的清朝台北工場與機器局建築,另一邊則仿造1970至1980年代的台北車站周邊場景,展現這座城市與歷代鐵路系統交織而成的地景風貌,並且規劃不同車輛型號的動態展演,大約每10分鐘一次的「出車」表演,總令觀眾看得大呼過癮。

一位資深鐵道迷自嘲:「以後老婆不會給錢買火車模型了,因為這裡就可以整天看到飽。」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7.jpg
模擬早年台北城周邊,讓人宛如走進時光隧道。(圖/陳之俊)

品人文〉軌道╳城市的文化記憶

若是親子同遊的家庭客,不妨到每天開放六場次的兒童常設展「蒸氣夢工廠」,讓小朋友體驗挑煤塊、搭小火車等從趣味遊戲。

事實上,鐵道園區不僅記錄了軌道運輸的演變過程,更經歷百年來的政權更迭,從清朝、日本時代、二戰後的民國,到近代台灣等歷史剪影,呈現的內涵和故事遠不止於交通層面。

誠如林一宏所說,這裡不是陳述鐵道技術的交通博物館,「而是一座從舊鐵道部建築變成的博物館!」

抵達軌道運輸第一站,回味「鐵道部園區」百年歷史-08.jpg
不妨抽空逛逛台灣軌道運輸發展的第一站。(圖/陳之俊)

事實上,1993年還在攻讀碩士的林一宏,就曾跟著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俊銘的研究團隊,來此進行調查與拍攝,沒想到,多年後真的加入鐵道部園區活化團隊,親身見證這裡從頹圮不堪到重建有成,從一片廢墟變臉為城市博物館的奇幻旅程。

不管是不是鐵道迷,都該來這感受台灣的鐵道脈絡,沿途可以看到百餘年來的台灣歷史,以及隱藏在許多城市及站點背後的人文風景。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開放: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30至下午5:00
票價:全票100元、半票50元,另有四館聯票及會員年票

(本文經《城市學》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ad@beautimode.com

消失的騎樓書報攤!串聯記憶中繁盛的老台北書街
百年銀行變身「新濱.駅前」,重現高雄華爾街昔日風華
感受台北昭和風情!漫步綠寶石街區 走訪青田街5間風格店家
透過服裝探討日治時期的台灣!金點新秀設計獎揭曉 年輕學子展創意與企圖心
百年老教堂新生!荷蘭菲赫特De Petrus教堂圖書館 彩色玻璃窗下品味書香和咖啡香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