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獲選Forbes亞洲傑出青年!痛失母親成觸發點,Shomy Chowdhury 打造關注環境議題的青年組織

原本正在馬來西亞讀大學的 Shomy Chowdhury,有一天接到來自孟加拉家中的噩耗,得知母親因為吃了不衛生的街邊小吃,因腹瀉引發嚴重併發症而去世。事出突然,她在震驚與難過之餘也不禁開始思考,孟加拉不僅環境衛生條件差,國人是否對相關知識亦是不足?
By Women In Work  |  2021/09/26

林布蘭沒有告訴你的事:揭開巴洛克名畫《夜巡》的構圖、身世和秘密

林布蘭 (Rembrandt Harme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歐洲巴洛克繪畫代表人物,也是荷蘭黃金時代最多元、多產的藝術家,一生創作了許多素描、版畫和繪畫,產能驚人。然而,在他眾多代表作中,有一件特別與眾不同的作品:《夜巡》。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9/25

這些動畫電影都經過她的巧手!在好萊塢發揚光大的台灣之光 林淑貞專訪/Sony燈光師的跨國打拚故事

《尖叫旅社:變形怪獸》(Hotel Transylvania: Transformania)幕後團隊有一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她不僅發揮所學、在好萊塢舞台上綻放光芒,這一路堅持下來的過程,是克服各種萬難,努力堅持的感動。
By 遠見雜誌  |  2021/09/25

【臺灣時裝中介組織系列】標案是面照妖鏡!文創產業被照出哪些問題?

4年前,在立委吳思瑤、蘇巧慧辦公室及資深時尚工作者孫正華努力下,透過多次公聽會舉辦,終於說服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點頭,學習國際時尚大國,由文化部接手時尚產業,爾後鄭部長及李連權次長積極整合政府各部門,包含經濟部、教育部、科技部、原住民文化委員、客家委員會、甚至四處拜會民間廠商及相關單位,與設計師及產業工作者開會,找錢又找人,對時尚產業推動之積極,前所未見,之後端出「四年時尚產業與影視音產業整合旗艦計畫」,投入史上最大筆經費,除了舉辦臺北時裝週、成立時尚產業PO(Project Office)專案辦公室,亦提供時尚跨界活動補助,獎勵設計師出國參展等等,挽救奄奄一息已經長達30多年的臺灣時尚產業,令很多人感覺到時尚產業終於有改變的希望。
By BeautiMode  |  2021/09/20

紅燈區新地景 —— 世上第一座 3D 打印橋於阿姆斯特丹開通,荷蘭女王也難抵魅力

世界上第一座 3D打印橋日前正式啟用,這個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紅燈區一條運河上的新橋,由新創團隊 MX3D Bridge 與 Joris Laarman Lab 共同設計,耗時6年打造,啟用後還吸引了荷蘭女王碧翠斯前來拍照、留念。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9/12

年輕就是向前衝的本錢!Claire Coder 輟學創辦女性衛生用品專賣公司「Aunt Flow」

有一份研究顯示,美國頂尖企業的創辦人平均創業年齡為 45 歲,這讓許多人相信,中年創業遠比在青年時就開展個人事業還有優勢。不過,沒資源又沒專業的年輕人就不該盲目創業嗎?靈感總是來得出其不意,有些好點子更是不能等待的,曾獲選 Forbes「30 under 30」的 Claire Coder 就要用自身經驗,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By Women In Work  |  2021/09/11

倪嘉隆,我內心裡的山獸|冉冉山山

倪嘉隆,來自台北的跨領域藝術創作者,身兼設計師與插畫家多重身份。他的創作透過文化想像與生活風格的融合,交錯出詼諧富有情緒的創作思維,其中更蘊含著飽滿的生命力。近年來開始接觸陶土媒材,以自然為主題進行系列創作,盡情享受著靈感撞擊腦波所帶來的熱血沸騰,並在創作過程中,同時開啟自我療癒的內化機制,將想像捏塑成實體,完整地將思想轉換傳遞出來。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9/11

「你們在非洲會穿衣服嗎?」從排拆到認同 見證非裔美學走向主流的Busayo Olupona

Busayo Olupona是一位奈吉利亞裔的美國女性,就像許多移民家庭一樣,她的父母從小就驅策她與兄弟姊妹要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不僅是為了功成名就,也為了融入美國社會。她還清楚地記得,在中學時她隨父母舉家自奈吉利亞的拉各斯市(Lagos)遷往加州,穿著五顏六色的奈吉利亞服飾去上學時,立即受到同學們的嘲弄,自此之後,她再也沒有穿那些服裝去學校。
By BeautiMode  |  2021/09/09

以布料纖維創作出夢幻世界:日本藝術家Mariko Kusumoto

來自日本熊本的藝術家楠本真理子(Mariko Kusumoto) 專注於兩種全然不同的藝術作品:金屬製品和布料纖維,這兩種藝術作品使用的媒材天差地別。金屬創作顯現其堅毅,纖維織品創作則柔軟而夢幻,以熱定型技術將聚酯纖維、尼龍和棉布等不同材質的布料,改變成為夢幻般的藝術品。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1/09/04

進軍國際藝術節得「吃土」?盧佳慧率白鷺鷥基金會亮相全球舞台

疫情是全球數位化的加速器,在藝術領域也不例外。一直以來致力於將台灣優秀的表演藝術推上國際舞台的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近期即將參加擁有42年歷史的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2021),與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參展者,在「A New Digital Deal」(數位新合約)的共同主題下,化身文化「播種者」邀請全球觀眾透過網路,進入每個國家獨立無二的數位花園。
By BeautiMode  |  2021/09/03

花朵和尖刺組成的複雜意象! 時尚中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代表著什麼?

乍看之下,玫瑰似乎總是與美麗脫不了關係,它不僅是花朵的名字,在西方文化中,也是粉紅色的代名詞,暗示著美好、親切、令人嚮往的意義,但同時,玫瑰莖上的尖刺又暗喻著危險、野性、不輕易屈服的精神!
By BeautiMode  |  2021/09/02

穿一件《為海洋發聲的故事衣》!Story Wear攜手齊柏林基金會 拼接台灣海洋意象

許多人都聽過,時尚與紡織產業是全球僅次於石化產業的第二大汙染源,也是超過20%海洋汙染的源頭,那麼你知道在台灣,服裝帶來的汙染有多嚴重嗎?為了進一步推廣零廢棄時尚的理念,一直以來藉由回收丹寧服裝來降低快時尚汙染的台灣品牌Story Wear,近期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合作推出《為海洋發聲的故事衣》集資計畫,邀請大家一同穿上眼中所看見的台灣,從改變自身開始,將永續的理念推廣給更多人。
By BeautiMode  |  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