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a Abramovic

耗時25年籌備!空無一物的展出卻讓眾人飆淚 紀錄片揭行為藝術教母的激進社會實驗

自「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2010年於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廣受好評的回顧展及《藝術家在場》(The Artist Is Present)系列作品後,2014年夏天,她決定再次透過展覽和表演並進的激進表態,測試自身與觀眾之間的情感極限,並以《512小時》(512 HOURS)作為展覽名稱——她將在英國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ies)內度過512小時,進行一場為期64天的演出。

By BeautiMode  |  2022/04/14

「我來自一個黑暗的地方」《凝視瑪莉娜2》見證Marina Abramović返鄉和解旅程

當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樹林裡第一次見到蛇,她是怎麼知道,這是一隻危險的動物,應該要感到害怕呢?「我來自於南斯拉夫,一個黑暗的地方。」Marina Abramović說。 Marina Abramović於1946年出生於南斯拉夫狄托(Josip Broz Tito)政權下的貝爾格勒(Beligrad),父母均為南斯拉夫共產黨的高級官員,對子女的教育極為嚴苛;為了逃離故鄉壓迫、保守的環境,以及母親暴君般的管教,Marina Abramović自1970年代起就離開,此後旅居世界各地。
By BeautiMode  |  2021/08/13

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c心靈修復建議:在史上最糟的一年,擁抱身邊的那棵樹

而在全球受疫情肆虐的2020年,瑪麗娜提供了一種方法,去發洩在這充滿戲劇性一年所積累的壓抑與苦痛──「對樹訴苦」。過往,她結合專注於呼吸、動作、靜止的練習,創造一種探索時空的方法,使她在需要耐力的表演藝術生涯裡,擁有更高的意識,現今,她更讓樹做為提升意識力的一部分。
By 城市美學新態度  |  2020/12/31

時尚是藝術嗎?Karl Lagerfeld:安迪沃荷證明兩者可以共存

時尚究竟算不算藝術?這是每隔一陣子就會被提起的問題。在過去,時尚的地位確實不如繪畫、音樂、雕塑和建築傳統被視為藝術的創作,但它無庸至疑是日常生活中最具表現力、變化最多的表現形式,超現實主義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更曾在自傳中宣稱,在她眼中服裝設計「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藝術。」但相反地,許多設計師,例如Marc Jacobs、Miuccia Prada、「時尚大帝」Karl Lagerfeld與聖羅蘭先生(Yves Saint Laurent)等人,皆認為時尚與藝術是互不相屬的領域,聖羅蘭先生甚至曾感嘆自己雖然是成功的設計師,但在藝術領域成就不高,「我是個失敗的畫家。」他說。
By BeautiMode  |  2020/01/30

「挪用」是否也是創作?Gucci《藝術家此在》特展 帶你換個角度看「複製」

取代原創,複製竟能成為藝術展的主題?由Gucci與義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合作策畫的大型展覽《藝術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日前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正式登場,這是Alessandro Michele成為品牌創意總監後,Gucci舉辦的第三場跨界藝術展覽,為了表達品牌對藝術的熱情,以展覽海報為主題繪製的全新藝術牆,也在米蘭、紐約、倫敦、香港四大城市同步亮相。
By BeautiMode  |  2018/10/18

站上舞台:行為藝術是什麼?

行為藝術的力量來自於它的即時性。就如紐約行為藝術雙年展(Performa)創辦人蘿絲李.戈柏(RoseLee Goldberg)所言:「還有什麼比『我就站在你面前,快來看我』更吸引人注意?」身體作為媒介站上舞台,行為藝術已被視為探索自身與他人關係、性別和種族議題的有用途徑。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