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為《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提起1970年代的紐約夜生活,許多人都會想起大名鼎鼎的54俱樂部(Studio 54),這個由舊劇場改建,只經營短短幾年的迪斯可舞廳,1977年開張後,迅速成為紐約夜生活的代表,絡繹不絕的影視名流與時裝設計師,讓它一再成為媒體焦點,吸引了大批人潮前往朝聖,即使至今它已經關閉超過30年,未曾經歷過那個輝煌時代的設計師,如Michael Halpern、Anthony Vaccarello以及Brandon Maxwell等,還是經常以它為創作靈感,深遠的影響力著實令人驚奇。
拒絕墨守成規!新銳設計師Michael Halpern翻玩迪斯可元素 攜手紅底鞋王Christian Louboutin挑戰「不恰當的華麗」
Halpern(@halpernstudio)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8 年 3月 月 14 日 上午 12:57 張貼
Halpern(@halpernstudio)分享的貼文 於 PST 2018 年 2月 月 28 日 上午 12:08 張貼
門前搞獨裁,門後搞民主
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曾說,「54俱樂部成功的關鍵,是它在門口搞獨裁,在舞池搞民主。」而絕大多數親身體驗過傳奇舞廳魔力的人,也都同意他的看法。
開張於1977年4月,54俱樂部的創辦人Ian Schrager與Steve Rubell,對於該如何營造舞池氣氛有非常務實、精確的理解;他們認為,最棒的玩樂氣氛取決於舞廳裡的人口組成,因此俱樂部實施嚴格的入場管制,客人的性別、性向、年齡、種族、衣著、外貌等,都被列入考量,嚴苛的篩選條件加上良好的場地、燈光與音樂,舞廳自開張第一天起,就是媒體的焦點。
安迪沃荷「永遠時尚(Always In Fashion)」線上拍賣 驚見時尚大牌年輕時
「從開張那一夜起,大家就像是拿著閃電衝進入迪士尼樂園。燈光和場地衝擊你的感官,大家瘋狂跳舞,我們的入場政策很受爭議,但是我們想要混雜富裕、貧窮、同性戀、異性戀、年長、年輕的人,因為這樣的組合能讓神奇的事發生。打赤膊的小夥子和穿禮服、戴頭冠的女士一起共舞。」創辦人Ian Schrager於2018年初接受《衛報》(The Guardian)訪問時表示。
夠狂野才能入鏡!Vivienne Westwood春夏形象再現80、90年代紐約俱樂部文化
精心打扮卻不得其門而入,雖然招來許多抱怨,但成功的飢餓行銷卻也讓更多人趨之若鶩。特別是,54俱樂部的嚴格管制其實只適用於一般人,名人要進場完全不必考慮這些限制,因此無名小卒只要能幸運被選入,感覺就像成了大明星,不過凡事總有例外,Chic樂團的吉他手暨製作人Nile Rodgers就表示,在1977年俱樂部開張時,他雖然已經頗有人氣,卻還是被門房禁止入場,最後只能苦惱地回家寫歌,他表示,Chic樂團1978年的創記錄白金單曲〈Le Freak〉,就是在那次被拒絕入場後憤而寫下的。
超模Karlie Kloss性感翻玩Disco時尚 MV處女秀獻CHIC樂團
「我們總是試著讓客人驚豔,灑在舞池上的亮粉前後算算大概有4噸吧,有一次比安卡賈格爾(Bianca Jagger)騎著白馬入場,第二天照片就紅遍了全世界。」Ian Schrager表示,「我們的舞池上掛著一個月亮人臉的裝置,每次只要湯匙伸到他面前就會發亮,很多人說這個裝置是讚美嗑藥,但其實我們只是想展現破壞性,跟其他地方相比,54俱樂部其實並沒有特別提倡縱慾。」
夜店到伸展台:1980年代的英倫時尚
STUDIO 54(@studio54.nyc)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5 年 4月 月 21 日 下午 7:57 張貼
儘管創辦人不承認,但前往54俱樂部的舞客,無一不是為了享受那種在密閉空間盡情作自己,享受酒精、藥物與性的刺激,安迪沃荷曾表示,54俱樂部藉由將內部與外面的世界區隔,創造了一個理想的「新社會」;瑞典攝影師Hasse Persson則認為,54俱樂部宛如一座集結各式人類的動物園、一間研究人類的實驗室;在他2015年出版的攝影集《54俱樂部》中,萬聖節時的舞廳,乍看之下有如宗教畫上的煉獄,女牛仔、墮落的修女、扮成黑天鵝的男性芭蕾舞者、吸血鬼以及木乃伊,全部齊聚一堂。
好萊塢名人各出奇招 性感女鬼、魔髮精靈、哈利波特、希拉蕊大鬧2016萬聖節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26 日 下午 2:50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9月 月 26 日 下午 2:50 張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於 PDT 2018 年 10月 月 16 日 上午 9:42 張貼
