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18世紀也有極簡風?見證歷史的歐洲銀器美學

凡是看過《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凡爾賽宮》(Versailles)等以歐美貴族生活為背景的時代劇,必然會注意到故事主人公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銀器,這些美麗的工藝品,除了平時慣用的刀叉、餐具外,多半收藏在指定的空間內,由管家、男僕們悉心照料,有些傳家之寶甚至只有在重要場合才會正式亮相,而對於熟悉西方文化的人來說,銀器的美學與工藝風格,所反應的除了工匠的工藝素美與美學品味,更是歐洲歷史的見證。
By BeautiMode  |  2020/08/18

巧克力、咖啡、茶壺有什麼區別?美觀與舒適兼具 小地方看出歐洲銀器的巧思

好的設計,除了美觀與品味,使用者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要點,這一點,其實從過去數百年來歐洲銀器的演變,也可以看出清楚的軌跡,換言之,除了美學的變化之外,如何讓使用者覺得方便、舒適,也是決定銀器演進的重要因素。
By BeautiMode  |  2020/07/01

【色彩,原來如此】典雅、整潔、理性 人類最古老顏色─白色的故事

白色,作為最明亮的色彩,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普遍性,人們對它所賦予的意義非常多元,近期時尚界最受矚目的白色話題,莫過於義大利版《Vogue》將2020年4月號封面上留下一片空白,總編輯Emanuele Farneti在雜誌總編輯的一封信中表示,之所以決定將原本製作完成的封面改為全白,是因為不願意在「人們接連死去、醫師、護理師冒生命危險工作,以及世界發生巨變時顧左右而言他。」換言之,對Emanuele Farneti而言,選擇白色所代表的,是一種直視當前困境的積極態度,這也不禁令人好奇,這種日常生活中極度普遍的顏色,為何在危機時刻反而能成為團結的象徵?白色在人類歷史上,過去是否也曾有類似的含義?
By BeautiMode  |  2020/05/01

法國洛可可|可愛背後的醜陋象徵主義

洛可可式風格以精美的裝飾藝術而著稱,在18世紀的法國盛行。藝術家們以巴洛克時期的輝煌為基礎,加上輕鬆的自然美學來創作,呈現與巴洛克同樣的奢華風情又擁有獨特趣味的藝術品。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03/28

跟著莫內體驗《草地上的午餐》!《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故宮登場 與大師悠遊風景繪畫

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館(The Pushkin State Museum),以集結法國瑰寶畫作而聞名,從2017年開始為期一年巡迴之旅的《普希金博物館特展》(Masterpieces of French Landscape Paintings from The Pushkin State Museum of Fine Arts, Moscow),最後一站來到台灣,展覽網羅17世紀到20世紀的風景名畫,聚焦在19世紀印象派至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傑作,包含印象派大師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盧梭(Henri Rousseau)在內等48位藝術大師,共計65件作品,其中莫內名畫《草地上的午餐》(Luncheon on the Grass)更是首度在台亮相。
By BeautiMode  |  2018/11/17

昔日曾受低估的印象派畫家 莫里索作品美國展出

2018年秋季在美國費城巴恩斯基金會中心(Philadelphia Barnes Foundation),展出法國女性印象派畫家貝爾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約70幅來自公共和私人收藏畫作,巴恩斯執行董事暨總裁托姆科林斯(Thom Collins)表示,期待透過這次開創性的展覽,不僅為印象派發展提供新視角,更肯定莫里索對新興藝術運動的重要性。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