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刺激1995》、《銀翼殺手2049》攝影指導Roger Deakins的8個拍攝心法

Roger Deakins是當代無庸置疑的攝影大師,如《刺激1995》、《冰血暴》、《怒火邊界》等電影,皆是由他擔任攝影指導的經典之作。但Roger Deakins卻多次與奧斯卡金像獎失之交臂,直到去年第十四度入圍,才以《銀翼殺手2049》,贏得第一座奧斯卡最佳攝影。
By DC FILM SCHOOL  |  2020/04/16

重塑時尚身型的大師—Pierre Cardin皮爾•卡登

他為時尚帶來新的身型。白天,是直身寬肩短大衣配窄筒褲和靴子;晚上,他讓女人變成「珠寶盒女郎」,以一個褶襉、輕薄光滑的蝴蝶結或一道不對稱線條為幾何造型收邊。男裝就更不用說了,畢竟哪個男人不想穿上他的外套呢?從畫草圖到剪裁縫製,Pierre Cardin跟Azzedine Alaïa一樣,都是能用雙手做出一整件衣服的設計師。Jean-Paul Gaultier自詡為他的門生,也是唯一一位向他致敬的設計師。
By 原點出版  |  2020/04/15

凱撒與COVID-19:我來、我見,我戴上口罩

古羅馬時期的哲學家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a)曾言:「沒有比人生更難的藝術了。」在此新冠病毒(COVID-19)遍地蹂躪之時,全球面臨封城隔離、社交暫止,或是對物資缺乏的恐懼,更深覺塞内加這一句喟嘆的睿智。截至目前,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已因COVID-19奪去逾萬人生命,家鄉慘況看在義大利藝術家Federico Pestilli眼中更是心痛,雖然他本身已在羅馬隔離數周,但也不忘向國家昔日的光輝找尋慰藉。事實上這場藝術行動並非惡趣味,卻是隱含對人類命運的鼓舞並祈禱與自然共存。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4/15

從前從前…女性穿運動服會被逮捕?!這些「戶外女孩」的穿著,宛如一部性別解放史

什麼樣的展覽,從構想、策畫到成形,先後耗費了15年,甚至還找到網球明星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來助陣?由洛杉磯時尚設計商業學院博物館(Museum at the Fashion Institute of Design & Merchandising,FIDM Museum)所製作的《運動時尚:戶外女孩1800至1960》(Sporting Fashion: Outdoor Girls 1800 to 1960)特展,正是花了15年,從收集的近千件展品中,整理、回顧女性走出家庭,進入運動場域的歷史。
By BeautiMode  |  2020/04/15

在遼闊地景上的遺世小屋:Darya Shnykina以夢想構築寂靜風景插畫

來自俄羅斯莫斯科的插畫家Darya Shnykina,在看了介紹不同地表上各式小木屋模樣的書籍《Cabins》後,遂想像在山丘、森林、原野間,在起霧的清晨、嶄亮的夏晝、昏黃的月下或飄雪的夜裡,有棟獨立的永續住宅、高山小屋等模樣各異的理想家屋坐落其中,於是以畫筆形構了《Places I’d Love To Live In》系列插畫。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4/14

你所親吻的究竟是什麼呢?——克林姆

有時因此知道了畫家可能窮到連畫布都買不起,只好一布多用;有時跟隨了畫家人生的更迭,比如離去的愛人被改作淌血的傷口;有時則是被畫家真正的意圖襲擊,在畫中人物的華服底下驚見赤裸無比的性器——這裡講的就是克林姆(Klimt Gustav. 1862. 7. 14~ 1918. 2. 6) 。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4/13

後新冠世界變成什麼樣子?跟著12位權威一起思考

面對如此面貌模糊、破壞力強大的敵人,明天過後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全球化是否就此倒退?人類是否再次進入民族國家壁壘高舉的時代?最重要的,疫情牽動了國際政治博弈,又會呈現什麼面貌?權威的《外交政策》雜誌邀請全球12位智庫學者,不預設題目,預言肺炎影響後的世界面貌。
By 遠見雜誌  |  2020/04/13

新冠肺炎疫情洗刷口罩汙名!業界專家:它有成為時尚宣言的潛力

在台灣與日本,即使在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口罩一直是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而在西方國家,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幾乎不可能使用到口罩,但隨著疫情持續延燒,許多國家官方開始建議人們外出時戴上口罩,在醫療用口罩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甚至建議一般民眾,用日常衣物、布料自行製作可以遮蓋口鼻的布口罩,而這也令人不禁開始思考,在疫情過後,口罩是否會就此走人西方民眾的衣櫥,成為主流配件的一部份?
By BeautiMode  |  2020/04/13

畫給天上人間的哲學書 普桑Nicolas Poussin

提到法國古典繪畫,十七世紀的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6.15-1665.11.19)必然出現。這一位不論是畫作或是為人,皆是莊重嚴肅、風骨凜然的大師,其所樹立的宏偉典範,可以說藝術史上有數百年的畫家,都是凝視著他的身影去學習和成長。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4/12

全球防疫藝術設計!勤洗手水晶版、浮世繪口罩插畫、火柴人動畫短片等創作10+

勤洗手、勤消毒,非必要的話減少戶外趴趴走機會!過去兩個月來,幾乎人人聽聞新冠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便臉色驟變,眼看全球疫情不斷升溫,從四面八方而來不間斷訊息更是令人焦慮,然而在這個非常時期,不少藝術家、設計師,甚至藝術單位皆貢獻一己之力,藉用社群時代快速的傳播能力,宣導正確防疫觀念,也提供線上消遣娛樂。除了日前介紹過的防疫趣味影片、療癒小物、線上博物館外,本篇則帶你看看全球設計好手們,如何在艱困時刻發揮創意,一同並肩對抗萬惡病毒!
By La Vie行動家  |  2020/04/12

【城市記憶】誠品南西店的前世,曾是台灣第一家保齡球館

緊鄰捷運中山站、座落於南京西路百貨商圈的誠品南西店,你知道它最早的出身是什麼嗎?衣蝶百貨?錯啦!答案是台灣保齡球旋風的起源,由辜氏家族創立的「榮星保齡球館」。請跟著【城市記憶】專欄作家張哲生的步伐,一起來回味這段歷史。
By 城市學  |  2020/04/11

台灣口罩奇蹟:這80家公司「齊力一心」拚出日產1000萬片

全球新冠疫情急遽惡化,最先拉警報的便是防疫物資奇缺,西班牙傳出一片口罩喊價上萬元,法國第一位因感染而殉職的急診室醫師,離世主因正是缺乏醫用口罩等防護裝備。瘋搶「救命口罩」,在歐美各國輪流上演。對比之下,台灣每一位民眾皆能定期買到平價的醫用口罩,實屬「大確幸」。
By 遠見雜誌  |  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