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 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國璽藝術美麗臺灣藝術空間展出「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 首部曲—隱藏的視界」展覽,帶來八位中生代藝術家的創作,期望將抽象藝術推廣給觀眾,未來也預計推出第二部曲,把更多的抽象藝術創作介紹給大眾。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3).jpg
參展藝術家合影。(圖/國璽藝術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0).jpg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

此次展覽由藝術家王公澤策劃,他表示大眾對於抽象藝術的認識不普遍,但已在國際繪畫當中扮演重要的一環。1960年代是台灣抽象藝術第一次的高峰,也受到了世界的關注。參展藝術家幾乎都在此時出生,他們的創作受到不少影響,或接觸到國際性抽象藝術;處於中壯年的藝術家們,創作已驟完熟,人生的閱歷思考也達到一定的高度,彼此各具特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7).jpg
策展人王公澤(圖/非池中藝術網)

王公澤表示,參展藝術家的創作有兩個共同面向,分別是對生命與環境的哲學性思考,和旅行者般的詩人情懷:「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好比瞎子摸象般,只能窺探到一小部分。但藝術家可貴的地方,是能夠用感知和想像力,去拼湊未知的部分。因為大家對世界的還不夠理解,藝術家的詩性觀察就能夠去彌補這一塊。」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4).jpg
藝術家王為河。(圖/非池中藝術網)

王為河的創作具有十足的哲學性,並對人世有著深入的看法。相對於完整的畫作布局,他則以較隨機的方式選擇繪畫材料,給予觀者和評論者較大的解讀空間。舉例而言,許多人在討論事件時,喜歡探討因果,王為河則認為應從「因循」切入:「打個簡單的比喻,地球南北極有永晝和永夜,地球之所以有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是由於自轉的緣故,人類也已習慣這樣的循環,並遵循它來生活、產生個性;但是如果搭乘太空梭到宇宙,會發現白天、夜晚的交替並不存在。事件當然都會有『因』,但相應的『果』並不一定存在,所以我開始注意到所有的微觀現象,進而產生目前的繪畫創作方式。」

「謠言、戲語、報應」怪誕水墨中的社會寓言—季雲飛個展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20).jpg
王為河《人們不常窺視造化,是怕揭露更多的造化》。(圖/國璽藝術)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5).jpg
王為河的創作。(圖/非池中藝術網)

王為河將細小的物件蒐集在筆記本中,拆解創作所剩的材料,布滿在畫面上,如同宇宙中的微塵,以無機的方式散落在世界上。由於抽象藝術是較為禪意的表現,他也將色彩抽去,留下畫面整體的造型,給予觀者靜下來欣賞的機會,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6).jpg
藝術家吳熙吉。(圖/非池中藝術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8).jpg
吳熙吉《鏡象遊樂園》系列。(圖/非池中藝術網)

吳熙吉的《鏡象遊樂園》是2010年在南投居住時的系列,他形容,那時候的生活非常苦,「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既然外面世界這麼苦,就把精神留在畫作裡面。作品黑色的底面,就如同鏡面反射,一則反射內在心情,二則反射外在環境。」畫面上沒有任何的具象符號,每個人在觀看時,將產生不同的解讀。

吳熙吉在家中排行老么,好幾位長輩皆擅長藝術創作,抽象藝術是他從十歲就開始接觸的領域,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很容易進入這種關照內在心靈的繪畫。他在早期從點描出發,而後轉往其他繪畫形式,《鏡象遊樂園》則是抽象繪畫的第三階段。他說道,在繪畫完成以後,作品和藝術家之間的因緣、創作當下的那段時間已經結束,鏡象「遊樂園」就如同一座心靈的場域,開放人們在裡頭遨遊,開啟它和觀者之間的關係。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21).jpg
藝術家張富竣。(圖/非池中藝術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1).jpg
張富峻《風與水NO.8》。(圖/國璽藝術)

張富竣的《風與水》系列(2015)受到2009年搬家時,颱風侵襲房屋的經驗觸發,以水墨和中國山水畫的結構作為基底,將風與水在自然氣候下動勢融入畫中。張富竣表示,相比西方抽象表現繪畫,太過於自由的構圖,他長年貫通的「圍棋結構法」,則以山水畫的結構進行布局,每一個部分在畫中都能相互對應,產生層疊的勢態。

