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采泥藝術現正展出「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謝貽娟回顧展」,以各時期重要作品與手稿,向觀眾呈現旅英台灣藝術家謝貽娟的創作歷程。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3).jpg
藝術家謝貽娟。(圖/采泥藝術提供)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9).jpg
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過去與謝貽娟的合影。(圖/采泥藝術提供)

謝貽娟1967年生於嘉義,1991年起旅居英國,完成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費茅斯藝術學院藝術哲學博士學位,畢生致力於抽象繪畫的鑽研,擅長油彩、粉彩、壓克力顏料、照相腐蝕等媒材,曾以融合東方禪學及西方抽象哲學的藍色抽象「非空間」繪畫,獲東西方藝術愛好者讚嘆與收藏。而她的藝術生涯,也和「采泥藝術」品牌有著深刻的淵源。

今年9月,傳出謝貽娟病逝的消息,在藝術圈引起極大的震撼。於50歲壯年畫下人生句點,而今幾乎只能靠著作品和影像紀錄,來回溯這位藝術家的過往。

大內藝術節熱鬧登場,展覽、公共藝術是本屆焦點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4).jpg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10月份,采泥藝術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推出同名回顧展,空前絕後地以個展的方式,在銷售為導向的場合展出;顧及家屬的觀感,也未銷售作品。其實展覽主題在年初已抵定,考量到謝貽娟已臥病一段時間,也曾徵得藝術家與家人同意,在最多人觀展的場合,創造最大的對外展出機會。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6).jpg
9月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的藝術家回顧展。(圖/采泥藝術提供)

展名「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由國際策展人楊心一訂定,他認為,謝貽娟的創作極具國際水準,是台灣難得的藝術人才,希望觀展的群眾,都能夠記得她的過往。

此次於采泥藝術的展覽,展出藝術家留英時期的自畫系像系列、探索點線面配置的自由抽象作品、照片腐蝕版畫,以藍色為主要基調的「空間系列」、「粉末系列」,呈現藝術生涯的演進。現場更展出藝術家珍貴的手稿、作品卡及散文集,觀眾能夠透過文字,看到藝術家在創作之外,潛心鑽研理論的一面。展覽一角,播映藝術家生前的紀錄片,以穿著旗袍的典雅身影,為觀眾闡述創作理念。

結下二十餘年不解之緣
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與謝貽娟相識二十餘年。過去林清汶曾開設印刷公司;謝貽娟則擔任平面設計師,她任職的公司與林清汶是上下游的合作廠商。由於年紀尚輕,林清汶有會受到客戶為難,謝貽娟眼見不平,便站出來為他說話,兩人因此結為好友。 

關美館展覽《我的軌跡》 雕塑家張子隆談創作精神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3).jpg
采泥藝術總監林清汶於展覽中致詞。(圖/采泥藝術提供)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8).jpg
現場展出珍貴的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清汶形容,謝貽娟是一位堅持理想、持續朝目標邁進的藝術實踐者。她從復興美工畢業後,曾考上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發現這不是自己所要的課程,入學一個月就離開了。之後擔任設計師,也許是要賺取留英的學費。

他說:「後來謝貽娟就離開公司,隔一年來找我,說她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留學。有時她會帶作品來找我,討論藝術的內涵。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女孩子很特別,自己到英國拼鬥,非常地認真;她也很尊敬我,把我當大哥看待,這麼一往一來就過了好多年…。」

由信任產生的革命情誼 
謝貽娟早期由英國知名畫廊Michael Goedhuis代理作品,性格耿直的她,不習慣大型畫廊的操作模式。她認為,作品價格不應過度哄抬,因此合作上有許多摩擦。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7).jpg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jpg
謝貽娟作品《None-Space P47》168x234cm 2013礦石粉末、壓克力樹脂、畫布。(圖/采泥藝術提供)

1999年,林清汶創立了采泥藝術的前身。謝貽娟聽聞消息,提議和英國的畫廊解約,將作品帶回台灣,改由林清汶代理;而林清汶也希望將她的作品推廣給台灣人欣賞,兩者便開啟了合作關係。謝貽娟、雕塑家李光裕都可說是采泥的第一位合作藝術家。

