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100個骷髏 澳洲美術館三年展開啟古今對話

骷髏幾乎是所有文化的藝術中的一個有力象徵,澳洲藝術家Ron Mueck受到人類頭骨的複雜生物結構啟發,以新作品《Mass》,參加位於澳洲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以下簡稱NGV)的首屆三年展。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2/18

「喬治亞.歐姬芙:夏威夷的視野」為多爾食品創作的廣告系列將在紐約展出

1939年,歐姬芙(Georgia O’ Keeffe)以獨特創作風格,鮮明的創作手法生動表現新墨西哥州的風光以及紐約市容。多爾食品公司(Dole Food Company)邀請歐姬芙到夏威夷兩個月,創作具熱帶景觀以及熱情生命力的作品,成為多爾食品公司的廣告題材。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2/17

非池中2017年度影響力藝術人物——數據反應觀察

在當今世界市值前幾大公司,如臉書、騰訊、阿里巴巴、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大數據資料戰已經全面進入白熱化的今天,數位媒體與電商的興起,大大弱化了傳統媒體與實體通路。如去年11月21日,時代公司宣佈易主,旗下擁有94年悠久歷史、可說是世界最為知名的『時代雜誌』,也難抵數位資訊大浪。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2/14

每張照片都在說一個故事 莊靈談他的攝影觀點

關渡美術館展出「莊靈.靈視人間攝影展」,展陳資深攝影家莊靈1960年代迄今的精選作品。隨著莊靈的生涯起伏,每一張照片都訴說著獨特的故事。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2/14

台灣首次連結現代美術館與傳統古蹟廟宇對話的藝術展《第二屆出彰化城藝術展》

說到台灣在地傳統民俗廟宇文化的藝術展覽,不得不關注已經連續舉辦第二屆的「出彰化城藝術展」。此次第二屆出彰化城藝術展與南瑤宮的合作並不是把其中一件作品展出在傳統古蹟廟宇當中,就可以稱作與古蹟廟宇的連結,而是把南瑤宮的題材以及整座南瑤宮的歷史脈絡、建築美學、傳統文化,以及其背後支持的民眾也一起分享在這個載體文化系統中。
By 非池中藝術網  |  2018/02/12

璀璨的華夏文明 大英博物館中國展廳整修18月重現風華(上)

歷經18個月的漫長整修與裝潢,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嶄新中國展廳已於2017年12月14日對外開放(圖1)。受到何鴻卿爵士(Sir Joseph Hotung)的慷慨贊助與大力支持,館方不僅重新調整展品陳列方式,也同時升級展櫃與照明等基本設備,更新增書畫、絲綢和現當代工藝,闡明中國藝術的多元傳統與持續創新(圖2)。新展廳的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其中不以物件種類來區別,而是按照時間順序展現不同朝代的作品。策展團隊亦在每個專櫃中央呈現焦點精品,藉此衍生相關的詮釋議題和名作群組,讓觀眾能夠近距離地欣賞文物而產生歷史時代感(圖3)。依著陳設展品如石器、玉件、青銅、陶瓷、雕塑、漆作、繪畫和文玩等,深度探索中華文明的時序演變。
By 典藏藝術網  |  20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