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生活決定意識 | 高重黎 令人驚奇的手工機械與視覺成像實驗

高重黎 是臺灣影像實驗創作的先驅之一。回應第二次工業革命至今人們受到自造物的影響與變革,他關注「影像」與「影像機器」本質的思考,橫跨攝影、電影、裝置、動畫、影音機器等技術,不斷審視影音生產的實踐。「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展覽爬梳藝術家四十餘年來的創作軌跡,由《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主編李威儀所策劃,近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3/04/27

視覺爆炸 ── 勒內.布里 René Burri 攝影風格與在場的12個關鍵詞

對台灣觀眾來說可能尚未熟悉,卻是值得認識的名字── 勒內.布里 ( René Burri ),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當代攝影家之一。以一張標誌性肖像《抽雪茄的切格瓦拉》(Che with Cigar,1963 年拍攝)聞名於世,黑白攝影是他難以定義的美學,在世人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然而拼貼或裝幀等引入色彩的美術面向,也是值得大家挖掘的創作成就。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3/04/07

是什麼驅動藝術的畫筆?畢卡索與沃爾特,還有女兒瑪雅

五年前,一檔名為「畢卡索與瑪雅:父親與女兒」的展覽曾在巴黎高古軒畫廊(Gagosian Paris)登場,首次以畢卡索為女兒瑪雅描繪的肖像為主題,探索另一種觀看畢卡索的可能。策展人是專門研究畢卡索作品的藝術史學家:戴安娜.威德邁爾.畢加索(Diana Widmaier Picasso)。她也是瑪雅的親生女兒,畢卡索的孫女。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3/01/26

這不是文字!丹麥當代藝術家波恩 挑戰繪畫的認知

看見〈這不是文字(This is not a text)〉這幅作品,對藝術史稍微有點認識的朋友,可能會想起超現實主義畫家 馬格利特 的名作:畫面呈現寫實的煙斗,底下卻寫著一排字:Ceci n’est pas une pomme.(這不是個煙斗。)文字符號的功能,與繪畫象徵的意義,在觀者的認知中產生了有趣的落差感。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2/12/29

提姆波頓展 邀請怪咖們交換禮物過聖誕!像 Wednesday 一樣奇怪又可愛

迎向新年度的希望感,大家期待的聖誕節即將到來。對於目前討論度非常高的影集《星期三》的導演 提姆.波頓 而言,「聖誕節」的慶祝氛圍,也是他創作最重要的靈感來源之一。目前正於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的《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將波頓導演 50 年來的原稿、多媒體創作等多樣內容,透過十大展區不同主題的呈現,讓台灣觀眾一窺當代鬼才導演的精彩怪奇創作。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2/12/26

縮小燈視角!翻玩巨型藝術 日本人手作居家「微型美術館」

畢業自東京都立綜合藝術高等學校,1998 年出生的年輕藝術家 Mozu,本名水越清貴(Kiyotaka Mizukoshi)。2015 年將高一製作的微縮模型《我的房間》上傳至 Twitter,大獲迴響;同年以定格動畫《故障中》獲得亞洲最大規模短片電影節「Digicon6」最高榮譽金獎。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