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畫家巴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於1937年創作的《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瑪莉德雷莎沃特)》(Femme au béret et à la robe quadrillée (Marie-Thérèse Walter)),深刻描繪藝術家的內心情感,把他創作豐富澎湃的一年推向巔峰。
畢加索在1937年完成曠世鉅作《格爾尼卡》(Guernica),在如此重要精彩的這一年,他最終在年底以「金髮繆思」瑪莉德雷莎沃特(Marie Thérèse Walter)為靈感,創作出這幅生動強烈、情感濃烈的肖像畫。
此幅畫作將於2月28日在倫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登場,本次將是《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瑪莉德雷莎沃特)》首次於拍賣會場亮相。
倫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晚拍主管Thomas Bompard表示,「這幅描繪瑪莉德雷莎的1930年代作品,是近年市場上最優秀的畢卡索肖像畫之一。這幅畫與著名的《格爾尼卡》以及《哭泣的女子》同年創作,體現畢卡索描繪現代肖像的精湛技巧。縱觀畫家創作生涯中的各種風格與時期,這件作品集結他備受稱譽的重要創作元素,充分彰顯畢卡索繪畫女子肖像的非凡成就。」
從收藏找線索 畢卡索、里維拉友誼長達數十年?
畢卡索生命中的多位女子,都與他天生的破格巧思息息相關,對他的創作及思考極為重要。《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記錄畢卡索與他的繆思瑪莉德雷莎沃特的關係變化。畢卡索當時仍深愛著瑪莉德雷莎沃特,然而畫中元素卻暗示了畢卡索新戀人朵拉瑪爾(Dora Maar)日漸明顯的介入。這幅作品正是畢卡索用以探索他對這兩位女子的感情。
畫中刻意模糊分別來自兩位繆思的兩種風格,他在主角背後描繪「另一人」的剪影,達到創作的巔峰境界。不論人物是否描繪朵拉瑪爾,抑或是一幅自畫像,作品充分反映重疊與矛盾的狀態。如畢卡索所說,「若女主角看到自己正要從畫作中離開,她一定會感到非常痛苦。」
從畢卡索於1932年描繪的瑪莉德雷莎肖像可見,當中洋溢歡悅情欲與澎湃情感,見證1930年代初是畫家無比快樂的時期。一系列作於1932年的作品,現正於巴黎畢卡索博物館(Musée Picasso Paris)的著名主題展覽展出,並將囊括於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的展覽。這幅生動畫作則展示畢卡索在隨後5年間的周遭轉變。
讀達利的祕密日記 窺視他的創作泉源與戀情
《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畫中強烈分別的立體派稜角、厚塗堆疊的顏料以及黑色線條,揮筆強而有力,色彩鮮明奔放,注滿強烈情感,為作品帶來直接切實的視覺效果。瑪莉德雷莎曾以豐滿曲線、慵懶嫵媚、含蓄婉約的形象入畫,如今為畢卡索誕下一女,添上母親身份,在畫家筆下變得更加成熟。從這幅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瑪莉德雷莎仍然在畢卡索心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1937年,畢卡索私人生活中的紛爭與其故鄉西班牙的動盪政局遙相呼應。一連串的紛亂事件在當年發生,包括西班牙巴斯克地區(Basque)小城格爾尼卡遭受轟炸,最終啟發他創作出曠世鉅作《格爾尼卡》與悲痛的哭泣女子畫作系列。《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的主角流下綠色淚滴,被視為對哭泣女子主題的延續與平衡,西班牙作家Josep Palau i Fabre描述,「畫中的她彷彿淚往心裡流,表現逆來順受的憂傷,卻依然流露無限愛意。」
畢卡索長相究竟為何?集結傳奇藝術家15至90歲風格迥異的自畫像!
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環球聯主管暨蘇富比歐洲區主席Helena Newman表示,「世界知名藝術大師畢卡索的作品一直廣受全球藏家的青睞,這幅《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來自其關鍵創作年期的肖像傑作,正是完美典例。」
蘇富比以香港及台北作為亞洲預展站,率先展出這幅畢卡索的優秀肖像,台北預展預計於2月6日至7日舉辦,隨後巡迴至紐約展出,並以倫敦為最終站。
Text、Photo:蘇富比、Musée Picasso Paris、Pablopicasso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