當時台灣的藝術市場尚未成熟,林清汶又再回到印刷產業。直到2012年時,於台北內湖成立采泥藝術,再次邀請謝貽娟加入,巡迴北中南各地、藝博會,期望不是只有國外觀眾能看到她的作品,也能推廣給台灣的藝術愛好者。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1).jpg
謝貽娟進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就讀時,每天為自己畫一幅自畫像,觀察面容的變化,也督促自己持續創作,有吾日三省吾身之意涵。(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0).jpg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4).jpg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清汶說明,「我們某種不經意的行為,其實也在定調畫廊的品牌。當初如果只考慮市場,就不會經營她的作品。這間畫廊的存在,不是為了市場,而是為了藝術家。在未來的2.0時代,應該要考慮藝術的本質,而非市場與藏家的喜好。」他認為,市場與藏家的喜好會持續變動,但藝術的本質則不會。好的藝術家,會做出好的作品;為市場服務的藝術家,則創造出流行的作品,只能流行一時,無法成為經典。

林清汶娓娓道來:「采泥之所以成為采泥,某種程度上,是這樣的藝術家給了我們鍛鍊。我們必須去了解她,她的創作理念很深,唸到英國費爾茅斯藝術學院哲學博士,本身的精神、邏輯性非常強…。」林清汶曾多次赴英拜訪,兩人促膝長談,才逐漸了解她的創作。

謝貽娟的創作,並不甜美、易懂,需要真正的知音來欣賞。透過畫廊深入理解,進而用展覽、出版來媒合藏家;藝術家則把時間投注在創作上,生活也獲得一部分的保障,兩者培養出深厚的信任與情誼。

非空間創造宇宙初始的自由混沌
謝貽娟原本就對藍色有深度的喜愛,1997年,一次在開往西班牙的火車上,看到窗外天與水映照出不同層次的藍色,純粹的光影,從此映照在她的心底。

烏菲茲美術館 將擴增女性藝術家展覽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2).jpg
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20).jpg
作品細部。(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著名的「粉末系列」是她的顛峰之作,以皺褶、銘刻般的線條構築為圓環,深淺不一的藍,手裡粉末拍打、暈抹而成,在畫面上形成閃爍、跳動的視覺感。

畫面上的圓,與謝貽娟的創作理念「非空間」(Non-Space)有著深度結合。林清汶說明,「謝貽娟的創作核心,源自東方的太極思想。那是渾沌之初,萬物正要萌發的開始。人的初心和地球初始時的情形是相似的,也充滿自在不拘的想像空間。她認為這就是藝術的本質,用這個概念來進行創作。」 

使用礦石粉,是因為這項媒材歷史悠久,與地球初始的時間趨近。謝貽娟於非洲找尋礦石原料,深淺不一的藍,都源自不同的產地,向廠商購買後自行研磨。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7).jpg
藝術家所使用的藍色礦石粉。(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9).jpg
Jo Hsieh《None-Space M1》1996 57x77.5cm複合媒材、紙。(圖/采泥藝術提供)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5).jpg
謝貽娟《None-Space T57》2001 21.5x15cm照相腐蝕版畫、紙。(圖/采泥藝術提供)

專求完美的藝術苦行僧
林清汶形容,謝貽娟就像「把一天當成兩天來用」的藝術苦行僧。她求學認真,以皇家藝術學院第一名畢業,博士班期間,曾至中國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也曾在大英博物館任職助理研究員,不只專注創作,於理論上也有深入的鑽研。

為了建構自己的創作理念,謝貽娟也曾學習老莊禪學、物理學、心理學…等理論,我們也能從展覽現場的手稿觀察到,謝貽娟曾研究現代藝術家封塔納(Lucio Fontana)的《空間系列》、抽象藝術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點線面理論,對藝術史有深入的了解,進而回歸理論自身的發展。其執著與用心令人動容,可能也因此在藝術的道路上,耗盡了生命的元氣…。

林清汶說:「謝貽娟曾說,一輩子只要把藍色作好就好了。」專一、追求完美,或許就是謝貽娟此生的寫照。「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Jo Hsieh謝貽娟回顧展」將在12月31日截止,不妨走入畫廊,回溯謝貽娟的創作軌跡。

波士頓美術館展覽《#techstyle》 探討時尚無遠弗屆的科技未來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5).jpg
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2).jpg
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8).jpg
藝術家手稿。(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21).jpg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回顧謝貽娟創作故事(16).jpg
采泥藝術展覽一景。(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人們應該記住她的名字─Jo Hsieh謝貽娟紀念展
策展人│楊心一博士
展覽地點│采泥藝術(台北市中山區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
展覽日期│2017-11-22~2017-12-31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揭露視覺之下的藝術性及時光回溯 英國X光藝術家尼克維西
女皇衣櫥曝光!透過展覽一窺伊莉莎白二世九十年來的訂製服風華
愛馬仕為合作畫師開畫展 《野性與脆弱》一窺Robert Dallet筆下的迷人大貓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