於 PDT 2018 年 10月 月 16 日 上午 9:42 張貼
眾星雲集-驚人的創意能量
54俱樂部之所以可以長存於大家的記憶之中,與當時許多名人都會在這裡跳舞脫不了關係。安迪沃荷、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披頭四(The Beatles)、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艾爾頓強(Elton John)、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李查吉爾(Richard Gere)、米克與比安卡傑格(Mick and Bianca Jagger)、大衛波伊(David Bowie)、葛麗絲瓊斯(Grace Jones)、黛安娜羅斯(Diana Ross)、黛比哈里(Debbie Harry)、史蒂芬泰勒(Steven Tyler)、凱莉嘉瑞(Cherie Currie)、伍迪艾倫(Woody Allen)、布魯克雪德絲(Brooke Shields)、雪兒(Cher)、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史蒂芬斯蒂爾斯(Stephen Stills)、Jerry Hall等人,都曾光顧過54俱樂部,並且出現在報刊的娛樂版之上。
普普大師安迪沃荷的影像日記《安迪沃荷拍立得名人錄1958-1987》 近距離紀錄傳奇名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Woody Allen & Michael Jackson. #woodyallen #michaeljackson #studio54 #newyork(@studio54.nyc)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5 年 4月 月 21 日 下午 7:07 張貼
Woody Allen & Michael Jackson. #woodyallen #michaeljackson #studio54 #newyork(@studio54.nyc)分享的貼文 於 PDT 2015 年 4月 月 21 日 下午 7:07 張貼
知名設計師Halston、Calvin Klein、Tom Ford、Marc Jacobs、Diana von Furstenberg、Norma Kamali、Stephen Burrows、高田賢三(Kenzo Takada)、Donna Karan、「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聖羅蘭先生(Yves Saint Laurent),以及時尚編輯黛安娜弗里蘭(Diana Vreeland)、Anna Wintour、André Leon Talley等,也都曾在這裡出入。
一生都在挑戰時尚圈的殘酷與現實!《Vogue》前編輯顧問André Leon Talley:我靠自己爬上來,也會獨自走下坡
舞客出色的服裝,也是54俱樂部令人難忘的關鍵之一,雖然俱樂部從來沒有明確的服裝規定,門房有時也會隨心情放人入場,但能進場的人,一般來說都必須穿著入時、獨特。在今天,如果一場派對的主題是54俱樂部或迪斯可,人們一定會自動聯想到性感閃亮的短洋裝、連身衣、褲裙、厚底高跟涼鞋以及影星法拉弗西(Farrah Fawcett)的大卷髮型,既吸睛又能盡情跳舞。
「當時的紐約活力四射,」2018年Norma Kamali向《衛報》表示,1977年間她曾與54俱樂部的創辦人Ian Schrager短暫交往。
「當然不是因為俱樂部的關係,而是因為那時的紐約基本上已經破產了,所以從全美各地來的人都覺得很安心,特別如果你是同性戀,或是在家鄉覺得不順,都可以在這裡消失。你可以負擔在這裡生活,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害怕,要搬離紐約;這裡的生活令人煩躁,而且不安全,但是有女性主義運動、女性自由以及同志運動,結合在一起激發出來的創意能量是很驚人的。」Norma Kamali表示。當時她常為準備要去54俱樂部參加派對的客人打理服裝,但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派對,因為舞廳裡縱情狂歡的文化讓她相當不適應。
「我會在派對布置好之前過去,看他們準備要做什麼,但是我不喝酒,也從來不用藥,那種能量對我來說不舒適,隔天我才會知道派對裡發生了什麼事。」Norma Kamali表示。
