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張貓眼妝、造型獨特的帽飾,是台灣旅英時裝設計師劉美惠MeiHui Liu的招牌造型,除了厲害的造型之外,20年前隻身前往倫敦發展的她,時尚相關閱歷非常豐富,本次BeautiMode趁著台北魅力展期間,在英國文化協會的協助之下,專訪這位時尚先鋒,邀她分享15年來對時尚產業的觀察:「未來的新銳設計師,最好學會先如何培養自己的客群,不要只靠買家和店家。」
本次劉美惠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率領來自英國的8位時尚設計師來台參加由紡拓會舉辦的「2015 Taipei IN Style台北魅力展」展演,希望將這些講求環保永續、設計結合藝術風格的設計師作品帶來台灣,和其他設計師進行交流。劉美惠1994年隻身前往倫敦,旅居過法國、義大利等多個歐洲國家,最後落腳倫敦,擅長以古董布料做出蘊含龐克風格的設計。
劉美惠1998年從市集擺攤開始,將古董蕾絲針織布料重組改造,漸漸打響知名度,2001年在東倫敦開設了自己的服飾店「Victim Fashion Street」,她的作品不但受到東京、香港、柏林等國際城市的精品店買家青睞,更曾在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展出。未曾受過正統時裝設計教育的她,因為豐富的經歷和才華,吸引了Topshop以及Absolute Vodka主動邀請她合作,更讓她受到義大利知名時尚學府Istituto Marangoni的肯定,聘她在倫敦分校教授2年創意實作課。
遊歷過這麼多國家,我們問她為何最後還是獨鍾倫敦,她說,因為倫敦是一個非常具有包容力的城市:「以前一開始我也跟很多人一樣,都想去巴黎,但真的去了之後,覺得巴黎比我想像中來得保守。在倫敦我可以很自在地表現自己,不會像其他國家,在那裡都要跟隨他們的mentality(思想)。在倫敦你怎麼做都不會有人批評你,倫敦是學設計、藝術音樂最好的地方。」劉美惠斬釘截鐵地說。
在倫敦長達20年,劉美惠幾乎是親身經歷了英國時尚的潮起潮落,見證英國如何支持獨立設計師、如何重視設計和創意。2002年,英國政府為了在華人市場推廣英國時尚設計,精選了7位優秀設計師,參與「前衛英國時尚」(British Fashion at the Leading Edge),劉美惠也獲選其中,與Vivienne Westwood等知名品牌,一同在上海展示他們的2003年春夏系列。後來她也參與了倫敦時裝週非正式單元(off schedule,非官方日程表上的活動行程),在伸展台上發表個人服裝創作。因為這些亮眼成績,她的作品開始廣受展覽邀約,足跡遍布全球,其中最知名的像是西班牙馬德里新藝術節(Festival Edicion de Madrid de Nuevos Creadores)。
劉美惠在倫敦闖蕩多年,不僅努力開展自己的事業,也不吝嗇地熱心協助剛到倫敦的台灣人:「我覺得台灣人在國外就是要互相幫忙,所以很多剛去倫敦的台灣學生都會去找我,找房子啦、找實習啦,就差沒有幫忙找男友。」劉美惠大笑說:「我每次都開玩笑說自己應該開一個agency(經紀公司),然後要開始收錢。」
不過即使自己的事業穩定,也有餘力協助新銳,但隨著快速時尚崛起和網路科技的變遷,全球的時尚產業都在面臨轉型,劉美惠有感於此,終於決定要做些改變。
▶荷蘭趨勢專家大膽預言「未來時尚新銳的關注將會變少,因為他們不買廣告」
「這次我回來台灣,除了是帶幾位英國設計師來台灣交流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目的是,之後有打算創立自己的Ready to Wear(成衣)品牌,想跟台灣的廠商合作。」劉美惠說。一個人在國外單打獨鬥多年,雖然憑藉自己的力氣闖蕩出了名聲,但以商業成績來說,劉美惠覺得自己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我算是亞洲很早期去倫敦自創品牌的人,尤其在東倫敦,那時候我為了生存,就手工做很多東西,每週都會車衣服,然後去市集擺攤,直接跟客人面對面接觸,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可以持續到現在的原因,因為我一直都有一群死忠的客人。」
