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典藏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去年12月於漳州市博物館結束「蟻王歸巢:陳志光大型個展」的中國藝術家陳志光,1月13日至3月4日首度在台北的采泥藝術舉辦個展,由石瑞仁學術策展,以「四海」為題,呈現繪畫、雕塑與裝置等不同媒材之創作。13日開幕當天嘉賓如潮,包括甫於今年初就任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林羽婕、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柏村、藝術家張耀煌、蕭耀與徐畢華等人,現場熱鬧非凡。采泥藝術總經理林清汶笑著表示,此展從四海的宏觀,到螞蟻的微觀,能夠看到藝術家即使面對不起眼的微小事物仍能抱持悲天憫人的情懷,由此足以見識到藝術家的寬宏氣度。
對台灣觀眾而言,陳志光的作品並不陌生,2016年他曾以「烏合之眾」為題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第一場個展,1萬隻螞蟻雄兵的巨型雕塑,攻占整個台北當代藝術館,令人印象深刻。1963年出生的陳志光,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原本從事架上繪畫,後來轉為雕塑創作,擅長以日常中不起眼的人事物為題材,2003年他展開螞蟻雕塑的系列,其獨特的美學語彙成為重要代表作。這次在采泥的展覽,以「四海」為題呈現兩大系列:「螞蟻」與「樹非木」。
那些年,孕育了這些台灣藝術家!
「螞蟻」系列,陳志光以螞蟻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回應人類在浮動不安的當代社會如何面對遷徙與離散的課題。對藝術家而言,螞蟻在一億多年前已經出現,在同時期的物種都滅絕了,但最微小,卑微的螞蟻卻能頑強地活下來,他以蟻比擬人類的處境,為當代人們帶來新的詮釋。仔細觀看每隻放大的螞蟻,形色各異,展現的肢體語言也不盡相同,從單一到群體,螞蟻雄兵展現驚人的力量;螞蟻雄兵就像被全球化浪潮席捲四處遷徙的人們,在當代社會快速的變遷下,遷徙是一種常態,移動使人得以生存下去,就像從中國各地離鄉背井到北京工作的北漂們,或者從中東逃離至歐洲的難民潮,全球人類正面臨普世的議題。
除了巨型螞蟻雕塑吸睛,位於展場中央以不鏽鋼材質呈現「樹木」,即為此展「樹非木」的新系列。藝術家將木頭轉化為不鏽鋼材質,透過顛覆對樹木既有的認知,暗指異地求生者在與原生文化切割後的重生,而這就像自然界的植物為了適應新環境,會以斷根截枝的方式找到新的出路。
以髒話為名:英藝術組合Gilbert & George抱持初衷做藝術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