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連結自然永續和藝術,廢棄賽鴿羽毛化身Harewood House精緻繁複藝術

倫敦藝術家Kate MccGwire以蜿蜒的羽毛雕塑和令人反感的藝術品聞名。最近他在西約克郡(West Yorkshire)哈伍德宮(Harewood House)的展覽《Menagerie》,發表了一個像是從書櫃裡噴出的水柱狀雕塑《Discharge》,這個帶有自然下墜曲線的雕塑高度將近五公尺,大約由10,000根灰色及白色的鴿子羽毛組合而成,灰色羽毛主要用於雕塑主體,代表水流的顏色;白色羽毛則散布地上,彷彿「水柱」觸地的漣漪、漫散、層疊。精心設計的顏色與外型,使這些羽毛看來就像是真正的水流從書櫃噴發傾瀉,濺起陣陣雪白細碎的水花。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9/20

鑽研洋服20年卻對家鄉工藝一無所知!棄愛馬仕設計師光環 台日夫妻返鄉為和服職人續命

提起和服,即使不是日本人,也都知道它們是奢華、精緻工藝的代表,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許多擁有獨一無二工藝的和服布料職人,在現代化的浪潮下,正面臨生計難以維繫,工藝也難以傳承的困境,為了幫助傳統工藝擺脫這種窘境,原本服務於歐洲時尚產業的Arlnata創辦人寺西俊輔(Shunsuke Teranishi)與陳千慈夫婦,2018年回到日本創立品牌,希望藉由自身在西方時尚產業服務的經驗,將傳統和服布料與高級時裝結合,不僅讓時尚族群領會職人布料的魅力,更能將日本傳統的美學與工藝發揚光大。
By BeautiMode  |  2020/09/19

德國業務的黑森林攝影──在寧靜山野裡,迎來漫行走獸與童話城堡

弗蘭肯瑞士(Franconian Switzerland),德國最美麗夢幻的度假高地,即在攝影師Patrick Monatsberge家門前。喜愛拍照的他,絲毫不浪費每日所見景致所薰陶出來的美感,為土地拍出黑森林童話般的風景。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9/19

重啟囚禁之所,讓舊監自由!嘉義舊監獄首度全區開放 揭開2021台灣設計展首部曲

台灣許多老建築,因為城市發展的緣故而遭拆除,日治時期由受刑人興建而成的嘉義舊監獄,也曾經在拆除和保留之間拉扯不已,2005年嘉義舊監獄獲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當年積極參與嘉義舊監獄搶救行動的文史工作者余國信認為,這座監獄的價值已經超越建築本身,「它見證著至少超越50年,甚至已經進階到百年的獄政歷史」。
By BeautiMode  |  2020/09/19

水墨書畫也摩登!周裕穎打造東方布達佩斯大飯店 為傳統元素找出路

古樸的典雅風格,並不只存在古蹟與博物館之中,透過巧妙的設計,即使在充滿摩登氣息的旅館,也能從裡到外散發古典、精緻的氣息。 國立歷史博物館(National History Museum,簡稱史博館)為了讓大眾能夠親近館藏中傑出的藝術成就,繼2018年與Just in XX合作《遇見常玉》(Meet Sanyu)系列後,再次與Just in XX主理人周裕穎合作《史博浪漫大飯店:The Grand NMH Hotel》,運用史博館豐富藏品的美麗紋樣,在真實營運的飯店中創造超現實空間,讓觀眾體驗彷彿穿越時空,置身屬於亞洲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近距離體驗經典年代的華麗風貌。
By BeautiMode  |  2020/09/18

你我之間,是否只剩《鏡中之花》?ApuJan邀金馬得主神遊虛幻世界

ApuJan 2021春夏系列《凝視鏡中之花》(Gaze Into The Flowers In The Mirror),他將淡水雲門劇場化為虛擬秀場,邀請包括《逆光飛翔》與《下半場》導演張榮吉、《狂徒》與《我們與惡的距離》攝影指導陳克勤、《返校》美術指導王誌成等金馬獎得主,與燈光設計師洪毓琛攜手,透過鏡頭觀看另一種視角的伸展台,訴說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模糊地帶,除了於倫敦時裝週官方網站上線外,也在品牌社群網站上播出。
By BeautiMode  |  2020/09/18

整夜舒適好眠的關鍵!挑選寢具有學問 材質、針數、織法都不可亂挑

想要一個良好的睡眠體驗,許多人重視床具或者睡房的佈置,其實整夜親膚的床單寢具的選擇更為重要,選對了床單在熱暑時節還可以降低床的體感溫度。而選擇寢具的關鍵,在於織物的織法和材質,選對了就能讓你一夜好眠。
By Women In Work  |  2020/09/18

哪個是山寨?在杭州和拉斯維加斯,遇見威尼斯美景

威尼斯,是歐洲人渴望的歸宿、美國人的夢想、日本人的願望,人們蜂擁進入這個城市,無論是短暫觀光或買房居住,都讓這個擁有迷人精緻文化的城市,變得日益空洞。在紀錄片《威尼斯症候群》(The Venice Syndrome)更預言,到了2023年,威尼斯將全然讓渡靈魂給外來者,不再有威尼斯人。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9/17

循環經濟時尚包袋:英國Anya Hindmarch與台廠合作I am a plastic bag系列

英國時尚包袋品牌Anya Hindmarch在2007年時推「I am not a plastic bag」,以喚起消費者對塑膠製品垃圾掩埋量的議題認知,而今年品牌又再度推出環保系列產品「I Am A Plastic Bag」。創辦人Anya Hindmarch說,「我們的任務已經從喚起議題意識,轉為使用循環材料。」
By 加點製造 AddMaker  |  2020/09/17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示警:台灣正面臨20年來最大規模珊瑚白化危機

隨著台灣夏季溫度飆破歷史紀錄,台灣周遭海域的珊瑚也正經歷20年來最嚴重的珊瑚白化危機。美國(U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暨7月將台灣南部海域的珊瑚白化警告提升到最高的等級2後,8月更將台灣北部海域也升到最高警告,意味著全台灣的海域都面臨著大規模珊瑚白化,甚至是死亡的危機。
By 遠見雜誌  |  2020/09/16

精品旗艦店為何要設置藝廊?那些從藝術汲取商機的龍頭企業

不少人認為藝術與商業是遙遙相對的東西,其實不然。藝術時常成為商業的助力。本文將以三個龍頭企業案例,看大企業如何從藝術汲取商機。
By ARTCO BOOKS  |  2020/09/16

這些習慣再也回不去了?研究揭露:疫情將改變人們的10種行為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至今,已讓全球進逼3000萬人確診、將近100萬人死亡,這波疫情讓許多產業崩潰瓦解,更徹底的從根本改變人們生活習慣。
By 遠見雜誌  |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