不過15年光陰過去,劉美惠感覺到市場的變化,再加上女兒的出生,她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天天坐在裁縫機前創作:「我的品牌定位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所以我的設計沒有什麼季節性的問題,不過也因為不跟季節走,就只能做多少賣多少,但這樣真的很辛苦,很多獨立設計師都是如此,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獨立設計師都有3、4個part time jobs(兼職工作),賺錢來支持自己的夢想。可是我不想再這樣下去,因為永遠都是做來賠錢,所以想回來台灣,跟台灣產業合作,打造相對便宜的Ready to Wear(成衣)品牌,打開亞洲市場。」劉美惠表示,目前以咖啡紗聞名的興采實業和佩登斯絲襪,都已經和她談妥合作的事宜。「我希望我可以成為第一個把這件事情做好的人。」說到此處,劉美惠害羞地笑了起來。
「我覺得台灣的設計要走向國際化是很有可能的,雖然之前很多廠商都外移,可是他們漸漸也會想把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東西發揚光大,這是很好的方向跟趨勢,工廠跟設計師一定是要合作的,不然的話,設計師很難做,工廠也很難持續下去。以前的年代是設計師去找工廠,不滿意就把工廠換掉,但現在很多工廠想自己打造品牌,他們擁有很多資源,有自己的工廠,可以自己生產,只是缺少設計,所以說合作是最好的。」劉美惠對於台灣時尚產業的未來並不悲觀,她說台灣製造的品質漸漸被肯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和以前有所不同,開始懂得欣賞商品的設計,而不只是一股腦地追求名牌。
▶Zara、H&M指定供應商佳尼特總經理莊住維認為台灣時尚產業發展面臨困境是因為不懂整合
「其實對設計師來說,做衣服不難,賣衣服最難。要找對的窗口去賣,找店面也很難,尤其很多設計師都是按照季節推出服裝系列,但不是每季都能讓全球很多買家看到他的作品,所以就讓他的系列因此被埋沒掉了,下一季又要重新開始。」劉美惠說:「東倫敦現在的設計師好像有點回到15年前的樣子,他們現在會在那裡好幾個設計師合作開一個pop-up shop(快閃店),我以前跟飾品品牌Tatty Devine就是這樣做,就是這樣出來的,現在很多設計師沒有窗口賣,所以才開pop-up shop(快閃店),直接跟客戶接觸。」她鼓勵新銳設計師設計自己的網站,去賣自己的產品,讓自己的銷量多一個保障。
根據美國EMBLEM Showroom執行長Eveline Morel於4月9日在台北魅力展中舉辦的研討講座《時尚品牌進入美國市場的致勝關鍵》演說,即使有資金到世界各地
參加商展或貿易展,為了避免累積庫存的風險,許多買家仍然會選擇名氣較大的品牌,對於名不見經傳的品牌,買家都寧可觀望3季,若品牌每季的設計風格穩定、價格合理,才有可能下少量訂單試水溫,這種情況在經濟景氣相對來說較為不好的歐洲更常發生,因此劉美惠衷心建議新銳設計師創立自己的網路商城,在自己的網站上賣東西。由於深感網路力量的強大,劉美惠不僅有個人的網站,同時也於2012年運用剛在台灣興起不久的群眾募資平台「嘖嘖」,為自己在台灣的巡迴展演發起募資計畫,並成功獲得群眾的贊助。
▶時尚創業新選擇 7個群眾募資平台
▶英國時尚群眾募資平台Wowcracy創辦人分享其理念
「這15年來,最大的轉變就是online shop的出現,很多獨立店(精品複合店)都不能生存,或很難生存,很多獨立店都漸漸地收掉。獨立店永遠最難生存,因為他們是賺價差,而且容易有庫存問題。如果設計師太過依賴買家、店家,可能就得面臨因為賣不出去,庫存太多,之後買家就不敢再下訂的風險。」只是,要是每一個獨立設計師都架設了自己的網路商城,是否依然無法抑制競爭過度激烈的現實,對此劉美惠表示,她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要看每個人怎麼去經營,可是以我自己是設計師的角度,我會覺得這樣對設計師比較有保障。」
全球無論何處的時尚產業,現在都正面臨了網路時代和快速時尚崛起的挑戰,儘管許多人高呼「時尚已死」,哀悼美好年代的逝去,然而對於劉美惠而言,她則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情:「我覺得很好,這可以把大家打醒。很多年輕人想做時尚是為了要成名,是為了要成功,但是成功的定義很多,我看過很多沒沒無聞、沒上過雜誌的品牌賣得很好、賺很多錢;也有很多有名的品牌,其實都沒有賺錢。我們以前做時尚都是為了熱情,要先想清楚,再來做時尚,如果不能,就不要浪費你的時間跟金錢。」
▶天才設計師Olivier Theyskens不鼓勵年輕人自創品牌
採訪攝影:BeautiMode
資料來源:紡拓會、英國文化協會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