魏澤駐村德國貝塔寧 作品再現土耳其廢城彷彿台灣處境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8).jpg
藝術家柯適中。(圖/國璽藝術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jpg
柯適中《飄浮的風景(二)》。(圖/非池中藝術網)

柯適中的工作室位於南投九九峰,最初以描繪風景為主,而後漸漸轉為較為抽象的繪畫形式。傳統繪畫習於描繪偉人、美女,他則將雜草、鐵皮屋和電線杆等身邊常見的事物劃進作品:「有意思的是,我們在中活中都需要電線杆的存在,卻不希望它出現在住家附近,我就想將這些事物畫進畫作裡。」自然物體在他的畫裡成為一個個符號、彼此交融,他也習於改變畫面,仔細揣摩、簡化,花費許多時間才琢磨出一張畫。

高其偉自2000年開始完成第一幅抽象畫,在偶然的狀態下,以刮刀即興創作完成,自畫作中,感受到內心情感的寂靜與安詳,因而開始創作抽象繪畫。此次帶來的創作系列意圖在表達生活中的動勢,透過簡化手法表達對外在事物的感知,諸如高速駛過的汽車、街頭移動的速度感,把現代生活的快速節奏,封存在流暢線條當中。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5).jpg
藝術家高其偉。(圖/非池中藝術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9).jpg
高其偉《行走的風景(一)》。(圖/非池中藝術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2).jpg
高其偉作品。(圖/非池中藝術網)

黃秋月則以較為隱晦的方式,透過創作和過去的時光相處。此次帶來兩個系列《雕刻時光》和《無盡藏》,前者以砂石加入創作中,層層疊加,呈現特殊的立體感,也在創作的過程裡,回憶父輩運用砂石和水泥做工的兒時環境。《無盡藏》作品名則受到《赤壁賦》的內文啟發,抽象藝術當中蘊藏了無數的寶藏,有待觀者去挖掘當中的感受。

周代焌「無為而治」個展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9).jpg
藝術家黃秋月致詞。(圖/非池中藝術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7).jpg
黃秋月《無盡藏-9》。(圖/國璽藝術)

許世芳從小由書法進入藝術的領域,他也透過創作的筆觸書寫心境。並期待能夠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他表示,抽象藝術的創作過程十分重要,「創作時的運筆快慢、動作的細微變化,都會對畫面造成影響。」並期待能夠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3).jpg
藝術家許世芳致詞。(圖/非池中藝術網)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2).jpg
許世芳《纍纍-2》。(圖/非池中藝術網)

柯應平帶來四件創作,以碳筆勾勒出花草、模擬山水,黑白分明的畫面,呈現出筆觸線條的美感。柯應平最初投入創作時,以社會性的作品為主要方向,而後體認到批判與嘲諷無法改良社會,轉而往自己的內在進行探索深化,「當你往內在探索自我,會轉變創作的形式,其中較常見的就是抽象與自然的主題。」他具備西畫背景,吸收中國山水畫裡的皴法表現,並以西方抽象畫的結構表現,創作融合東方與西方文化特色。

跨界合作 博藝畫廊 x 日日心塾 搭起青年藝術家與社區交流的橋樑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4).jpg
藝術家柯應平。(圖/國璽藝術
深入內在的詩意思考「臺灣當代抽象藝術展_首部曲」探索八位藝術家的創作_(16).jpg
柯應平《光.華》系列。(圖/非池中藝術網)

抽象藝術並不會描繪特定的形體,一般觀眾常認為它難以親近。策展人王公澤建議,在賞畫時的第一步,是先不要帶有成見,也不要急著指認畫中的元素。可以先用眼睛觀看、感受這幅畫。

他以大眾觀看電影的習慣來比喻,「我們在看電影前,常常會抱有期待。抽象藝術就好像你沒看過的電影;具象繪畫則像是在電視上重播的電影,已經很熟悉接下的劇情了。」其實只要靜下心,慢慢進入作品當中,也許能像探索未知的電影般,找到全新的驚喜,進而找到與自己生活的連結,再逐漸透過閱讀書籍、與他人討論來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陳持平「赤子之心」宗教美術畫展
千呼萬喚始出來.王攀元 過盡千帆的繪畫藝術
全新藝術「聯盟」企劃 史努比及查理布朗躍上街頭
假畫也有好價值!故宮「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特展專訪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