逃漏稅被逮,經營權易手
再成功派對總有結束的一天,54俱樂部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為紐約人提供了一個可以忘卻現實的去處,卻也因過於得意忘形而導致失敗。在一夕成名後,創辦人Steve Rubell與Ian Schrager名利雙收,Steve Rubell不只一次對外人炫耀舞廳光是第一年就為他們賺進了數百萬美元,甚至誇口「只有黑手黨賺得比我多。」他的這番話幾經轉述後登上報紙,最後引來美國國稅局(Interval Revenue Service)的注意,1978年12月,54俱樂部遭國稅局搜索,當時被搜出大量現金,半年後Steve Rubell與Ian Schrager因涉嫌逃漏稅250萬美元被起訴,兩人隨後認罪,1980年1月各被處以三年半有期徒刑與罰金。
入獄服刑前一天,Steve Rubell與Ian Schrager在舞廳內自己舉辦了盛大的告白派對,安迪沃荷、李查吉爾、席維斯史特龍、黛安娜羅斯等多位名人與超過2,000名賓客前來為他們送行,為54俱樂部的輝煌時代畫下句點。
兩人入獄後,54俱樂部在1981年賣給了企業家Mark Fleischman,重新開張後繼續經營了幾年,直到1986再度易手,新的東家關閉了舞廳,將建築物改為劇場;1989年創辦人之一Steve Rubell因肝炎引發敗血症過世。
Are you ready!?? 9P ET tomorrow! pic.twitter.com/qYNf48id — Studio 54 Radio (@Studio54Radio) 2011年10月17日
Are you ready!?? 9P ET tomorrow! pic.twitter.com/qYNf48id
— Studio 54 Radio (@Studio54Radio) 2011年10月17日
記憶的寶庫
曾經在54俱樂部度過青春歲月的Tom Ford在2007年承認,「到現在我聽到康娜桑默(Donna Summer)的音樂是會開始搖擺。」1970年代末期他還是帕森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的學生,也是54俱樂部的常客;Marc Jacobs當時年紀更輕,據傳他曾帶著高中課本去參加派對,以便隔天可以直接回學校上課,而70年代迪斯可風格對他們的影響,即使在數十年後,仍然依稀可見。
2016年Tom Ford春夏系列推出的時裝影片,以女神卡卡(Lady Gaga)翻唱的1978年舞曲〈我需要你的愛〉(I Want Your Love)為背景,不僅洋溢著濃濃的懷舊情懷,也是對輕鬆、不羈的迪斯可元素的重新詮釋。
【2016春夏】Tom Ford翻玩時尚影像 Lady Gaga助陣熱唱「I Want Your Love」
Marc Jacobs的作品也經常可以看到迪斯可元素的影子,2015年他曾在紐約時裝週期間舉辦的主題派對,祭出了相當明確的服裝規定:毛皮大衣配內衣、亮彩唇蜜、Jerry Hall、旁分頭、亮片、超高厚底高跟鞋、反光太陽眼鏡、金屬網格裝、露背上衣……;這場派對是已故攝影師Chris von Wangenheim攝影集《Gloss: The Work of Chris von Wangenheim》的發表會,攝影集集結了許多54俱樂部及70年代紐約夜生活的記憶。
受不了八卦滿天飛 設計師Marc Jacobs親自出面闢謠
70年代的傳奇
從首度開張到兩位創辦人入獄,54俱樂部的全盛時期只維持了33個月,就以極戲劇化的方式落幕,許多人至今仍對它難以忘懷。如今,它已經成為70年代的傳奇,是迪斯可風格的代名詞,為無數創作者帶來靈感,對許多人來說,它代表60年代的解放與80年代經濟蕭條間的過渡,是一個性解放之後,愛滋危機爆發前,狂歡不必煩惱後果的美好年代。作家Bob Colacello在70年代後期曾擔任安迪沃荷旗下《訪問》(Interview)雜誌的總編輯,2017年他在《浮華世界》(Vanity Fair)撰文回憶54俱樂部初開張時的日子,百感交集地表示,70年代末期,許多紐約人,包括他自己在內,幾乎就是住在54俱樂部裡,到了1980年俱樂部歇業時,他的心得只有一個,「Tony Bennet把他的心留在舊金山,我把肝臟掉在54俱樂部。」
來自洛杉磯的復古潮流!Juicy Couture紐約時裝週首度亮相 重現璀璨迪斯可年代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Vanity Fair、Daily Mail、CNN、Rolling Stone、The New York Times、Forbes、Style on the Dot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Beauti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