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內藝術節」實踐藝術的生活化 文化巴士計畫策展人羅健毓專訪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2017大內藝術節於2017年10月7日在尊彩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展期由2017年10月7日至11月5日。本次藝術節透過藝術特區主題展、公共藝術特區、文化巴士計畫三面向的活動推廣下,將「藝術的價值」由內而外的實踐到民眾的生活當中,並增加了藝術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在互動性方面,體現的形式相當地多元,我們除了可以在主題展區的作品中看到,同時也可以在公共藝術特區中與作品接觸,更可以在文化巴士計畫中直接性地感受藝術帶給生活中的各種感官體驗。此外,藝術家們也藉由行為藝術,讓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連結更加的緊密。

yEo8AcT.jpg
(左起)台北市藝術產業學會理事長陳菁螢、策展人羅健毓、策展人林志明教授、策展人傅遠政。(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文化巴士計畫策展人羅健毓以「移動風景」為主旨,將藝術作品的圖像裝置於巴士的外觀,讓搭乘與看到的民眾感受到藝術帶來的視覺張力,同時配合大直內湖區四個設有藝術裝置的候車亭,將藝術的氛圍融入我們的生活周遭,帶來更多美學意念,並促使我們了解與思考藝術的價值(詳見大內藝術節新聞稿)。

此外,文化巴士所承載文化美學除帶給大直內湖區的民眾以外,更藉由各路線的規劃,傳遞到整個台北地區(620、藍7、藍27、950、內湖站、556、902),打造城市的魅力。

「2017大內藝術節」解/嚴 商業性空間美術館化 策展人林志明專訪

PLHnxM5.jpg
文化巴士計畫策展人羅健毓。(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文化巴士計畫的起源
羅健毓與我們分享其過去也曾從事過畫廊產業,並策劃過多次展覽與藝博會,對於藝文產業相當地有熱忱與經驗,並在積累各式經歷後,創立了公司「宜東文化」,不僅僅只是策劃純藝術領域的活動,而是邁向了更多元與公共性的場域,如博物館、公共藝術等。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推廣方向,與羅健毓對藝術的堅持與看法有關,如其指出:「藝術的推廣可以透過更多元的方式,讓民眾更有感觸。而這個部分較容易著手的地方,是借助政府的力量,例如政府的標案可以與藝術家相結合,並讓兩者得到雙贏的效果。而非僅是讓藝術家為了自我創作的展現,一直進行無償的付出。」

kmhCV3g.jpg
文化巴士外觀。(圖/大內藝術節提供提供)

23EAXim.jpg
文化巴士設計圖,圖像內容為藝術家曲德義的作品《無物之象D1601》、《無物之象D1601》。(圖/大內藝術節提供提供)

因此,基於這樣的理念,其創立公司以來,便一直執行政府公部門的案件,將藝術推廣到更多的層面,也是因為這樣的機緣之下,注意到了大內藝術節的相關內容,特別是到文化局的開會中,經常遇到台北市藝術產業學會理事長陳菁螢,讓羅健毓了解到陳理事長一直努力為整個大直內湖區的藝術活動與產業進行推廣。之後,羅健毓便主動聯繫陳理事長,加入大內藝術節的規劃,並發想出以實質的載體-文化巴士,將藝術廣泛的帶給民眾。

大內藝術節熱鬧登場,展覽、公共藝術是本屆焦點

3WmDLvj.jpg
文化巴士設計圖,圖像內容由上至下依序為藝術家李重重的作品《給我一道彩虹》、藝術林宏信的作品《指鹿圖》。(圖/大內藝術節提供)

各站牌的作品特殊性與選件過程
羅健毓指出,在整個文化巴士與站牌之間的規劃中,它需要的是藝術家在時間與創作上較有彈性,並能進行一些現地創作,增加藝術和民眾的互動,抑或者是藝術品能兼具美感與完成度及實用度。

如蔡易成的《時光車站》以LED燈箱,展現了光源與時間兩者間的對應關係,讓光線隨著時間有節奏地閃爍,使繁忙的現代人去思索生活調性的速度。

gku5V1O.jpg
蔡易成,時光車站,基湖路站。(圖/大內藝術節提供)

郭昭吟以編織螞蟻和穀物的造型,為公車亭增添美感,並讓觀者感觸到自身也與螞蟻一樣,背負著自我的責任而努力生活著。

XuUEHav.jpg
郭昭吟,家,大直美堤花園一站。(圖/大內藝術節提供)

柯姿安扮演的《超完美工作機器人-瑞安》讓我們去反思自身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係,如我們每天上班、下班打卡,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中,是否讓自己也已經與機器人一樣?

鬼才海澤維克新作落成!百年穀倉變身全球最大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

gDxwlX3.jpg
柯姿安,超完美工作機器人-瑞安,敬業三路一站。(圖/大內藝術節提供)

蔡潔莘的《重新探險,從「心」出發》,以可愛生動的角色,搭配由玻璃內望向外的動作,呼應了作品的主題-從「心」出發,讓繁忙的現代人在觀看後可以更注重彼此間的交流,以及用更多的心緒感觸這個世界的美好。

U0L4qej.jpg
蔡潔莘,《重新探險,從「心」出發》,瑞光港墘路口站。(圖/大內藝術節提供)

藝術之外的公共溝通
值得一提的是,要落實這樣的計畫並不容易,羅健毓指出,除了要考慮到作品本身的材質與完成度以外,更要花很多時間與各個單位溝通,如政府與地方單位的負責人、跨局處會議、里長、民眾等,這些溝通的面向包含站牌的藝術裝置是否會擋到民眾的視野等。

城市意象的轉換與藝術精神的承載
以巴士車身上來承載訊息,自1950年代便陸續有相關的案例實施,直至現今,仍有不少的單位選擇在巴士上刊登訊息,特別是在商業上的用途居多。之所以選擇以巴士作為媒介,與其深入民眾的生活有關,並具有客戶開發的用途。

而發展到了近年來,更出現了政府或者各家機構將想要推廣的概念,以具有設計、美學的圖像描繪於車身上,為大眾所見的景物帶來了全新的風貌,如香港教育學院與城巴新巴曾於2012年推出「Arts Bus: On the Move!」,目的是在於以活潑生動的圖案來宣傳節能減碳的概念。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作品導覽直播

6w4g4ST.jpg
文化巴士外觀。(圖/大內藝術節提供)

因此,我們由上述的發展中,可以發現巴士所承載的資訊,由最初對於商業上的考量,邁向對整個人類物質文明概念的提升。而在本次大內藝術節的文化巴士計畫當中,更直接地以藝術作品的圖像向大眾說明美學概念,將藝術的深度與內涵深植於人們的心中,讓巴士不再僅是一個單純的運輸工具,而是讓上車的每一個人,可以進行一場藝術之旅,同時巴士也被轉換為可移動式的藝術風景,改變了整個城市景觀與意象。

「2017大內藝術節」2017 Taipei Art District Festival

2017. 10. 07 – 11. 05

連結至展覽訊息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半世紀的圖像反思 義大利藝術家Baruchello的空間語言
倫敦V&A 驚現異世界建築!倫敦藝術節裝置藝術搶先看!
第30屆海耶爾國際時尚攝影藝術節比賽結果出爐 台灣新銳陳奕羽獲Hyères大眾獎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