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藝博會的激烈競爭,淘汰機制是否開始啟動了?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全球藝博會的激烈競爭,淘汰機制是否開始啟動了?_(3).jpg
NADA NEW YORK 2018。(圖/NADA官網)

美國新藝術品經銷聯盟(The New Art Dealers Alliance - NADA)於8日宣布,將取消紐約藝術博覽會(2019 New York Fair)的舉辦。並且將投注更多比例的資源在培養、發展及推廣當代藝術,專注於畫廊空間本身。作為一個非營利的藝文組織,由一百多家世界各地畫廊組成的NADA,旗下的邁阿密(12月)及紐約(3月)兩大指標藝博向來被視為美國藝術界指標之一。雖然早有消息指出紐約藝博會正處於某種未定調狀態,但是確認取消的新聞忽然發佈依然引起了不小的震盪。

NADA執行董事Heather Hubbs表示:「這個決定提供了NADA組織更多的空間來發展並開發新的業務,也會讓組織有更充裕的條件對於會員提供更全面的支持。畢竟提供更多元的參與機會,才是我們的設立的初衷。我們相信將資源運用在培養及推廣當代藝術,對於組織會員及觀眾,才是最能保持活力的作法。」

在世界各地的畫廊,都面臨著參觀人數下降、租金上漲、更多同業競爭等問題。各畫廊於自家空間舉辦的展覽,對於銷售的困難度的提升都相當有感,也讓畫廊主們不得不將更多心力專注在各大藝博會,甚至將預算及銷售主力都投注在短短的幾個週末之中。然而藝博會所費不貲,對於中小型畫廊而言,展位租金、運輸費用、差旅成本,都是必須考慮的沉重負擔。

藝博會的場合已經不單單是作品買賣那麼簡單,而是在密集的數日之中,將社交功能附加在各種活動裡。對於藏家而言,能夠迅速的欣賞密集而大量的藝術品,當然是最有「效率」的評估方式。而藉由大型活動帶動買氣及品牌形象,也是參展畫廊最寄望的銷售機會。但,這真的是藝術該呈現的樣貌嗎?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藝博會嗎?

NADA董事會主席兼聯合創始人Bodega Elyse Derosia表示:「我們必須批判性地思考展會的地點,時間和方式。畢竟在同一時空有大量飽和的藝博會舉行,或許不見得是件好事。」

近十年來,全球藝博會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增加。大型會展公司如巴塞爾(Art Basel)甚至積極收購地方型的藝博會。造成藝術產業另一種托拉斯化的現象,進而成為畫廊甚至藝術家不得不跟從的規則。NADA這個將博覽會資源改為挹注畫廊會員的決定,對於潮流而言幾乎是反其道而行。這種作法在商業價值上是否會成功還有待觀察。但是設想一件好的藝術作品,在舒適的畫廊展出的效果,勢必是優於博覽會的展牆的。對於藝術品來說,一個嚴謹規劃的展覽本身,還是有相當的價值的。

藝文直擊-國際參展畫廊《2018香港巴塞爾展會》

回歸到藝術的本質來看,如何在好的展示效果與銷售收益中取得平衡,的確會有些扞格之處。NADA這個新的策略,是將成為藝術經營新方向的契機?還是被淹沒於大量的博覽會洪流之中呢?兩者都有其合理解釋,但對於各面向的藝術工作者而言,NADA這個決定的確是一個可以關注並思考的觀察點。

(本文經《非池中藝術網》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觀念至上:觀念本身也可以視為藝術品嗎?
符號中的密語—凱斯.哈林六十歲冥誕畫展
我們的位置永遠是土地的:「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藝術家名單發布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不認識就是遜!」繪畫作品亮點(一) 五木田智央 Gokita Tomoo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誰敢再說女人不會畫?!」繪畫作品亮點(二) 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
2018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單色也能這樣畫!」繪畫作品亮點(三)馬克.坦西 Mark Tansey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為宏麗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具時尚商業知識的線上媒體,我們從人文角度出發,報導國內外優秀的時尚與娛樂產業工作者及創意人士,推動台灣新銳品牌,探索影視美學…期望透過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讓業內人士或產業門外漢都能對相關領域發展和脈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