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台北雙年展 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共同擔任策展人

by BeautiMode 2018/01/11

台北雙年展自1996年起,迄今邁入第11屆,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宣布,第11屆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將由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共同擔任,展覽預計聚焦人與自然兩者間生態結構的雙向連結。

第11屆台北雙年展_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共同擔任策展人(1).jpg
201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吳瑪悧(左)、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右)合影。(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吳瑪悧長期投身社區參與的藝術實踐,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則具有豐富的共創(co-creative)計畫及過程導向(process-based)之策展經驗,兩人將透過台北雙年展的平臺開啟實驗性的跨域共作,嘗試建構長效、社區取向、從在地出發、由下而上的對話能量。第11屆台北雙年展預計由2018年11月17日展覽至2019年3月10日。

台北雙年展是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最具重要性的展覽之一,自1996年創辦以來即致力提升臺灣當代藝術的國際能見度,透過多元文化觀點將臺北納入亞洲乃至全球當代藝術的網絡。近年經歷三屆單一策展人的策劃形式之後,本屆重啟複數策展結構,期望為立基臺灣的策展人與受邀之客座策展人開啟協力合作的新形態策劃模式。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 英籍總監出任策展人

第11屆台北雙年展_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共同擔任策展人(2).jpg
策展人吳瑪悧。(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表示,「2016年台北雙年針對譜系學與歷史的特殊討論,為下一屆雙年展提供了可以面對未來的基礎,關注與你我切身相關的環境與生存議題。2018台北雙年展將重新觀照人類的角色,詢問藝術之可為,進而將焦點推展至脆弱世界生存韌性(resilience)議題、策略機制與科技手段,探詢並提問人類自身在當代可能的存在方式。就如同策展人吳瑪悧過去曾執行過的《樹梅坑溪計畫》,正是以我們的土地為樣本,將人文藝術作為與自然環境交涉的媒介與反省機制,體現人文與自然相依、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共存的顯例。同時,本屆雙年展另行借重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的國際連結與理論實踐經驗,我們非常期待看見本屆台北雙年展成為在地取向與跨文化合作策展的另類先驅。」

「閃電俠」伊薩米勒化身《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抑鬱男孩 自曝私下熱衷環境保護運動:「我會為了地球的生態而戰」

第11屆台北雙年展_吳瑪悧與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共同擔任策展人(3).jpg
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圖/臺北市立美術館)

兩位策展人在策展議題與學術探討主題高度契合的基礎上,共同提出「生態體系相依性」(eco-systemic interdependency)的概念作為本屆命題。人類文明始終無法置身於自然之外;生態的脆弱本質與人類行為的影響使自然環境生態持續遭到破壞,這是當今所有生物生存迫切需正視的議題。2018台北雙年展所聚焦探討的「生態系統」(ecosystem)不止於自然和生物環境,而將擴大至人文生態、經濟生態與社會生態的開放討論。

策展人|吳瑪悧
德國杜塞道夫藝術學院畢業,目前任教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吳瑪悧的研究及創作延續前衛傳統,關注藝術在公領域中的積極介入。1990年代,作品從女性主義角度進行政治社會批判,2000年始,她展開以社群為本的新形態公共藝術策劃,在2000至2004期間與臺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合作《從你的皮膚甦醒》計畫,以翻轉傳統女紅概念,透過布與織縫探討女性的生命歷程;2005至2007年間在嘉義縣策劃《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讓偏遠居民的文化參與權受到關注;2006年《人在江湖-淡水河溯河行動》、2012《還我河山-基隆河上基隆河下》則與社區大學合作,讓河川及環境的真實處境受到更多的討論;2010至2012與竹圍工作室共同合作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透過一條被忽略的小溪,重新探問生態城市以及都市發展的問題,於2013年以此作品獲得第十一屆臺新藝術獎。吳瑪悧於201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近年持續關注生態環境議題,並以藝術做為人文與自然的中介,展現藝術型態的多樣可能與藝術家的豐沛能量。

策展人|范切斯科馬納克達(Francesco Manacorda)
1974年生於義大利杜林,范切斯科馬納克達畢業於義大利杜林大學教育科學學系、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當代策展碩士。活躍於藝術評論平臺,評論文章常見於國際重要藝術媒體,藝術理論撰述豐富,曾替多位藝術家作品集撰寫評論專文。2007至2009年期間擔任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Art Gallery)策展人,並在巴比肯藝術中心策劃《火星美術館陸生藝術展》(Martian Museum of Terrestrial Art)、《激進的自然-1969至2009回應地球變遷的藝術和建築》(Radical Nature – Art and Architecture for a Changing Planet 1969-2009)等大型展覽。曾於2007年第52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擔任斯洛維尼亞國家館策展人、2009年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擔任紐西蘭國家館策展人、2013年擔任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評審團委員。馬納克達也曾任獨立策展人,策劃《次大陸—當代藝術中的印度次大陸》(Subcontinent –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in Contemporary Art:桑德烈多.利利杜林基金會,義大利,2006)等展覽)。於2010年至2012期間擔任義大利杜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Artissima)總監,2012至2017年期間擔任利物浦泰特美術館(Tate Liverpool) 藝術總監。馬納克達任職利物浦泰特美術館期間曾策劃《蒙德里安與他的工作室》(Mondrian and His Studios)、《格林.利貢:遭遇與碰撞》(Glenn Ligon: Encounter and Collisions)、《想像的美術館》(An Imagined Museum)、《李奧諾拉.卡靈頓:逾矩》(Leonora Carrington: Transgressing Discipline)、《凱西.威爾克斯》(Cathy Wilkes)等展覽,並於2016年共同策劃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曾於2006至2011年期間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當代藝術策展學系(Curating Contemporary Art Department)擔任客座講師,目前擔任V-A-C基金會藝術總監(V-A-C Foundation)、並於利物浦LJMU藝術設計學院(LJMU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擔任客座教授。

Text、Photo:臺北市立美術館


柔軟程度媲美喀什米爾羊毛 幼犛牛毛有望成為友善生態材質新趨勢
巴黎古董雙年展唯一亞洲設計師 台籍Cindy Chao趙心綺Black Label大師系列首曝光
執迷於愛!《策展米開理》展覽一窺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創作背後的情感基礎
紅白塑膠袋禮服為台爭光!台灣館策展人Roxanne Chen陳秀珊拿下IFS國際時尚展策展獎之評審團特別獎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