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這些神祕文字只有女人懂!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

中國湖南省,一種神祕的文字悄悄流傳超過百年,只有女人讀得懂。女人用它傾訴心事、結交姊妹、祝賀祭祀 ──「女書」是女性限定版的社群密碼。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斐玟走訪田野,探查女書、女歌、哭嫁文化,女書不僅是特殊的文字系統,還乘載了沉甸甸的女性生命史。
By 研之有物  |  2020/03/30

離遠點就不著火!藝術家以火柴動畫傳達社交距離的力量

洛杉磯藝術家夫婦Juan Delcan和Valentina Izaguirre,使用iPhone製作了一部小動畫《安全火柴》(Safety Match),以並列火柴的點燃,來說明社交距離的影響。這部影片至今才上傳一週,已經有九十幾萬人觀看。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30

太夢幻!日本爆紅「冷感櫻花杯」,只要倒入冷水就會浮現一株絕美「盛開櫻花」!

無論是自己在上班、在居家生活之中,有時候一個簡單又聰明設計的質感小物就能夠大幅提升你的生活品味。繼之前專門為酒鬼發想的「燒酒冰塊」、「燒酒冰塊杯」在韓國大爆紅之後,現在日本網路上又有一款「櫻花杯」絕美到被大量網友轉發瘋傳,這款杯子不管是拿來自酌,或是用來招待朋友和客人都超有面子!
By Juksy  |  2020/03/29

從一把手風琴開始!改變台灣百萬生命的美國人妻宣教士

騎著一輛淑女型腳踏車,創立起台灣第一個扶輪社。考量到來台灣的美國人需要一間給孩子就讀的學校,因此參與創辦了「台北美國學校」。目睹台灣神學院周圍有許多喝酒的美國大兵,可能對神學教育發展有礙,是以憑藉著與蔣介石良好的關係,將神學院搬遷到陽明山;還在黃彰輝牧師的奔走下,創立了玉山神學院…… 就這樣,雅各竟然一口氣身兼了五十四個委員會的職務,回到家,就難免會與理蓮提及教會的相關因應狀況。
By 啟示出版  |  2020/03/29

給你錢拜託快出!Supreme、Off-White抗「新冠病毒」概念口罩讓潮人大爆走:「釋出一定戴!」

全球各行各業因新冠病毒疫情(武漢肺炎)而深受其害,像是Nike、Supreme相繼暫停營業、NBA停止2019-2020賽季等事蹟不斷,因此為了支援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做好,除了勤洗手之外,外出也請記得配戴口罩,才能保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By Juksy  |  2020/03/28

法國洛可可|可愛背後的醜陋象徵主義

洛可可式風格以精美的裝飾藝術而著稱,在18世紀的法國盛行。藝術家們以巴洛克時期的輝煌為基礎,加上輕鬆的自然美學來創作,呈現與巴洛克同樣的奢華風情又擁有獨特趣味的藝術品。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28

怕爆新冠病毒!設計師將這些經典Logo惡搞成「防疫型態」,NBA、Nike通通中鏢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世界各國都陷入警戒狀態,來自斯洛維尼亞的設計師Jure Tovrljan便以此為靈感,將常見的品牌Logo變成了「防疫型態」,超幽默的創意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與轉發。
By Juksy  |  2020/03/27

食品公司如何用包裝讓你誤以為產品很健康?

材質、色調、設計方式……很多「看起來」友善的產品,其實未必健康? 隨著健康、注重養生的風氣興起,許多現代人在飲食時,已開始更加關心卡路里和食品成分,特別是少油、少糖、少鹽的觀念,近乎已經成了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最首要專注的重點。
By 遠見雜誌  |  2020/03/27

疫情肆虐下的當代藝術!情勢逼人提早進入下一階段,卻尋得逆勢轉機?

疫情能見溫情,也逼著藝術開新局。瘟疫肆掠地球,2020開年震撼彈,短短不到120天,全球已經有超過26億人禁足,全球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同時,藝術界也在此危機中尋覓新局面。
By BeautiMode  |  2020/03/27

「人類與病菌的對抗,永遠不會停歇!」改變歷史的瘟疫

疾病最可怕之處在於它總是突如其來。2002年11月在廣東佛山發現的首例「SARS」患者即是如此。來得突然,傳染迅速。到2003年,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SARS」導致的死亡人數為919人。恐懼的情緒甚至讓人們變得疑神疑鬼。然而,在歷史長河中,「SARS」不過是滄海一粟。與曾經肆虐歐亞大陸的黑死病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By 時報出版  |  2020/03/26

藏畫的女人!她花了一生的時間等待,默默守護丈夫的油彩

走在有「畫都」之稱的嘉義市,不難發現藝術就存在於自己的周圍。除了自2001年起就陸續架設的58座街頭畫架,2019年3月25日,由18幅以嘉義、山林在地特色為主題的數位畫作所組成的望向山林戶外美術館也首度啟用,而這些複製畫作的真跡,都是出自台灣已故藝術家陳澄波的手筆。
By BeautiMode  |  2020/03/25

《草間的自我消融》年輕時期草間彌生激進大膽的一面

雖然我們知道年輕時期的草間狂放大膽而且不畏挑戰,但是用文字敘述總是比不上圖片與影片的視覺衝擊。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回到她年輕時期,特別是在間接帶動年輕激進派藝術家發揚光大的60年代,一起來看看她激進不羈的一面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